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春:徐州会战周恩来观全局进献胜略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热情支持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1938年的春天,以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战为标志的徐州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对抗的焦点之一。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胜利。这一胜利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继台儿庄大捷之后的禹王山阻击战,比台儿庄战役规模更大、战线更长、战况更惨烈,但由于得到共产党的鼎力支持,参战滇60军将士,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用惨重的代价筑起钢铁防线,重创日军的猖狂反扑,胜利完成阻击日军南下任务,为徐州第五战区数十万国军的胜利大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徐州会战取得的伟大胜利,迟滞和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步伐和企图,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正是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的结果,它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徐州会战中的领导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永远载入史册。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的主要任务是代表我党与国民党谈判,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在徐州会战中得到充分体现。

1938年初,日军攻陷南京和济南后,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调集24万大军,采取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会战即发。会战初期,国民党军事党局闭目塞听,疑虑重重,争论不休,难下决断,贻误了战局,这是国民党最高统帅部长期坚持单纯“防御战”方针的必然结果。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进入决战阶段。周恩来在武汉,抓住蒋介石办的“珞珈军事训练团”学员去横店(汉口北20公里)参观研讨德国顾问指挥构建的“模范阵地”之机,以国民党聘任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身份,发表了对战局的看法。在学员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他讲道:“这个模范阵地各个火力点体积小、数量多、纵深大;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以逸代劳和转用兵力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古今中外还不曾有专攻防御而能获得全胜的。我国兵法老祖宗说得好:‘备前则后寡,备左则右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就当前台儿庄决战来说,从兵力大小,敌我态势来看,我们早就应该而且可能分别聚歼坂垣、矶谷两师团于临沂、台儿庄地区了。该两师团已被分割,并处于我囊形包围之中,而我位于敌后某强大兵团(指汤恩伯部)则袖手旁观,目前台儿庄守军打得够艰苦了,岌岌可危!如果外翼兵团再不配合庄内外守军逆袭突击敌军,一旦“利害转变线”转化,不仅台儿庄必胜的战机遗失可惜,且将蒙受巨大损失。”

周恩来的这番话不胫而走,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获悉。不久,白奉命赴徐州协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作战。临行前,白向周恩来、叶剑英请教对敌作战方针,在武昌熊廷弼路白公馆长谈三个小时。周恩来首先申明应立即迅猛出击,全歼台儿庄之敌。他根据我军各方综合情报指出:日军攻打台儿庄,醉翁之意还在以包围对包围,向心合击徐州,歼灭我强大兵团。果然如此,则我应在合围之前速歼台儿庄之敌,主力迅即撤出主战场。千万不可四面设防,陷于防御的阵地战,重蹈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的覆辙。为此,周恩来建议:“在津浦路南段,由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的配合下,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战术,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津浦路南段日军时时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而在徐州以北,应以主力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的方针,实行北攻南守,守点打援,已达到各个击破敌人的目的。八路军129师组建的津浦支队开赴鲁南,在津浦铁路北段破袭铁路,配合徐州作战。”周恩来的见解高屋建瓴,精辟深刻,白崇禧听后深为赞赏。到徐州后,立即将周恩来的意见报告李宗仁。

就在徐州会战进行中,日军发现中方在徐州集中几十个师,认为是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制定方案,从徐州南及西南包围徐州,切段退路,迅速形成六路合围之势。而国民党高层则准备扩大战果,徐州地区军队由20万增至60万,这正中日军下怀。对此,中共和周恩来深深忧虑。其实台儿庄战役之前周恩来就对白崇禧说过:日军攻打台儿庄,意在合围徐州,歼灭我强大兵团。因此建议歼灭台儿庄之敌之后,主力应迅速撤离,不要重蹈淞沪、南京战役覆辙。周恩来拜托美军上校史迪威前往徐州见李宗仁说明:“现在日军不是六路而是九路包围徐州,不是企图,而是行动。这是周恩来要我来敬告你的。”李宗仁感动地说:“患难知己,我一向敬佩周主任,他委托你驾临真是金声玉振”。蒋介石得知实情后。不得不下令撤退。徐州驻军成功撤退,又一次显示了中共代表周恩来“金声玉振,决战千里”的战略家智慧。

 

二〇一八年八月三十日于边地书屋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