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义集镇王庄村革命战士英雄谱(王以太)

在古老的大运河支流,房亭河畔,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北麓,坐落着一个美丽而英雄的村庄——王庄村。在这个由大王庄小王庄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子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王姓,但也有少数吴姓、马姓、孙姓家族居住。在这个有着淳朴民风,时代和睦相处的村子里,一直流传着许多革命的传奇故事,在当代二十世纪大革命风暴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为民族牺牲,为国家奋斗的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曾叱咤风云为人民幸福而奔走呼号,他们曾威武不屈为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他们曾战天斗地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

当我们今天走进王庄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圩里圩外,是一排排惹眼而整齐的排房和不时出现的漂亮小楼,房前房后,是一行行耸立云天的意杨,树下不时有一辆辆私家车停放。东庄西庄,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越过一座座小桥流水通向四面八方;南湖北湖,一畦畦沉甸甸的麦穗和稻谷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在这一派太平盛世的白云蓝天下,有谁还记得大革命时代的变幻风云呢?有谁还知道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英勇杀敌的战士呢?有谁还想着为革命为民族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呢?为了不忘过去珍惜现在,让我慢慢展开王庄村大革命时代那一幕幕沾着烽火硝烟的媚丽画卷,回忆起那一个个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英雄战士和那些为新中国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光辉楷模吧。

王树黄,1901年出生是王庄村的革命先驱,是大革命时代的弄潮儿。早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立场坚定,英勇顽强,功勋卓著,被委任为中国共产党邳县县委书记。他亲自组织领导并参加了著名的1930年6月发生的古邳暴动。为了发动和组织古邳暴动,作为县委书记的王树黄进行了十分认真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此当时邳县县委先后召开了5次专门会议,皆由王树黄主持。第一次会议是在岠山峄阳小学开的,主要传达上级关于组织暴动的指示,由三个县委委员和四个武工队干部参加最后决议;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关于暴动的决定。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是做暴动前的准备工作。第四次会议是在岠山顶凤凰窝召开的,人员扩大到30多人,主要部署具体的暴动方案。第五次会议也是暴动前的最后一次会议,规定了暴动的时间,次日上午10点;具体的联络信号三声枪响,左手袖管上扎一根二指宽的红布条。第二天暴动开始后,王树黄亲临一线指挥,在攻打区公所的激烈战斗中,它的战友王子愚回忆说,“听到枪响后,王树黄书记急步赶到,他命令许文藻说你带着五六个兄弟守住大门,我和子愚等同志去捉杜西山<区长>,他说完跨前一步向区公所正房冲去······突然一梭子弹从正房内射出,王树黄同志摇了摇身子倒在了地上,我想上去扶他,一颗子弹击中了我的脚踝······”这是当时邳县县委书记王树黄同志留给我们最后的英雄形象,牺牲时才30岁。为全国人民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王爱民,1912年出生是王庄村圩里一个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世代勤耕农桑,自食其力。但是平静的田园生活被日本鬼子的一声炮响打破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也就在这年七月,被激怒了的王爱民毅然投入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不怕流血牺牲,转战南北后任睢宁县邢楼乡乡长,日本鬼子投降后,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又长期坚持地下斗争,白天隐藏在地窖里,夜里出来活动,发动群众,坚持斗争,不幸于1946年8月在双沟被扑,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解放后,把当时的顺河乡命名为爱民乡。

王以亭是我的大哥,1920年出生,出身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家风严谨,勤劳淳朴,好学仗义,听老人讲,年轻时细高的个头,知书达礼,文质彬彬,在学校勤学苦读,品学兼优,力求学好文化,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不料1937年日本野兽的铁蹄踏进了中华大地,他便再也无心学习,毅然于1938年投笔从戎,走进了炮声隆隆的抗日战场。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夏被派往伪铜山县伪保安大队吴文丙部,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做对敌侦查策反工作,在险象环生的敌人内部,经过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仅用一年时间,就将该部策反成功,率该部一百余人枪起义,为人民立下了功劳。接着又被派往任务艰巨的睢七区任邳睢大队四连连长,进行武装斗争。1944年9月5日,亲率全连官兵主动向八义集伪据点做政治攻势时,与敌遭遇,在八集南洪庄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当年24岁。牺牲时所属部队番号和职务是: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警卫连连长。

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是一个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的英雄部队,王庄村不少有志青年就是在这个部队锻炼成长起来的,在长期与敌人血与火的斗争中,牺牲了不少优秀战士,仅王庄村就有多位,现在让我以崇敬的心情写下他们不朽的光辉名字和简历,他们是:

