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引子

桃花村位于夫夷江岸的桃花岛上。它三面环水,西枕高陡险峻的马圉岭。远远望去,桃花村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静静地躺卧在夫夷江的怀抱之中,那湛蓝的江水便是她漂亮的翡翠裙衣。

桃花村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初期的夫夷候国在这设置养马场。到了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杨再兴又在此屯兵养马,一个叫蓝桃花的瑶族姑娘跟随父亲来到这养马场,最后因瘟疫爆发,蓝桃花为拯救百姓黎民,到马越岭的悬崖峭壁上扯草药,不慎失足跌崖而死,年仅35岁。桃花岛的汉人为纪念这位乐善好施的瑶家姑娘,便把这个养马场叫桃花岛。

如今的桃花村是“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之一。走进桃花村就像走进一轴田园山水的画卷之中,那里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风景,都会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念。

一堵网红的墙

这几天,周围的朋友都在说,桃花村的一堵围墙成了网红了,点击率已达到四五亿次。

这就怪了,我去过桃花村几次,没见过一堵奇葩的墙。那围墙就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球?!

二0二一年六月一日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驱车绕行几十公里,再次来到桃花村。

车子一开进桃花村,给我的感觉耳目一新。宽阔的水泥马路,干净得一尘不染,仿佛被水冲洗过似的。道路的两旁花坛里面不见杂物,即使是那些乔木,灌木树下都不见半片陈枝烂叶。每个庭院的前前后后,旮旯角落,都是光洁如新,就是那些低矮破旧的老木房,土砖屋的檐下,庭院也是打扫得油光可鉴,捡得起盐粒儿。还有那些烧火用的柴木都整整齐齐码放在屋檐下,连鸡鸭都用网儿栅栏圈养在树下。这里的干净,整洁,连学校,小区都无法相比,若有些游人,不经意扔了手中的垃圾,桃花村的义务清洁队队员会跟在他们身后悄悄地把垃圾捡拾干净。

这就是环境,这就是素质。

桃花村一共有十三个小组,402户,9个院落,1407人。我从村头走到村尾,所到之处,都是一庭一院,一院一园,一园一景。有的房子高大,是别墅型的,或中西合璧式的,院子也相对宽敞许多,花园的做法,园内的造景也就讲究得很。有池塘,有假山,有花坛,有鹅卵石小路。有的房子矮小,破旧,甚至就是土砖房,木板屋,但都有一个简易的花园。花园里栽有桂花树,红叶石楠,也有茶花,三角梅,还有红梽木球和海棠球,最显眼的各家各户都栽有红叶碧桃。那碧桃红红的叶,疏疏的枝,微风一吹,树影婆娑,婀娜多姿。

车子慢慢前行,房子逐渐多起来。我在村子西北端的一座三层楼的小洋房边停下来。

这房子依山而建,占地不足一亩。房子的西头是空地,用红砖分割成宽窄不一的几个条形小块,分别种上些辣椒,豆角,红菜什么的,空地的外边摆放着一辆红色的耕田机,耕田机外边是一株红叶石楠和一株桂花树。两树的树荫下是一个小石圆桌,圆桌的四周有四个石鼓状的石凳子,石凳上还刻有美丽的花纹图案,古色古香的,十分好看。再外边便是院子的栅栏,这栅栏是用竹片扎成棱形图案,整整齐齐,显得简朴而又不失风雅,和小洋房匹配得极致。小洋房的房檐摆放着许多盆花,有杜鹃,一串红,八叶木,等等。小洋房东边角落有株碧桃,红红的叶子,婀娜的树形,桃树下也有一个小圆桌和四条石鼓凳。院子的空地中央也有一株桂花树,桂花树的地面是用鹅卵石围成两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两圆的空隙又栽上绿油油的台湾青。整个小洋房的布置独具匠心,格调高雅,让我这个自诩为园林设计师的文化人自叹弗如。我知道,要搞出这样的水平的园林绿化,一要花钱,没有二三万是不行的,二要手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要懂艺术,要心灵手巧,有艺术美,三需要时日呀,做这样的工快不来,极细致,不说精雕细琢,也急不得,慢慢地做。

