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宿迁市志》才知道,卓码河是一条排灌两用河,西起船行半埠店,流经蔡河、桥北、赵圩、卓码等村,在刘老涧船闸下游入中运河,全长16.8公里,流域面积21.9平方公里。依据这段文字,总算写出了《卓码河》一节。完稿后,总觉得读起来枯燥乏味,对不起读者,更对不起这条流淌着浓浓乡愁的小河。
据说,卓码河修建于清末民初,是当年洋河镇废黄河北岸的排涝河,它沿废黄河堤脚开挖,呈不规则的弧形,在洋河众多的河渠中别具一格。经过改建,现在是一条排涝、灌溉、环保多功能河道,两头与中运河连接,组成一个弓形水系。
到了记忆中的半埠店,看不到村落,也看不到河道的踪影。好在不远处有一座建筑,屋顶上飘着一面鲜艳的国旗,那是船行村“村委会”。
半埠店位于“通京大道”上,分为上店和下店,有几百年的历史。洋河人“上宿迁”,到这里正好是一半路程,所以称为“半埠店”。140多年前,张守平在运河大堤集市上开行,经营船上货物买卖,人们称为船行。人民公社时,船行和半埠店是一个大队,因上店靠近公路交通方便,船行大队部设在上店。
洋北位于黄河、运河之间,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必生内涝。一般年份只能收获一季小麦,有的年份雨季来的早,大量农田甚至颗粒无收。各村经过商量,从半埠店到袁码,沿黄河大堤挖了一条排涝河,因“卓码头”名气较大,取名为“卓码河”。“农业学大寨”的时侯,为了引运河水灌溉农田,把卓码河的起点改到了老船行的运河边,从那时起,卓码河成了排灌两用河。
我们按照“村官”的指引,从港城路经疏港大道来到临港路,眼前是一座“港城”。路北是建成的或在建的作业区,路南是一幢幢大型仓库,看不到我们想找的卓码河源头。
港区保安朱师傅告诉我们,你们不要找了,港区的河道改成地下涵管了。他指着对面保税仓库说:“你们到那看看,那就是卓码河。”
走在云帆大道上,我想起了李白的《行路难》。现在,宿连运河正在紧张施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宿连运河建成通航之时,就是宿迁人“赶海梦”实现之日。
从云帆大道经老徐淮公路来到桥北村,这里的卓码河是原生态的,河道保持着紧挨黄河堤脚的走向。南岸到黄河堤脚的三、五十米范围内栽种着杨树,树下种些粮食果蔬,是典型的淮北农村风光。
北岸是水产养殖合作社承包的水面,或养殖鱼虾螃蟹,或种植茨菰莲藕,一片江南水乡景色。藕塘里荷叶田田,更有水禽嬉戏,我们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虽然手艺不好,画面里还是留下了白鹭和黑水鸡的身影。
跨过洋(河)洋(北)公路,就闻到了酒糟出甑的香味,越往东走香味越浓,卓码河南岸是乾隆江南酒业的厂区。1987年,洋河酒厂梁厂长当选党的十三大代表,会议期间,与宿迁县委于书记达成援建“宿迁县洋北酒厂”共识。35年过去了,这家在卓码河边“长大”的企业,已经成为洋河地区第二大白酒酿造商,酿制的芝麻香型白酒在国内白酒行业独树一帜。
卓码河穿过宿淮铁路进入赵圩村,南岸是号称“冠领全国”的洋河集团31连跨酿酒厂房,北岸是连片的农田。走在河边,一边是醉人心脾的酒厂,一边是愉人眼目的稻田,酒都核心区和农业大公园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在卓码,我给工友讲了一个故事。当年的卓码河是洋北洼地泄洪的唯一通道。建国前后,沂、沭、泗水系十年九涝,上游船行、衙门口一带洪水倾泄,让卓码、赵圩老百姓苦不堪言。上世纪50年代初,卓码村隶属泗阳县,赵圩以上各村隶属宿迁县。每到雨季,两县交界处的赵圩、卓码因为泄洪而纷争不断,甚至持械斗殴。
1956年6月,淮阴地区行署将卓码、佘圩、路东、路西4个村划给宿迁县,以便统一治理卓码河。当年,洋北乡组织民工对卓码河道进行疏浚,并在出口处兴建了卓码涵洞。1960年,卓码河道全线疏浚,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上世纪70年代,卓码河沿线建了电排站,可以将农田积水排入卓码河。沿河生产队建有简易电灌站,可以把卓码河水送入稻田。我们发现,当年的电杆、机房还在,抽水机早已拆除。河边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车旁还坐个人,走近才知道,是村民用电动车的电瓶给自家的稻田灌水。
卓码河是钓鱼爱好者的乐园。沿途,我们看到一些垂钓者,他们或独自一个,或三三两两保持着距离,在河边的树荫下,以一种安静的姿态等鱼上钩。同行的傅先生也是一位钓友,他说,钓鱼人爱去安静的地方。钓鱼的时候,手里握着鱼竿、眼睛看着浮标,心里不会想其他的东西,从抛竿入水到取鱼入篓的过程,让人们心情愉悦。
卓码河吸引了众多“钓友”,也养活了一些兼职“渔翁”。洋河镇管辖的十几里河道,都有村民放的“地笼”。他们头天傍晚把地笼放入水中,第二天清晨收回来,可以收获数量不等的小鱼、龙虾、黄鳝、泥鳅。在靠近中运河的河段,我们看到一位划“小划子”收地笼的老人。他说,卓码河没有污染,俺这地笼逮的鱼虾绝对是野生的绿色产品。
卓码河是一条与交通有缘的河道,宿淮铁路和徐盐高铁两条铁路肩并肩从河上跨过。我们站在偏僻乡村的河边看高速铁路,能感觉到时代车轮的滚动;车厢里的旅客从车窗里看卓码河,定会为淮北水乡的秀丽风景而陶醉。
我们来到了卓码河的尽头,在中运河大堤上看到一块“宿迁市洋河新区河长公示牌”,上面清楚的写着,河道长度:11KM,还公示了区级河长等责任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洋河新区注重卓码河长效保护治理工作,河面水生植物、河道截污、环境卫生、排灌机制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来保证流入大运河的水质达标。
我不知该怎样赞美这条充满生机的小河,还是以朱熹的春游诗句来概括我们这次夏日考察的体会: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