王宜汉,1919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警卫连战士,1940年在大王庄因公牺牲。

王进文,1920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警卫连排长,1942年2月在洪泽湖战斗中牺牲。

王兴国,1917年生,1939年8月参加革命,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警卫连战士,1940年在八义集被扑牺牲。

王以洪,1921年生,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华中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团警卫连班长,1945年12月在泗州因公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王庄村在其它武装部队牺牲的还有:

王兆吉,1919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淮北苏皖边区新四军分区战士,1941年在铜山县单集战斗中牺牲。

  王洪青,1925年出生,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大学学生,1942年洪泽湖战斗中牺牲。

  王广照,1913年出生,1942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邳南大队一支队二连战士,1942年在大王庄战斗中牺牲。

  王进元,1918年出生,1940年入党,曾任顺河乡民兵中队长,1946年9月在睢宁孙张圩区姚集被敌杀害。

  王洪友,1925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志愿军三军七师21团1营二连班长,1952年3月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

  魏方义,1917年出生,淮北解放区路东军分区行政区战士,1941年2月在洪泽县被捕牺牲。他是我的紧壁东邻,有两个儿子,小名二珀、三长(恕我不知其大名)长我好几岁,小时候常跟着他们出去玩。后来迁居占城镇石厘村,再未见过面,据说三长以后在八集水泥厂工作。这些为国家,为民族已经牺牲的英雄,是王庄村的骄傲,是人民的功臣,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英雄名字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长。

在回忆和颂扬已经光荣牺牲的英雄战士的时候,也不能忘记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王庄村的另一群英雄楷模,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们是令人尊敬的前辈和长者。他们戎马一生都不愿谈自己的功劳,因此我只能作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王习之,在复杂传奇的地下工作中屡立战功,曾任邳县县委书记和睢邳铜地下工委副书记、书记,解放后一直活跃在经济建设的商业战线上。现已97岁高龄,住在淮安,今年元宵节从淮安专门来邳州儿女家中团圆,我有幸见到这位曾叱咤风云,仅名字就叫敌人胆寒的可敬老人,他乐观开朗、精神矍铄,我向他敬酒时,他开心的笑着,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我忍不住在酒宴上即席赋诗一首,以表敬意。

喜回故里福满门,元宵佳节又逢春。

张灯结彩纳百喜,烹茶煮酒迎双亲。

战士不忘归沙场,英雄阔论新乾坤。

金杯美酒寄厚望,建功立业后来人。

  另有一位威武不屈、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忠孝两全的的为家乡人民尊敬和称道的王荣之,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中,流血流汗,奋勇杀敌,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为人民海军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尔后又转战工业战线,立下新的功劳,现已98岁高龄,住在邳州万兴市场南侧的二层楼上。今年春节后我去看望他老人家时,他正坐在沙发上,就着窗前的夕阳、聚精会神的看着报纸,连花镜都没有戴,说话声音洪亮、思路敏捷,回忆往事仍条分缕析十分清楚且非常健谈。告别时,还站起来送我,仍恋恋不舍道:“以后常来玩。”看着这位亲切和蔼的老人,谁会知道,他就是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英雄呢?回来后我当晚写下一首诗,颂扬这位可敬的老前辈。

拜访荣之大叔

冬日斜阳照晴窗,雅室促膝话馨香。

疆场驰骋斗日伪,热血喷洒涌河江。

百战英勇惊风雨,一生奋斗留芬芳。

烽火硝烟人未老,百岁华诞永健康。

  还有一位解放前在敌军内部做侦查策反工作的对敌斗争的尖兵王剑一,原名王兴孟,在徐州敌军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九死一生,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收集材料待续写),解放后曾任公安部预审局局长,粉碎四人帮后,任北京秦城监狱监狱长,长期的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加之公安工作的复杂繁复,积劳成疾,于2007年7月不幸逝世。

  同时还有一位为部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王爱梅,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和解放后的新中国的部队建设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在解放军301医院、长春某军事院校任职,级别正师。

  以上所述这些英雄的光荣事迹,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有限,仅限于乡亲们的传说,加之本人才疏学浅,笔力不支,难以完成如此重任,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雄文佳作出现。本文如有错讹之处,敬请谅解和指出,以便修改。我的朴实想法是对英雄不能忘记,对后代有个传承,让王庄村英雄的光辉照耀千秋,让王庄村的革命传统流芳万代。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