小洋房的旁边是座低矮的小木屋。从那乌黑的木板上就可以知道这木屋有些年纪。在它窄窄的院子前边,也用红砖砌了个简易的花坛。花坛里用一些旧轮胎摆成不同的图样,有的轮胎里放上泥土,栽上茶花,杜鹃之类的苗木,就成了花盆,看起来也是一道不错的独特的风景。

再往前走,便来到一个交叉路口。

我的左前方,有块开阔的空地,空地上铺满了大理石。大理石的中央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嵌成若干个不同的图案,有鸟,兔,虫,蛇,十分形象,栩栩如生。再中间便是空白,露出黑色的泥土,据说这是安放桃花姑娘塑像的。空地的北端安放了几个健身器材,健身器材四周满植着红梽木,春鹃,石楠之类的苗木和一些花草,周边还有些造型的梽木球。这就是未来的中心广场。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我的右前方是块歪脖子形状的奇特的大木块,有点腐朽了。上面歪歪斜斜地刻写着唐人的诗句: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木块的后面刻着:山水田园居一一新田车院落。木块的上头用杉树皮搭成屋背状,整体看,像个小巧的亭子。亭子边有一艘小铁船,船上用石头砌成一个假山,假山里有小桥流水,惟妙惟肖。假山的上面竖着块枯朽的木块,木块写着:从二0二0年一月一日0时起,本船在此休养生息十年。

我的正前方,是通往泡水头码头的水泥大道。我信步向前游赏过去。路的两旁有各式各样的栅栏,它们因势而造,因简就陋。有木制的,有竹片的,有竹筒的,也有红砖砌的花坛,里面也有红梽木,金叶女贞,杜鹃,冬青等花木。

这时,我已经来到村子最南端的一个庭院。

从院子里可以看到泡水码头。从码头上来就是绿化广场。广场里边栽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罗汉松和红梽木桩景。有的像迎客松,伸出长长的双臂,欢迎外来的游人,有的像阿娜多姿的姑娘,羞涩地半遮秀脸,有的像层层绣楼,让人生出无端的遐想……

绿化广场的北边,有一堵正在粉砌的民俗观光墙,北边的墙里嵌着一座石磨,南墙里嵌着一个蒸酒用的器具,有酒缸,木蒸子,烧柴火的土灶,有天锅地锅,有竹简竹筒。墙的中央便是民俗风情介绍,什么“堡口的豆腐桃花的酒,没有婆娘滴水岩里走”。

庭院的右边便是那堵网红的墙。

这墙不高,一个人头那么高。墙里面嵌放着古老的耕田用的木犁,还有老式收音机,老式电视机,破旧自行车,还有DVD机,缝纫机,还有破了半边的瓶瓶罐罐,瓶瓶罐罐里栽着一些多肉,色泽的搭配,构图的奇巧,令人叹服。在木犁上方嵌着一块腐朽的木板,木板上刻写着:把历史卡在墙上。这寓意深刻,也很明白,它告诉人们,桃花村的贫穷落后已成过去,未来充满阳光。

墙的一端还有一块嵌在墙里边的木板,木板上端刻写着:时代的记忆。木板中间刻写的是五十年代到如今,农村里年轻人对生活的憧憬,什么“三转一响","三金一转"。木头的最下边刻着:主题提炼周xx,设计创意王xx,策划撰文李xx,美术指导邓xx。

我伫立在这堵墙面前,浮想联翩。

桃花村的庭院建设很有特色,没有重复,只有个性,有繁华,也有简朴。这墙的创意之高雅,设计之奇巧,策划之风趣,匠工之精细,是一般人难以企望的。它不是沉重的记忆,而是满满的美好的梦想。

