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指“典”列国之一 —— 齐大非偶

李文娟:指“典”列国之一 —— 齐大非偶

公元前695年,当郑昭公姬忽被臣子高渠弥射杀之时,有没有想到,如果当年接受了齐国的求亲,结局会不会没有这么悲惨?

或许,他想过,但也是无怨无悔的吧,因为,这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自尊自爱的男子,他短暂的一生,波折多难,却令人肃然起敬。

姬忽,郑庄公长子,少年时去周朝为质,归国后屡立战功,是个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难。《左传》中这样说他:“善自为谋。”即善于谋划,善于为自己打算。

这样一个善于为自己谋划的人,为什么他拒绝了齐国的联姻?

当时的齐国,国势强盛,国君为齐僖公,是春秋初期三小霸之一。这样强大的靠山公子忽不需要吗?

他需要的:他虽为太子,但兄弟众多,庄公都宠爱有加,更有意将君位传于他弟弟公子突;大臣们也都持观望态度,各拥其主,蠢蠢欲动;各诸候国之间争相结盟,利害冲突,风云诡谲。如果这时他答应了与齐国的婚事,倚仗齐国的声威,一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二会在诸候国之间为郑国找到一个最亲密的盟友。但是,他一口回绝了,而且还拒绝了两次。

第一次,公元前706年,齐僖公与郑庄公相会结盟,便说自己有一爱女,虽然还小,但可以与公子忽先订下婚约。公子忽听后坚决反对,他说:"郑小齐大,郑弱齐强,不敢高攀!"“大丈夫志在自立,岂可仰仗于婚姻!”这一句句,掷地有声!

第二次,北戎伐齐,齐国向郑国求助,庄公遣忽带兵救齐。公子忽用奇计大败戎师,击杀二帅大良、少良,解了齐国之围。齐僖公这一次更是对公子忽青睐有加,庆功宴上,又为小女儿文姜提婚,而公子忽再三推辞。齐僖公不死心,私下送礼给郑国亚卿高渠弥,请他说合,高渠弥对公子忽晓以利害,分析了与齐联姻的各种益处。但公子忽说,之前没为齐国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没同意婚事,现在对齐国有功,更不能挟功自伟答应婚事,国人知道了,还以为我拿郑国将士的生命来换取靠山呢!

公子忽这是怎么了?连最忠心的大臣祭足都说:别说齐国是主动求婚了,就是不求,我们也该上赶子去求人家才对,你怎么自毁前程啊。

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习以为常,各国国君互为甥舅的比比皆是,所以,公子忽的辞婚之举实在令人意外。

而现在,我们纵观古今中外,也会发现像他这样的人实在太少,放眼望去,熙熙攘攘多是以婚姻之名求取功名利禄的各色人等,帝王将相、市井百姓都未能免俗:

晚公子忽一百年的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权衡利弊后,于公元前604年迎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与米底王国结成盟邦,完成扩张大业。哦,他为阿米蒂斯公主修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空中花园”。

汉光武帝刘秀娶郭圣通,是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杨,扩充势力。

刘备娶麋夫人与孙夫人,一是看上了麋夫人家资万贯, 二是看上了孙夫人的东吴背景。

褚葛亮娶黄氏是因为她是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地区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黄承彦和荆州牧刘表是连襟,刘表的大将是蔡讽的儿子蔡瑁……虽然黄承彦一再说自己的女儿黄发貌丑,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褚葛亮眼一闭就娶了。

康熙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是为了遏制鳌拜。

蒋校长之娶宋美龄真的仅仅是为了爱情吗?

好吧,还有《铡美案》中的陈世美……

所以,这样的公子忽真的是古今中外史上的一股清流!

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大国,两次屈尊纡贵求亲被拒,换谁都会生气的,所以齐侯大怒:吾有女如此,何患无夫!后来还非常矫情、非常高调地亲自把小女儿文姜送到鲁国与鲁桓公成亲,他是真的疼爱文姜,另外,也是因为对公子忽余怒未消吧。

而公子忽辞婚,也并不全是意气用事,一是源于他的自信:他曾为周朝质子,寄人篱下,历经磨难,已然有坚强的意志;后又随父亲南征北战,多次立下战功,他相信,靠自己是可以保卫好自己的国家的。而当时,郑国经过两代国君的努力,到第三代他的父亲郑庄公时,郑国已处于最强盛的时候,虽然比不得齐国,但也是三小霸之一,绝不是任人欺凌的小国了,公子忽的辞婚是有底气的。

二是源于他的自尊:试想,一个驰骋沙场的男子汉大丈夫,要靠妻子的裙带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来守卫国家,情何以堪?他不认同也不愿意。而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父亲郑庄公见儿子如此有志气,也非常高兴,并没有强求于他。

