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简史(顿悟)

 

我的家族简史(顿悟)

家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不能验历代之兴衰;家无谱,不能明支分之远近。各姓家谱是最小的单元分子,是国史州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余以为家谱愈之重要也!况吾辈皆凡民者,史料未能言之之大概矣,正常也;然家谱则专门为我们详尽记载本族蕃衍瓜瓞之明细分支矣。

据吾族族谱中《滕阳庞氏族史序》,基本说明了族史的梗概。现全文推荐给大家:

“吾庞氏祖籍山西太原城北三里之许庞家村,仅依庞氏家祠为尝考之出于有周文王十五子,封于姓庞公为毕公高之后历载相传讳公几者。学历京都尚书,秦帝时经始皇封几公認职,闱督察侯判监考试官帝王本姓吕明政,在位十二年,并肩遵随数载后并吞六国时暴虐无道、焚书坑儒,庞公名几思伪病虑之知医药不疗,除展才动济畏疗效为基力远遥湖北襄阳疗养频岁后疏,原住居随同而达此址因家焉。

庞公讳几先祖系下年久,原有谱牒屡遭兵燹、湮没无存,失续无可考详,自有周迄今三千年矣。自北宋武帝三年襄阳邻县城越数百里之余,普地恰天时频岁注水成灾、絶粮无收,人无生路之有。

人以食为天,先祖讳成,字赞臣。子五,长者巍祖仍留旧居侍祀赡养继世焉,奉国旨迁,偕兄弟四人,畏饥荒災年渡生无奈迁鲁滕。忆昔旧居商讨散他乡,限鲁辖之地,恐远之无依。虽系一脉,行派不同。次峰祖马山,三仑祖洋汶,四昆祖二贤山,五丕祖安乐村因家焉。

吾族寒薄,产业不丰,集实难加久旱岁荒、人不宿饱,米珠桂桔据时形则重绪之时尤难,幸而众志坚忍,饥蒇厥矧他乡,昔宗法。社会展兴,中华改革开发,吾族人丰衣足食,同协之力三修族谱。公元一九六二年岁,二十七世孙裕萱谨序。”

此谱序与史料中《庞氏家族简介》的内容彼此互补、相互印证。

文史《庞氏家族简介》中的得姓始祖:

“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史料之渊源与我《滕阳庞氏族史序》中的说法基本一致,可辩实属毕公高之后一脉同源。

我大王庙庞氏一族系峰祖之后,属于滕阳庞氏迁出的一支。五代十国时期约公元950年左右,即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加上少数民族入侵,形成大量割据政权,彼此征伐,民不聊生。为避战乱饥荒,峰祖偕同兄弟四人由湖北襄阳迁至山东滕阳后,兄弟商讨分散他乡,限鲁辖之地,恐远之无依。遂于北宋时期约公元1100年左右,又迁至滕南马山,今为徐州马山;明朝时期约公元1500年左右,十四世祖春又迁至邳州市泇口乡付庄村;明朝清初约公元1600多年左右,十七世祖思礼再迁滩上乡胡家村大王庙因家。

我族安居在久负盛名的京杭大运河南岸,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延续至三十一世。二十八世的我及我的族人们幸有母亲河乳汁般的河水滋养着,生机勃勃。传说云十七世祖思礼偶遇一得道高僧,言:“大河之阳、庙宇之端,水润光泽、人畜兴安!”后世族长老也常说:“我族庞姓喜水,因河而居,又是南边阳岸,必定人丁兴旺、发达平安!”说来也怪,我辈族人们不论婚丧还是嫁娶,春夏秋冬的任何一个时间段,只要有大事必定有雨雪为伴,且迄今无一例外。而族人却欢喜备至,寓意吉祥平安!

勤劳朴实、忠义善良的族人们大多以农为生,兼跑船舶航运,补贴家宽。400多年以来繁衍生息,平安快乐的生活着而又那么幸福简单,在这里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