我想,他们这些人是怎么挖空心思悟来的。

正在这时,从泡水码头那边涌来了一溜人,他们指着绿化长廊的那些奇特的桩景,叽叽喳喳一路走来,满脸是喜悦,羡慕。那情景,仿佛是看到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他们不一会就来到我站立的墙边,面对墙壁,一个个张大嘴巴大声惊叫起来:哇呀——,太美了!那惊讶状,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些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都认为这是梦中的世外桃源。

有些女人在惊叹之后,立即拿出手机,边跳舞边摆姿势边拍照,玩起抖音来。

我知道了,这堵网红墙就是这么抖出来的。

三个疯了的傻瓜老男人

我正在沉思,一个声音惊醒了我。

哎,老哥,你这么早就来了。

话还没有落音,我肩膀上便搭上一只厚实的手,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侧过头去,看到一位和我仿佛年纪的老男人站在身旁。他头发有点蓬乱,原本白净的脸被晒得一块一块的黝黑,像是火烫的疤痕。上身着一件黑色的运动衫,敞开着,露出里面的黑T恤衫,裤子也是黑的,连鞋子也是黑的。整个人都是黑的,十足的黑金钢。要不是站在眼前,我根本认不出他来,和我以前认识的那个风流倜傥的文体局李局长大相径庭。

是你?李局长,简直和个农民不差毫厘。

我转过身去,和他握手。

我现在就是个农民,是个地地道道的桃花村的农民。哈哈哈。

他说着,一连打了几个哈哈。

你也是刚跟他们过来的吧。

我指指那一溜游人问。

不是,昨晚我就住在这里。我们每天早晨,轮流值班到码头上接待游人。我还要指挥砌这堵民俗墙哩。

他很自豪说着,突然问我,

你都看过了?觉得怎样?

美似天堂,世外桃源。一庭一院,一院一景,移步即景,目不暇接。

我脱口而出,赞美之余,我不禁把自己的疑虑和盘托出,问,

你们这样搞是要花蛮多的钱呀!

你是知道的,我们是政协的,说说嘴巴子,倒是在行,要说搞钱,比登天还难?

那你们是怎么做来的?我穷追不舍。

他没有急于回答,把我让进院子里,要我坐下。

这时院主人满脸春风般迎上来,和我握手,给我倒来热腾腾的茶。说,

这是我们桃花村的谷雨茶。喷香的。

那得意之状,比他家里养了个美姑娘还要得意。

我点头致谢。

这时,李局长向我说起他们的故事来。

领导和组织当初要他们三个老男人来桃花村的真实意图无从知晓。

他们三人的平均年龄是五十四岁,都是做爷爷的人了。他们又都在正科级的实职上干过十年八年的,现在都退居二线,而且是退到“只能讲讲说说”的政协了,一无权二无钱。

说真的,要他们到桃花村玩玩耍耍倒还说得过去。但要他们沉下去,扎扎实实的干点事情,这是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踏进桃花村这块风水宝地,就被桃花村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住了,什么桃花姑娘,童摇石,香炉石,泡水井,他们隐隐地感觉到与桃花村有种难舍难分的缘分。

老大哥的周主任,是驻村第一书记,还有小弟李主任,他们三人是二0一九年四月正式入村。从入村那天起,他们每天早晨七点从县城出发,行车半个钟头来到桃花村。

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坐,了解民情,倾听民生。不管老百姓欢迎不欢迎,他们厚着脸皮跟老百姓拉家常。有时,天气太热,红红的太阳像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蓝天,烤得水泥地腾腾冒烟,他们在路上走着,脚板烫得生疼,整个人儿就像是在簟子里蒸着,连内裤衩儿都湿了。有时,天气突然降温下雨,他们没带雨具,冻得瑟瑟发抖,被雨儿淋得过像只落汤鸡。他们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渴了,进村民家中讨杯水喝,累了,进村民家中歇歇脚。中午时分,他们就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从城里带来的盒饭,就着矿泉水吃下中餐。天黑了,桃花村万家灯火璀璨,他们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极度的疲惫回到家里。妻子数落他们,这是何苦。儿女责怪他们,老了还以为自己年轻十八岁。

