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秀才”王步华 | 作者 王以太

乡村“秀才”王步华 | 作者 王以太虽说现在广大农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读书看报没什么问题,写信记账也不要求人。但真正能在婚葬嫁娶红白事上拿动笔杆子,上得台面独当一面者,还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可喜王步华却是我们王庄村的佼佼者、众口一词的“秀才”。他的才秀涉猎到文化、书法、《易经》等多个领域,此处只说说我所知道的一些方面。

我认识步华,是先闻其名。他住相邻的潘庄,我回家少,原来彼此不认识。但他与我们王庄颇有渊源,同一个家族,后来虽认识了,但慢慢熟悉却是在家族里的红白喜事上。

因我也多是在红白喜事时才匆匆回去一趟,每次都见他在堆房屋的里柜和外柜上忙碌着——或挥毫泼墨、或斟酌联稿、或默默记账、或解惑释疑。此时我则喜欢欣赏他的书法,后再各处走走看看。特别是里柜、外柜、执事单子、茶棚等地方。那里有亲朋故友、那里有习俗讲究、那里有知识学问,常使我受溢非浅。而这些精心制作的场面文章,许多都出自步华之手。

特别是这些场面上的联语文字,更具内函份量。虽然有“红”或“白”两方面的不同要求,但步华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主家的悲喜情怀和心理诉求。

譬如婚嫁喜庆,表现在婚联上的文字就要不同。闺女出嫁,则给贴上“喜气盈门”的红贴,喜联则是:

宝马迎来云外客

香车迈出月中仙

若是儿子结婚则是“双喜临门”了,喜联上大书 :

诗歌杜甫其三句

乐奏周南第一章

这是一副既有文化内函又表达美好祝愿,而且具有喜庆气氛的喜联,深得人们喜爱。有时他还会给写上: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这是借用杜甫《江村》诗中的颌联,说不尽的夫妻恩爱柔情。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记得小时侯看明文三叔也曾给人写过這方面的喜联,当时对“其三句”、“第一章”莫明其妙,后来慢慢懂得了,才深知三叔是个有学问的人。

明文三叔上过私塾,当过老师,家中藏书虽少但精,且惜才如金。后来他送我一本范文澜先生编著的精装本《中国通史简编》,在书的最后一页上,他亲手工整楷书感言“要很好地研究历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送我书时还亲切叮嘱:“我用不着了,在咱们家只有你看了,要好好学习”。我很感动,回来后把扉页已损坏的《简编》,重新包装书铭,珍藏至今。步华告诉我,三叔也曾给过他一本应用方面的书,名字忘记了,也很珍贵。三叔作古了,但他的理想和希望并没有落空,从家中这些红白喜事的联语中,似乎仍能看到他那儒雅的夫子形像。

我体会在红白喜事的过往事务中,往往殡葬白事的讲究和要求更具挑战性,如写挽联就有许多区分和不同。什么男丧用、女丧用、男女丧通用,其他丧用等等。要根据身份不同书写不同的内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和牵强,否则会被“挑理”,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要真正做的面面具到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好在步华却精于此道,他都能从容应对局面,妥善安排处理。其实他从一开始就很谨慎,事先挑选写好既合乎身份又合乎时宜的挽联贴在该贴的地方。例如对男丧书写的挽联是: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故里人

 

为国为民斯人可法

有才有德事业长存

 

女丧写的挽联则有:

花落胭脂春去早

魂消锦帐梦来惊

 

绣阁花残悲隨鹤唳

妆台夜冷梦觉鹃啼

 

男女丧写的挽联是:

万里名花凝涕淚

千条溪壑是哀声

 

如父母双逝的挽联则写上:

椿树哀朽长弃世

萱花凋谢恨终年

 

对有功于国家民族者就给于积极评价:

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

誉滿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甚至在接待的茶棚处也给写上挽联,以表达对宾客的谢意。如:

棚不文明暂屈身

茶无上品仅止渴

上面朦胧记得的几例,不一定准确。

灵柩停放的灵棚处一般设有三个门:大门、灵棺前左右门,每个门上方、置一块匾。各个匾的内容也不同,大门匾的内容是向亲朋世人告诉死者的身份和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伤之情。以父丧为例,大都是“当大事”、“恭承惠吊”等文字;小匾则是“素车”、“白马”等,对联有“守孝不知红日附,思亲唯见白云飞。”也有别的。祭桌上方匾的内容是对死者生前道德品行、功劳业绩的总结或歌颂,也是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伤之情;灵棺前左右门上匾的内容是表达生者对死者哀伤之情。匾的内容则以死者的身份不同而不同。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更细的内函讲究,此不赘述。对这些文字要求,步华都能分门别类地处理妥当,从没有过偏差或讹错。可见他的知识渊博、功力深厚。

特别是在堆房屋的里柜处,对不同身份的亲戚、宾客,在写幛心、破孝上更有讲究,幛心的内容、称谓,孝帽、孝服、孝巾的不同要求、大小尺寸,都要处理的恰到好处,才能让人满意。这时是他最忙的吋候,他时而引经据典地阐明理由,时儿不厌其烦地解释清楚,直到宾客满意为止。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他的书法,也是不可多得的,我曾鼓励他发表出去,与人共享。但其意愿不深。他的书法虽非自成一体,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如他的楷书有着欧体的法度严整——浑厚沉劲、意态饱满;行书则具王羲之大家的韵味——遒逸劲健,洒脱流畅;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妸娜。

步华不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而且古道热腸、助人为乐。是全村离不开的“秀才”。王庄村三千多人众,王氏是大姓,分长、二、三房。哪房有事,一般都是本房人操办。但他却不论房头、不分远近,一律热情前往,认真帮忙办理,他认为都是一家人,没必要分什么亲疏彼此。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曾在长、二、三房的红白喜事上都见过他忙碌的身影。他对亲朋也一样热情,我每次出版新书都要送他一本,他收到后仍多要一本,说是转赠给他的亲戚邹文瑞先生的。我因羞于拙作肤浅不敢附奉,他都会圆场遂愿。邹文瑞先生我认识,文化名人,定居北京,《中外名流书画报》总编,该报曾发表过我的散文《房亭河》。是一份很有影响的大报。他在故乡八义集镇建有文化交流基地,我也曾有幸参观过。

步华对寻根问祖也很上心热情。过去我们曾一起议论过上辈老家在雎宁王窝子,区区十数公里,却从没去过,更不认识那里的家人了,觉得遗憾。前年我也因红白事刚回到家,他匆忙找到我,欣喜地对我说:“三哥,王窝子有音信了,他们那里建了一个群,你入群就好联系了”。我大喜过望。他隨即用微信联系广才老,当即加入了“太原三槐堂群”,终于如愿以偿,遂了多年的心愿。

后来由广才老等人发起的王氏三槐堂堂公支七修族谱,合族万众一心,积极参与,乐为修谱添砖加瓦,修谱成了堂公后裔们团结进步的盛事。步华荣任祕书长,自此,“秀才”的担子更重了,事情也多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深信他将不负重望,为圆满完成修谱大业作出新的贡献。在大家的精神感召下,我虽年届耄耋,也奉命欣然为七修族谱作序,意欲为修谱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愿七修族谱早日圆满成功!

愿大家喜爱的乡村“秀才”多些、再多些。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