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桥石表铭》作者小考及其他(程荣华)

 

 

《圯桥石表铭》作者小考及其他(程荣华)

近日检阅史料,偶然翻到《徐州史志》(2011年第一期),见其所载彭舟先生《下邳圯桥访古》,其中“圯桥相遇”部分,文曰“唐朝陆浑写了一篇《圯桥石表铭》”;“圯桥沧桑”部分又曰:“唐朝大历七年,翰林学士陆浑、梁肃所立的《圯桥石表铭》,是圯桥所见的最早的碑刻”,云云。殊不知,梁浑并非人名,《圯桥石表铭》作者梁肃之籍贯也。

 

《圯桥石表铭》迄今仍立于下邳圯桥遗址(今属睢宁古邳镇),访古瞻仰者络绎不绝。而铭文作者竟连撰文刊发的彭舟先生也闹不清楚,可见有作小考并公诸于众之必要。

 

《圯桥石表铭并序》收入《全唐文》(清董诰等编)。梁肃,字宽中,一字敬之,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唐著名文学家。祖籍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县东北),曾祖父移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父时又移居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梁肃即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出生河南府新安县函谷关旧居。9岁时,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举家由新安迁赴江南;12岁,即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定居常州(今属江苏)。据《新唐书》本传,德宗建中初年,梁肃考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累迁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卒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享年41岁。

 

《圯桥石表铭》碑刻落款:“监察御史翰林学士陆浑梁肃”,“唐大历七年秋八月吉立”。梁肃亦自称“安定人”。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他在《祭独孤常州文》中自称“门生安定梁肃”,在《常州刺史独孤集后序》中自称“门下士安定梁肃”。《圯桥石表铭》序文曰:“大历七年,予旅游次堕履之地,于是钻石勒铭,扬于邳圻。”据《梁肃年谱稿》(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所胡大浚、张春雯编撰):“大历七年壬子(公元772年),20岁,居常州。曾游于临淮之下邳,作《圯桥石表铭》。”是时(大历间)下邳隶属泗州,天宝间属临淮郡,此乃沿用旧称。

 

论者称梁肃《圯桥石表铭》有古朴之风,得之于独孤及传授。独孤及,唐代著名文学家,以古文最具盛名,曾为常州刺史。梁肃在常州师事独孤氏,至大历十三年秋冬,应召入京。梁肃曾云:“初公视肃以友,肃仰公犹师。”(〈独孤及集后序〉)《旧唐书·韩愈传》称:“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雅重。”李翱《感知已赋》序曰:“是时梁君之誉塞天下,属辞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柳宗元作《先友记》,记其父相与交游者六十七人于墓碑之阴,考之于传,卓然知名者二十人,称“梁肃最能为文”。

 

梁肃成长于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亲历由于政治腐败而引发的安史之乱。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新安随之沦陷。梁肃时年3岁。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将郭子仪大败安庆绪,收复洛阳。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叛军史思明又攻占洛阳。数年之间,新安一带战事最为激烈,梁肃在此度过6年的童年生活。上元二年辛丑(761年),举家迁赴江南时,梁肃9岁。此后,又三年三徙,始在常州定居下来。他在《过旧园赋》序中述及自身的经历:“余行年十八(应为9岁之讹而无疑)当上元辛丑,盗(叛军)入洛阳,三河间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困厄之中者,垂二十年。”因避战乱而颠沛流离,历尽艰难困厄,自然使他萌生对于国家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和对于“违天妄作”之辈、“贪功图乱”之徒的深恶痛绝。因而在《圯桥石表铭》中写道:“丕显有唐,绍汉绝风,革暴奉天,与轩比崇。”意思是说,唐王朝继承大汉的遗风,奉上天之命,平定安史叛乱,其功绩可与轩辕氏(黄帝)平定蚩尤相比。梁肃进而正告“贪功图乱”之徒,曰:“庶(希望)恃力违天、邀功妄作之辈,于以儆戒之尔。”铭文作为文体之一种而常带有警戒性,此其一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