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卷起被褥住进桃花村。白天,他们依然走村串户,晚上和房东拉家常,把他们的设想规划说给房东听,首先要争取房东的支持。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村子里的年轻人看他们的西洋镜,说风凉话。

你当你的干部,我干我的农民。

中年人对他们不冷不热,碰面了,点个头,擦身而过。农闲时,村民们三个一群,四个一堆,谈天说地,或者是打麻将玩字牌,就是不理他们。

在村民的眼睛里,他们倒要看看这几个耍嘴皮子的老男人倒底能干出些啥名堂来。

只有那些老奶奶,老阿爹,看到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臭,雨天一身透湿,心里也生出些许怜意,不时还招呼他们坐坐,说说话。

这是好多年没看到你们这样的共产党干部了。

于是,老人们愿意把陈年旧事,像倒豆子似的全部倒了出来。

修堡口电站使得他们的稻田变成了冷浸田。

贫困户划得不准,救助不公。

村干部私自侵占集体利益。

他们有许多话要讲,有许多事要做,只是他们没有诉说的地方和诉说的人。

临了,村民们都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政策好,只是到了下边,就变样了。

最后村民们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希望,美好的愿景尽情地描绘出来。

他们听后,心情也沉重起来。

要想把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在一段时间振兴起来,真的是谈何容易。

只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就不信,没有办不成的事。周主任暗暗地下了决心,自己和自己较上了劲。

他要带领他的三个老男人去寻找一个突破口,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寻找一个让村民能接受的方案。他们吃饭在想,他们睡觉在想,说得好笑一点,他们上厕所时都在想。

一天又一天,他们的头脑中有了一个清晰的雏形。桃花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浓厚印文化底蕴,民风淳朴。

一月过去又一月,他们的胸中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构想形成了。桃花村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的局限,使得它交通闭塞,与外面的交流沟通相对置后,条件差,经济落后。但桃花村就像静卧在夫夷江怀抱里的静子处女,也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可以让他们尽情抚弄,尽心挥毫涂画。

他们召开党员村干部会,他们下组下院落召开院落会。他们问计于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容易做的事做起。

他们最先改组了村支两委,把村里年轻的,有能力的,有公信度的能人强人提拔上来。

相应成立了乡贤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乡村建设理事会,把村里一些重大事项交村民自己协商解决,把村支两委从繁琐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个心思放在乡村振兴的大事上来,把村支两委与群众矛盾对立的关系转变为隶属监督关系。

他们先从整治庭院卫生入手。

他们三个老男人带着村委干部,共产党员,以身作则,不管做什么,随身都要带着一个手提桶,带着一把小铁铗,走到哪,卫生就搞到捡哪,一个纸屑,一片树叶都不放过。

他们从村里红白喜事入手,简化程序,反对浪费,生态环保,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不准放烟花爆竹,村里的龙灯、腰鼓队免费服务。

他们从美化庭院入手。他们率先从自己的住户做起。他们自己动手,先把禾场整平,运来河沙,红砖,房东当师傅,他们三个人轮流当小工,一起砌花坛,砌围墙,美化庭院。

庭院干净了,看起来顺眼多了,庭院美化,住起来舒服多了。

村民们都来到他们的住处参观看热闹了。赞叹之余,心里也在嘀咕起来。

这些干部像那么一回事,真的是干实事来的。

要是自己的院子这么搞,也是蛮舒服的。

他们三个老男人把村民们的微妙表情反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晚上,他们三个一合计,立即召开了一个党小组会,决定趁热打铁,由周主任主笔,两位李主任出谋划策,一份《致桃花村村民的公开信》连夜打印出来,第二天张榜出来。在公开信中,他们诚恳的告诉村民,

他们三人是桃花村千百过客中的一份子,他们带不走桃花村的一草一木,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想把桃花村建设好。恳请父老乡亲的理解和支持,恳请全体村民共同参与。

