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 品清似水—记著名文史学者程荣华先生(沈向明)

人淡如菊 品清似水—记著名文史学者程荣华先生(沈向明)

著名文史学者程荣华先生的大名,对我来说早已是如雷贯耳!知道程老,还得从十多年前的春节期间逛旧书摊时无意中发现的一本《徐州地方诗选读》讲起!那本土黄色封面不算太厚,但分量十足的书,是程老根据国家教委1989年新颁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的要求,为师范生的选修课《乡土文学》编著的教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在1993年出版。也许因为程老是本地学者令人倍感亲切的缘故吧,我毫不犹豫地将其买下,并记住了程老的名字!后来,我又在报刊上陆续读到他的旅美系列散文、《庄氏姊弟:从徐州走出的抗战俊杰》、《庄涌和聂绀弩的情谊》。从此有意识地关注程老,看到《彭城晚报》上刊登他冒着高温去邳州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撰写文稿的照片;得知他在退休后搜集挽救地方文化遗产,编著了由“七月诗派”重要作家、翻译家、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作序的《庄涌和他的诗》,《历代诗人咏邳州》、《庄静文稿》等书。程老因此而获得邳州市第三届“十佳最美老人”的光荣称号。

一直无缘与程老相识!最近,我在文化大咖、主任编辑徐景洲老师的引荐下,有幸拜访了程老,聆听他讲述了自己那不平凡、更不平坦的人生故事。纵观程老近九十年的人生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刻苦的求学阶段、兢业的教书阶段、充实的退休阶段。

刻苦的求学阶段

1934年,程老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东部的一个耕读世家。1951年,他在睢宁中学修完了初中的学业,面临两条升学之路:乘船南下报考淮阴中学高中部;徒步北上投考运河师范。由于两所学校都是单独招生,并且考试的日期还间隔两天,程老便想先在运河师范的招生考试中初试身手后,再去淮阴,这样一点儿也不耽误参加省淮中高中部的考试。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他在运师考场上交了最后一门学科的试卷,匆匆跑到运河码头时,只见大运河水暴涨,山东沂蒙山区的洪水倾泻下来,漫过堤岸,一眼望不到边。虽然码头附近停靠着一条条木船,但船上的艄公们却不住地唉声叹气,纷纷表示不敢起航摆渡。程老急得欲哭无泪,只能望河兴叹(那时邳县的大运河上还没有建大桥)!

在睢宁中学,程老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每个学期都能获得奖学金(全年级成绩前三名者方有获奖资格)。在一次全校的作文比赛中,十几个班级的学生现场命题作文。经过评选,程老的作文名列第二(第一名是高他一个年级的同学)。当时语文老师鼓励他将来走文学创作的道路;而数学和物理老师则预测他一定能考上名牌理工科大学。

造化弄人!考上了当时非常注重“专业思想”教育的运河师范的程老,因为一句“师范重要、小学教师光荣,校长咋不让他的儿子来读师范?”而被扣上了“未树立专业思想”(未立志做一辈子小学教师)的“帽子”,受到了上纲上线的批判。慧眼识才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祺庞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以文史见长,运师复校后的第一任语文学科教研组长),不仅在程老入学后的第一次讲评课上宣读了他的作文并加以评说,还从苏州为其带来了茅盾的《子夜》、柳青的《种谷记》和一本专供他课外写作之用的厚厚的纸质优良的笔记本。

在逆境中不屈从、不自弃的程老,将不愉快的情绪一股脑儿地倾注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之中。他每个星期进出图书馆两次,不是一本本的,而是一摞摞地抱出来(借)、一摞摞地抱进去(还)。多年后,程老的同窗好友、时任运河镇教办主任的王保亚与同事聊天时曾说:“运师图书馆里的书都被程荣华读完了。”正是彼时大量的阅读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及外国文学名著,让后来的程老在自修大学中文系本科的课程时受益多多。

兢业的教书阶段

1954年,程老师范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任邳县土山小学六年级(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土山曾是邳睢县城的所在地,土山小学是邳县教育局所属的四所重点小学之一,规模较大,设备完好。校长曹心斋,副校长吕雨农的热情和同事投来的友好目光,使程老心头上的阴云被驱散。他身心愉快地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用心走好脚下的路。一个学期后,程老被推选为教务员;一个学年之后,程老被提升为由邳县人民委员会任命的占城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在一年半的小学教师经历中,程老教过语文、历史两个学科,他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教学之艰辛:他得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组织教学上,而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注意力,因为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不可能持久。

