家风 文/黄海昇

家风 文/黄海昇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注重家风,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

良好的家风,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行善的家族,自会积下余福,庇佑子孙。一个好的家风,能让家庭兴旺发达,持久不衰。

记得过去在农村生活时,经常会遇到有人骑着自行车来村里,打问某家人父母人品怎么样,为人处世如何,孩子品格如何。而且会问好几个人,然后悄悄离去。村里老人马上猜着了,是被打问的这家的孩子要娶媳妇了,女方托人来打问这家人怎么样,是进一步了解男方情况。有时候,女方委托来打问的人进了村,遇到的人正好是男方的亲戚,这亲戚马上会说男方这家人如何如何好;有时候遇到的人恰好和男方家人有矛盾甚至有仇,就会说男方家人一大堆坏话,因为这,甚至就会毁掉一桩姻缘。所以,被委托的人,往往进了村比较慎重,会问好多人,常常顾左右而言他,怕对方猜出他问话意图,直到打听到最真实的情况。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过去人们娶亲聘女时重视对方家风的表现,提前去打听对方家人德行、家风如何。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好的家风,很重要,更得益于传承。如果将好的人品修养、生活习惯以至一门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朱子治家格言》:“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见到贫穷无势的人就做出骄纵傲慢的样子,没有比这更卑贱的了。

家风 文/黄海昇

现在,好多地方又开始重视修家谱。家谱文化,其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文化,一可以维系族亲,分清楚家族发展脉络,族亲辈分,另一个就是传导优秀家训、家风。遗憾的是,因为历史上的战争、逃荒,许多家族已经将家谱遗失。这样,也会带来好多问题。尤其是子女结婚,如果双方同姓,祖籍一样,又没有家谱,很可能会造成宗亲结婚,辈分混乱。

一个人若广积阴德,就如《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里的“余庆”可不但指自己一生,而是指惠及后世子孙。

一些优秀的家训,常常展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司马光在家训中曾说道:“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积累金钱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守住。积累知识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学好。不如多积累点善德,这样才是让子孙多多的长远之计。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家风 文/黄海昇
作者简介:

黄海昇,别署尚拙斋主,江苏邳州人。喜欢写散文小说,文章常发表在公众号和报刊上。自幼受当教师的祖父和父亲熏陶,喜爱写作。守静笃,躬践履。把读书和创作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黄海昇
    黄海昇 2022-12-09 19:16

    练笔习作,敬请文友老师留言点评!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2-11-23 21:09

    有好的家风,才能传出好的下一代。否则,一代不如一代!大作点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