但这还不够,还要有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他们要村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要村里的头脑活泛的能人强人带头,搞好家里庭院建设。

紧接着,他们又出台了“庭院美化倡议书”,“最美庭院评比标准及奖补办法”,以及“庭院建设指导意见”。规范村里庭院建设,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热情。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为了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他们三下长沙,从理工大学请来专家教授制订《桃花村乡村建设长远总体规划》。他们三维举措,招商引资,他们从林业局调来民宿设计专家王晓红。

根据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他们又详细制订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建设的20字总方针和“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15字的具体要求。

在此基础的上,他们提出了桃花村建设的12字方针,即"活机制,强基础,美庭院,兴产业",打造一个全新的人文的3A级旅游景区。

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是些简单的几个数字,真正要做起来,实在是费时费力费神的精细工作。

至关重要的是要老百姓参与其中,一齐动起手来,不能让村民当观众看客,要当村民当演员,要亲自上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周主任发挥才子的作用,熬了几个通宵,又写出来了村民自治章程,在村广播站一天三次重复播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他们每到一处,声情并茂地对乡村父老说。

我们是即将退休的人,我们是做爷爷的人,我们不为名也不为利。我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桃花人更富有,生活更幸福,我们只想让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桃花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0一九年的除夕夜,已是万家团圆的时候。周主任吃罢年夜饭,正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突然接到桃花村委的电话,说桃花村在外工作人员和在外打工人员,想和工作队面对面地谈一谈桃花村的发展和未来。

周主任接到电话,二话不说,立即带领三个老男人,开车前往桃花村。车外,天色阴沉,不时还飘着雪花。半小时后,他们下了车,紧裹着棉衣,来到简朴的村公所。村公所里此时却是另番景象,会议室里挤满人,木炭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些返乡的人们正在热烈地等待着他们。

他们踏进会议室,仿佛走进了春天里。村民们立即给他们让出位置。不等他们坐下来,村民们便你一言,我一语,为桃花村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们三个人都拿出笔和本子,把村民们的合理化建议,具体实施步骤方案,以及桃花村美好的未来,一一记在本子上,记在心坎里。

村会议室里热烈而又真诚的讨论,等来了窗外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静静的夜空中又一次荡漾着《难忘今宵》的优美旋律,二0二0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美好的新年即将到来。

周书记,实在对不起。耽误你们与家人的团圆了。

村民们见已是新年的凌晨,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哎呦,今天是我们人生当中最幸福最值得记忆的团年夜。能有这么多的父老乡亲陪我们过年,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真的惭愧呀,我们三个老男人,何德何能,让你们这么抬爱啊。我们只有加倍工作,勤勉工作来感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在工作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请你们及时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你们原谅。

周书记,今晚上你们能冒雪前来,和我们讨论桃花村的未来,我们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的。我们桃花村人民有了你们这样的共产党干部也是三生有幸。

除夕夜的见面会在难舍难分中结束,三个老男人带着激动,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满意地回到家里。

你们真是一群疯了的傻瓜老男人。

他们们妻子给他们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我们是带着情带着心来到桃花村,把自己整个人融入了桃花人。

说到情深处,李主任老眼泪花。从他的眼神地,看到他们对桃花村的情。

我们吃罢早餐,从我来时的路返回。

这时,又有一拨人来了,李主任又要忙着接待。他连声说对不起,要我自个儿随便走走。

这时,我发现李主任手中那个燃完的烟头还在手中捏着没丢。

以身作则,这就是榜样!我暗生敬意。

我正想去独自去走一走,看一看,找村民聊一聊,探究美丽的桃花村是怎么建设起来的?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一村的“弄花”人

我来到中心广场的一个商店里,商店里有几个人正在闲聊。见我进来,那些人连忙热情地让座。

女主人也连忙给我倒上热腾腾的桃花茶。

他们谈论的是昨天晚上租地签合同的事。

我昨晚最耽心的是怕那个刁民不签字,哪知道他第一个签了字。

女主人笑眯眯地说。

现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家都是土地入社,资金入股了,他一个人不入不行呀。

和我坐在一条木凳的中年人附和着。

你们这里都成立了合作社?

