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葆亮:见证历史的文化符号

在收藏界,藏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在江苏收藏界,有一位藏友,虽然名不见径传,却在苏北大地赫赫有名,他就是在邳州市铁富镇开了一家旅馆的收藏杂家王绍永。

王绍永为啥被藏友称之为收藏杂家?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中国成立后,什么可以称之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又是什么可以忠实记录半个多世纪社会发展史? 我相信更多的人一定会想到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一系列于衣、食、住、行有关的票证吧。假如有人问起你手里还有没有这些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粮票、布票等等,无可置疑有更多的人只能摇头叹息了。   

就说三年困难时期的粮票、布票吧,因为粮票、布票等票证是人类四分之一人口饥饿的见证!,所以王绍永便有了浓浓的票证情结。

走进王绍永的收藏兼书画室,打开他那一个个粮票、布票收藏夹,那些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粮票、布票映入眼帘,一张张小小的方方正正的粮票、布票,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那段人们共同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那是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轨迹,更是那段历史的文化符号。粮票、布票,不仅为我们追忆那段艰苦岁月留下了佐证,而且为后人抚今追昔提供了依据。王绍永说,如今,我收藏粮票、布票,看中的不仅仅是它的经济价值和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后人研究与追思那段特殊的历史,保存着一种文化符号。

在王绍永的收藏兼书画室里,一个微型打铁砧子躺在一偶。这个微型打铁砧子,小到拳头一般大小,躺在那儿,很不显眼。可王绍永为什么要将它视为宝贝?原来,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家铁匠铺子难以维持生计倒闭了。铁匠拆铺子的时候,正准备将打铁用的器具以及废铜烂铁卖给收破烂的。王绍永路径铁匠铺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那个早已“混入”废铜烂铁的微型打铁砧子。他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生存了几辈子的铁匠在苏北大地消失了,怎样才能给铁匠留下印记,以供人们回忆?他发现了那个微型打铁砧子的“价值”,于是就与收破烂的商议着想买下那个微型打铁砧子。岂料,收破烂的倒也爽快,对王绍永说,年三十半夜打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节,拿去吧。王绍永如获至宝,将那个微型打铁砧子搬进了收藏室,留下了见证铁匠铺子从生存到消失的历史文化符号。

如果说粮票、布票以及微型打铁砧子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那么,在他的收藏室里,还有令人惊叹的大作品。在他的收藏室里,有连环画小人书,有名家书画等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符号。比如尉天池的“大展宏图”书法作品便被他高悬墙上,视为珍品。尚有一些未经王绍永同意不便提及的藏品,依然在他的收藏室里收藏着,也许这就是他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关键吧。

每一位收藏者都有各自的秘密,王绍永的秘密揭晓了,那就是为了见证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标记着自己的符号。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