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华(邵阳):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是不是被骗

蒋清华(邵阳):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是不是被骗

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是不是被骗?这是书友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看待历史人物我总试图揣度他的想法,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什么困境?国内经济不振,贪污腐化严重,民众反抗,叛军蠢蠢欲动。外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满族人,可谓是内忧外患。他怕的是什么?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尽是。

“他一怕袁崇焕拥兵自重,功高盖主。二怕袁崇焕勾结满人,意图谋反;三怕国破家亡无力回天。皇帝杀人从来都不是被骗,而是意图许久,早看你不顺眼了。就像恋爱中的一句话,分手是蓄谋已久。高宗杀岳飞,难道是秦侩的错?秦侩只不过是摸准的杀意,给高宗一个借口罢了。”

对于自己的回答,我有不尽之意。几千年的中华历史,皇帝杀臣子究竟为何?是昏庸无能还是忠奸不辩。乾隆皇帝明知和珅贪污受贿,为何要让他常伴左右?纪晓岚忠君爱国为何深陷牢狱?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总有这样的疑惑?长大后才渐渐知道这是权谋之举、帝王之术。

后来,误打误撞读了些大臣奏折、帝王的批阅或者帝王实录的文章。我顿时就觉得呀,大部分皇帝都是聪明人。即算是孩子,也有最好的帝师授教,有母亲监政;即算被外戚、宦官把持朝局,那也是极少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判决都是皇帝或皇帝班子在执行和落实,尤其是事关大臣的生杀大权。

我总怀疑,后来的著史者有意简化历史,试图用黑白忠奸来达到引以为鉴的目的。可人心不是这样,历史是由人心构成。一个皇帝,身居高位,岂能不诚惶诚恐?以崇祯为例,他成为皇帝就是意外。作为明王朝的血脉,他的内心绝对是想挽狂澜于即倒,救人民于水火。知耻而自缢的人,不会是无知匪类。

可他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私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袁崇焕勾结满人,反叛朝廷。或者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哪怕袁崇焕无此心,可兵权在你手,你想打我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这就好像印度、菲律宾为什么要在中国边疆动动手脚,因为他们也害怕军备强大的中国来打他。中国政府减兵就可能是做给外国朋友看。

历史是人的故事,里面有人性。贪财好色,自私自利都有。晚年曾国藩回忆一生,谈到自己和左宗棠的恩恩怨怨,两个人互怼了一辈子。是政见不同吗?曾国藩坦白说,当年他绑架过左宗棠的女婿(侄女婿?无书,不可查),要价十万。左宗棠苦劝问能不能少一些,曾国藩没同意,二者就此结下梁子,从此恩怨分明。(见谭伯牛《战天京》等书)

是不是很好笑?或者很无语。历史学家以为是曾左二人政见不同?可积生恶缘和平常人差不多,都是很往年的矛盾。大臣的小心思就能互怼一生,为什么皇帝就不能有小心思?当年宋高宗杀岳飞很多人以为是秦侩的主意,是奸臣蒙蔽了皇帝的心,错杀了忠臣。真的是这样吗?有历史学者就有不同观点。

他们认为宋高宗杀岳飞是自己的决定,秦侩只是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因为岳飞老想着收复旧山河,迎回老皇上。这事对不对?这肯定是对。三观正确,绝对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可在高宗看来,这是非常的不对。你说岳飞大哥,你迎回老皇帝,我这个新皇帝怎么办?你这不是搞事情吗?所以,岳飞卒。(见袁腾飞《两宋风云》)

历史上“小心思”的皇帝有很多。三国时期孙权为什么要联合刘备打曹操?是诸葛亮说动了吗?还是真有二乔的风月之事?我感觉都不是。而是鲁肃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等臣子归顺依旧能做大臣,主公投降能做什么?”(见《三国志》,不在正文,在“鲁肃传”的注疏里)是啊,孙权你投降就只能做“阶下囚”了。所以,孙权要战。

大历史,有“小心思”。只不过历史书写者为了引以为鉴从中找出道理来,就会不自觉地“弱化”历史,让历史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从而忽略历史的小心思,即人的天性,或者只是一笔带过不加分析。我一度认为简化历史是和“抗日神剧”一样恐怖的事。这样的史观下,历史会变成简单的“黑白”两面,可历史是多面,有相爱相杀,有勾心斗角。

相爱是一时冲动,想杀是蓄谋许久。所以我才认为,崇祯皇帝早就看袁崇焕不顺眼,不然,兵临城下还杀将,岂不是助长敌人的气焰。当然,皇太极煽风是原因,但只是导火索。文人写史,不敢挑战皇权,就说奸人蒙蔽了圣听,岂不知,皇帝老子早就要杀你了。我相信:大部分皇帝都比你我聪明,所以,别总把他当成低能的孩子。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