我问。

我们这里每个组都有个合作社,而且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特色。像一组是蓝桃花农业合作社,五组是桃源果业农业合作社。

中年人也很健谈。

我们那个组,合作社有了,可还没有领头人。

我对面的一个老头儿不急不慢地说。

为什么?

我有点不解。

我们的田因为修了堡口电站,都成了冷浸田,不知道搞什么才好。

哦。我似懂非懂。

你们对工作队怎么样评价?我试探性地问。

工作组里那三个老男人,我们村里男女老少都没讲坏过他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女主人满面春风地由衷称赞。

不蛮你说,听到工作组要撤走的消息,我们全村人都撂下手中的活儿,围着他们的住处不准他们走。有人还说,周主任他们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要吃得他们骂娘摔铁铗。

中年人边说边笑了起来。

后来还是政协蒋主席来了,一直和我们老百姓谈到第二天凌晨,最后以大李主任留下来为条件才罢休。

他们走了,我们就没有主心骨了。他们在,我们村的希望就在。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连我插嘴的空儿也没有。他们谈得最多的是桃花村的今天,更有桃花村的美好未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主人翁那种自豪和自信。

我只好悄悄地离开,来到我停车的地方。我看到小洋房的主人正准备钓鱼去。我叫住他,和他在小圆桌边坐下来。

他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精瘦,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能干的人。

这花园小院花了多少钱?

我开门见山地问。

不包括工钱,大概用了万七八。

他说他原来是做泥水工的,这些花栏,石桌石凳都出自他的手。

村里给你奖励了多少?

就两千块钱。

你不觉得亏大了。

自己的屋,搞得漂亮,住得舒服,幸福感满满的。不奖也得搞呀!我们不能等,也不能靠,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去扎实地干。

多质朴的语言,没有豪情壮志,但有的是实在。

你旁边的那老木房有奖么?

有。他是个八十多岁的孤寡老人。他能跟着大家一起搞就很了不起,说明他观念跟上来了。他是三等奖,一千元。他捞钱不到,赚点也好。我有钱,在庭院建设上多花点无所谓。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中年人很坦城,心地也善良。

这事要放在其他村,肯定为了那点奖补钱争得过面红耳赤脖子粗,搞得不好还要拳脚相向。

这就是村民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差异。

你怎么没去外边打工了。

我又问。

组上成立合作社,要我当组长和社长,要我带领大家奔小康。

还有没入社的么?

大家都争着入社哩。土地荒着也是那么荒着,入了社,多少还能挣些钱,况且我们还有成果共享,年终可以分红的。

中年人告诉我,他们组上本来田土基本上荒芜了。这次他们新开垦三十亩,退橙还田三十亩,恢复抛荒地三十亩,流转三十亩,入社稻田一共有百五六十亩。退橙还田,还补偿村民脐橙损失费十二万八,社里还买了烘干机,马上建烘房。这些都是社员入股的钱。

你们的积极性蛮高呀。

我赞许着。

这首先要感谢政协工作队,是他们让我看到了桃花村的希望,是他们让我们改变了观念。如果我们组上那个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能早日落地生根,那我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哩。

说到兴奋处,中年人啧啧啧地咽着口水,仿佛已经尝到了甜味儿。

这时,李主任打电话来了,要我到村部“桃花人家"去吃中饭。我告别了中年人,来到了“桃花人家"。

首先接待我的是个面色红润的老人,他自我介绍说,他姓何,退休教师,现在在村里是乡贤会会长。

我连忙与他握手,连声说,谢谢何会长。

他说他本来退休了,不想掺和村里的事。可工作队的三位主任感动了他,他只得出来为村里做些事,献计献策,当好参谋。

一说到工作队,何会长就来了劲。

他们这些干部的一言一行,就让我们看电影似的,看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时期的共产党党干部,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雷厉风行,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扎实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他们的精神感染了我,他们纯粹是桃花村的过客,能这么尽心尽责为桃花村的乡村振兴服务,我是桃花人,就应该责无旁贷地为桃花村的明天而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于是,何会长跟我讲了个小故事。