1958年下半年,一纸调令将程老调回他的母校运河师范执教。在以后的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因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八字方针,中等专业学校停招新生。1961年程老与王民校长先后调入运河中学。后于1983年再次调回运河师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教师范学校语文课程的程老,在教学方法上使用传统的教法,十分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程老在运河中学教初三语文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陈克明提出要为学校打翻身仗。因为前一年,运河中学初中升学考试在全县排名偏后。程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收效显著。时隔57年后的今天,程老依然清楚地记得他在1962年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紧张的时候,曾组织学生给日夜守卫在祖国海防前线的战士们写一封慰问信,进行应用文体的训练。可谁想到,他竟然与徐州地区中考试卷作文命题的老师们想到一块去了。当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试卷的作文题目,正是《致海防前线战士的一封信》。程老任教的一个班共50人,在这一年的升学考试中,只有一个女生落榜。在那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招生人数被大量压缩,升学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简直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此以后,学校安排程老教高中语文,并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程老在作文教学上受到校内外很多人的关注,他在文革前编过一套《作文指导》讲义,油印的,是他在班级里上作文讲评课时积累起来的,在文体上皆有所侧重,既有写作知识与方法的指导,又有例文的示范,一个学年合订一册。然历经文革浩劫和劫后迁徙,讲义早已不存在了,殊为可惜。

程老的教学风格,以务实为追求目标。不是花里胡哨,而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时代在前进,花样在翻新。程老认为强调字词句章教学是对的,强调听说读写训练也是对的,启发式与精讲多练也都没有错,如今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进课堂,更是需要的。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读写两个重要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教师所使用的手段或追求的形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程老重返母校运河师范的讲台,学校让其挑选中文专科班的现代文学和中师三年级的古代文学两门课中的任何一门。性格倔强的程老,选择了后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运师进入了办学标准化与现代化的新时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徐州 地区的几所师范学校中是名列前茅的,历次统考成绩皆居首位。苏北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协作片语文中心教研组多次在运河师范举行教学研究活动,程老曾两次执教面向协作片兄弟学校同行的语文公开课。

公开课的教材不是执教者任意选定的,而是按照教学计划的实际进度确定的。程老在执教的过程中,与学生在共同分析茹志娟《百合花》主人公—那个可爱的小通讯员的形象的基础上,突出关于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并注重朗读指导。当程老走出课堂时,他的恩师陈祺庞先生迎面递给他一个纸片,纸片上评语中有“字字珠玑”的字样。

程老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是。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偶有所得,或生疑窦而作探讨,聊以成篇。程老在古典文学方面所写的《<师说>教学三题》一文,曾刊载于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研》(月刊)1987年第十期。其中有一题,他曾单独撰写这《“其可怪与欤”辨析》短文,并以此求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锡良教授。郭教授不吝赐教,于1985年7月31日复信曰:“惠书及大作《“其可怪与欤”辨析》拜读,所见甚是!我所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这句‘其’字注释不妥,应是表揣测的语气。”程老在现代文学方面所写的《谈碧野散文<天山景物记>的修改》,也刊载于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月刊)1982年第二期。在1987年评定职称时,程老被首批评为语文学科高级讲师,就是得益于这些教研论文。

充实的退休阶段

1994年,程老从运河师范学校光荣退休。有人说:“退休是人生道路的一道坎。”如何迈过这道坎,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里程,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程老的选择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自由自在地读点书,想动笔时就动动笔。程老虽然出生于睢宁县,但长期在邳州生活,他视邳州为第二故乡,对这片土地熟悉且爱得深沉,于是他就在邳州地方史志研究与撰述上狠下功夫。他觉得自己沉甸甸的文章都是在1994年退休以后写出来的。

庄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七月派”诗人(邳州籍),他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一生惨淡,晚境凄凉。程老于1997年编著的《庄涌和他的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复旦大学教授、现代著名作家贾植芳在《<庄涌和他的诗>序》中称此前“有关庄涌生平和文学活动的史料见诸载记者少之又少”,本书“为后人打捞和钩沉七月派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历史真实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原始记载”。同年,史传《宋太祖赵匡胤》也收入“少年帝王丛书”第二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两年后再次修订重版。

1997年至1998年,程老应邀参与编写《江苏区域文化丛书》,担任《江苏文化概观》和《楚汉文化概观》部分章节的撰稿任务,此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江苏区域文化丛书》编委会在《楚汉文化概观》前言中称:“程荣华为全书总其成做了大量的工作”。《江苏文化概观》的主编、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陈书禄教授曾致信程老,说他所撰章节,在专家审定书稿时受到好评。

1997年春天,新千年整理全本《徐州府志》由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在江苏师范大学赵明奇教授的主持下开始运作,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嘉惠后人、经久耗时的工程,历时四年,200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程老应邀为第一撰稿人,全书三百一十万字,出自程老之手者几达半数。赵明奇教授在《后记》中称:“荣华先生年近古稀,担纲挑梁,积劳头晕,孝子抗议,使我愧疚难当。”