可是他的两次辞婚,不仅得罪了齐国,也为自己悲剧的一生埋下了祸根。

先是在公子忽即位为昭公后,他的弟弟公子突不死心,利用自己母亲雍氏(宋国人),以三座城池和大量财物许贿于宋庄公,求宋国逼郑国上卿祭足赶走了公子忽,立自己为君。

后是亚卿高渠弥见他如此不识时务,料他将来无坚强后盾,跟着他怕是没有前途,因此与公子忽的弟弟公子亹走得更近了。在祭足复立公子忽后,高渠弥为推公子亹上位,最终设伏射杀公子忽。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势单力薄,无所倚仗。如果当初他娶了齐侯的女儿,成为强大齐国的女婿,再加上他自身的勇敢善谋,那么,他的弟弟们还会轻易觊觎君位吗?宋国还敢随随便便就用一个大臣把他逼走吗?高渠弥还敢在他复位后仍然要置他于死地吗?也许,历史都会重演了吧 。

所以,都说他是一个天真意气、政治上不成熟的人。然而,这恰恰证明了公子忽的正直与仁慈:他明明是个善于为自己打算的人,却不愿以婚姻攀贵倚强;他明知道高渠弥贪狠自私,弟弟们心怀不轨,却并没有伤害他们。聪明如公子忽,即便想到了未来的命数,还是坚持本心,坚守他做人的原则,以致因此身死,可是他,收获了应有的尊重。

首先,齐僖公对他由衷地喜爱,虽然一次次地被他拒婚大丢面子,发了怒,但公子忽的高贵人格却赢得了他的敬重。后来,公子忽被逼让位逃去卫国,而依靠宋国篡位的公子突出尔反尔,不愿意把当初许诺给宋国的三座城池拱手相送,宋庄公一怒之下攻打郑国,公子突求齐相助,可是齐僖公仍然感念公子忽,痛责公子突篡位,他不仅拒收财物,拒不救郑,反而要助宋国伐郑。这是齐国第一次为公子忽出气。

之后,僖公逝去,齐襄公即位,为树立自己威望,齐襄公设谋以会盟为由,将杀害公子忽的高渠弥和公子亹骗来,砍杀公子亹,车裂高渠弥。这一次,齐国彻底为公子忽报了仇。正义来得晚了一点,但是,它最终站在了公子忽一边。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要不要八卦一下被公子忽辞婚的两位女主角呢?如果,我们知道了她们的故事,会不会更觉得公子忽的辞婚是多么的明智啊。

宣姜,又称齐姜,即被公子忽第一次拒婚的齐侯长女,后来齐侯将她许配于卫宣公的长子急子,但卫宣公其人荒淫无节操,他先是与其父卫庄公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下急子;而当他听说宣姜有绝世美貌时,立刻垂涎三尺,竟于迎娶之日替而代之,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而宣姜生下二子后更是独受宠爱,便起了立自己的小儿子公子朔为嗣的私心,每每在宣公面前说尽急子的坏话,最后在她和公子朔的挑拨谋划之下,竟然同时杀害了急子和自己的长子公子寿,宣公知道后心痛如绞,连呼:“齐姜误我!齐姜误我!”最后因痛生疾,半月而亡。齐姜等于一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而卫国人忌惮齐国没有杀她,最后在齐侯的默许下将她又嫁给了丈夫卫宣公和夷姜的儿子公子硕……真是一个字:乱。

文姜,被公子忽第二次拒婚的齐侯小女儿。文姜更是有倾城国色,且通古知今,出口成文。据说郑国人听说公子忽有可能要娶文姜,还写了一首歌来赞美她:“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而她听说要与公子忽议婚之时,也是喜不自胜,美女与英雄,真是天作之合。可是她没想到公子忽一不贪势,二不贪色,断然拒绝了婚事,她无比郁闷,竟然病到不吃不睡,极受打击。只是她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公子忽听说了她的劣迹才辞婚的,在齐国,谁不知道她与异母哥哥诸儿(就是后来的齐襄公)的乱伦之事呢。之后,齐侯将她嫁与毫不知情的鲁桓公。但她没有就此断了和哥哥的私情,一次,桓公去齐国与齐襄公议事,齐襄公便极力邀请她同来,到了齐国,她直接与哥哥齐襄公夜宿宫中,难分难舍。被鲁桓公怀疑后,又任由哥哥派人将丈夫桓公拉胁致死。其后竟长期居于齐鲁边境,与齐襄公往来不绝。晚年,又与为她治病的莒国医生私通。

此二女未嫁于公子忽,公子忽之幸也!

“齐大非偶!”公子忽大丈夫之志也! 

 

注:

1.《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2.《左传·隐公三年》

3.《左传·桓公六年》

4《左传·桓公十一年》

5.《三国志》西晋,陈寿。

6.《世界古代文明史》维克多·瑞布里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