在为《徐州府志》撰稿的同时,程老还应邳州政协文史委之约,选注《历代诗人咏邳州》,时任市长的杜文生为之作序,1998年由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后又编选《邳州历代文选》,时任市委书记的佟明泰为之作序,2003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徐州历史文化丛书》工程启动,全书十卷,程老应邀参与并承担其中《徐州文选》的选注任务。从西汉至民国,上下两千余年,徐州区域的文章浩若烟海,从搜集到拟定纲目,从初稿到定稿,历时一年多,力求从一个侧面展示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此书率先通过中华书局的审定大关。2005年,程老参与徐州市文联主编、共四卷的《徐州民间歌谣集》编写工作,担任其中“传统乡歌”(民歌)卷的编选任务。

庄静为 民国时期邳州才女,在 民国政府任职,曾为妇女运动和抗战大业作出贡献,抗战胜利后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胜利勋章”。“胜利勋章”的证书(胜字第607号)盖有篆刻“荣典之玺”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签名章。1972年病逝于台北。2008年初秋,旅台邳籍贤达徐爱先返乡时,带来了珍藏于海峡彼岸半个多世纪的《剪报》一卷,程老以古稀之年欣承重托为庄静女士选编文稿,分辑上下两编,上编论妇女运动,下编论抗日救国,合计71篇。每篇文章皆注明出处与发表时间,对一些事件、人物作了简要的注释。《庄静文稿》是历史风云的记录,颇有史料价值,所附照片也颇为珍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副理事长宋美龄、李德全同部分常务理事负责人合影》,1938年摄于武汉,宋美龄左侧即是庄静,后排右一为邓颖超。这张照片在大陆只有两张,一张在“文革”中被人撕毁,另一张则存于周恩来总理的私人档案中。《庄静文稿》一书中收入了在台儿庄大战中,庄静女士率领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向李宗仁将军献“指挥若定”锦旗的照片 ;收入了庄静女士1945年奉命率领慰劳团携带慰劳品赴印缅战区慰问中国远征军,并向印缅战区美军部司令索尔登将军献“精诚合作”锦旗的照片。《庄静文稿》2010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程老参与编写共五卷的《邳州旅游文化丛书》,担任第四卷《诗赋咏邳州》的选注任务;2012年,邳州文化研究会成立,程老应聘为顾问,常为季刊《邳州文化》撰稿,其中连载的《与邳州有关的成语典故诠释》,倍受好评。

总计二十八万字的《明月万里寄相思—纽约纪行》一书,收入程老旅居美国纽约的杂记、散文六十多篇,2014年由中国孔子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田秉锷在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中说:“退休,在现代社会是一种老年人的福祉。而退休,又诱导了多少生命的空耗呢?饭来张口,优游岁月,人们来不及思考这温柔一刀的厉害。程先生以他的暮年著书,与生命虚掷相对抗,让我备受鼓舞。”

刘仁航(1881—–1938),民国学者,著名教育家、诗人、哲学家、佛学家。江苏省邳州坊上村人。幼有神童之称,十六游泮水,弱冠事四方,先后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上海广方言馆、两江师范学堂。民国初元,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江苏第七师范学校校长。因受驻徐军阀张勋迫害入狱,出狱后东渡日本。回国后,历任江苏省视学、山西阎锡山督军府参议、广西村政学院院长、驻徐苏鲁特派员(中将衔)等职。他曾赴印度考察,诗哲泰戈尔赠其《坤化大同运动序》,考察归来定居上海乐天修养馆,布衣素食,潜心释典,著书立说,孜孜不倦,著译凡三十多部,代表作《东方大学同案》、《天下太平书》被收入“民国丛书”。其所创东方大同学说,外融新学思潮,内铸佛学真义,力主以大同新村起步,最终造成“地上天国”实现大同理想,并为此身体力行,矢志不移。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之际,投入抗战洪流,不幸在由武汉乘轮船赴重庆途中遭日本飞机轰炸罹难。如今,在刘仁航先生的故乡邳州,知道刘仁航并愿读刘仁航者已经很少很少。然程老却致力于刘仁航及其著作研究久矣。皓首考订,几易寒暑,坚持不懈,终于在2018年将《刘仁航诗文选集》刊布天下,它必将会以其学术价值而流传不朽。

此外,程老还有各类文章如《知州贪赃坐蜡烛追记》、《还史事以公正——民国县长彭国彦“劣迹碑”考辩》、《解读邳州博物馆馆藏清宣宗诰命—兼与南京大学教授高国藩先生商榷》等,见诸省市级报刊。

程老说他:“回望此生路漫漫,除却耕耘何所癖。笔之所至,偶有所感,大体缘事而发,止于事而不及其他。”我想这或许就是程老为其书房命名为“知止书屋”的初心吧!

2019年2月19日凌晨1时38分于效牛堂、是味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