八三年,村里考了第一个大中专生,村里人说那人祖代是外村迁来的,第二年又考上了一个,村里人又说那人前辈是读书人,直到第三年,考了一个本地的穷苦农民的孩子,村里人才觉得读书和才能改变命运。

你说,我们桃花村人以前是多么愚昧呀!愚昧和贫穷是孪生兄弟。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愚昧,只有改变观念才能促进发展。

何会长说到这,意味深长地说。

工作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召开了二百零八个院落会,终于把全村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当时阻力之大,困难之多,我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佩服佩服!

何会长啧啧啧称赞。

我们刚在“桃花人家”坐下,一个面色黑黝黝的中年人进来了,何会长马上介绍说,

这是村里建设理事会会长和矛盾纠纷劝导队长老曹。

我们握手,寒喧。

我这个劝导队队长要失业了。村里人觉悟提高了,观念更新了,吵架闹矛盾的没有了。

老曹说得兴起,连忙向我说起村民们今天自觉让渡的事来。

今天是六月一日,来村里参观游览的人很多,一拨接一拨的,通往村里的渡船一船只能载二十人。我们村里的村民,就自觉地退到一旁,让客人先上船。客人络绎不绝地来,他们等了一船又一船,等得最多的一共等了九船,等了将近三个钟头。我是后来才去渡口的,也等了三四船。这样的好现象,我是长到五十岁了还莫看到。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说到动情处,老曹满脸的自豪。

我七十岁,今天才听到你说起这么个好事来,说明我们桃花村人从骨子里彻底变了。

何会长也兴奋得很。

正说着,一个毛头小伙子踏进来。老曹一把拖住他,连忙向我介绍。

这就是昨晚上第一个签字的小曹。在会上,他还说了几句满是正能量的话。

叫小曹的小伙子似乎还有点腼腆,笑着和我打了招呼。

昨晚我是表现不错。以前我是村里算刁蛮的人,没达到我的要求,说得再多再好也没有用。现在工作队的人为我们桃花村的美好未来,在招商引资,要是还有人不识大体从中阻挡,我是第一个人不答应的。

小曹边说边晃着脑袋,仿佛要跟人急似的。

这时,李主任来了,身后跟着一位面色白净的姑娘。

李主任说,桃花村这样为桃花村自觉做贡献的人太多了。江边绿化广场的地和中心广场的地都是村民无偿提供给村里搞公益事业的。

接着,李主任向我介绍身后那位姑娘。

这位是桃花村里的书记主任阳桃花同志。和你一个镇的,是桃花村里的媳妇。

呀,好年轻呀!

我一边握手,一边打量眼前这位美若天仙的村书记。

她本来在长沙有工作,有房子。可为了桃花村的美好明天,毅然放弃了省会城市的高薪而又舒适生活,加入到桃花村的乡村振兴中来。

李主任继续介绍着。

我怔怔地望着这位气度不凡的小姑娘。她上身外面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披风,把她那俊美的秀脸映得像涂抹一层红胭脂。我从她身上,似乎又看到了美丽善良仁慈的蓝桃花!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结束语

在“桃花人家”吃罢晚饭,我总觉得喉咙里噎着什么,有种不吐不快的味儿。回到住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沉思了良久。

想起貌似天仙阳桃花书记,想起李主任最后对我说的话,

桃花村在变,天天在变。桃花村人在变,一种脱胎换骨的变。来桃花村参观学习的人很多,不把桃花村变化的本质学回去,是学不到的。

我想到这,我似乎看到了灿烂繁华桃花村,看到了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我想到这,我突然从床上弹跳起来,大声叫喊叫:快来看呀,看看美丽的桃花村,看看美丽的桃花姑娘!

桃花村里的“弄花”人 (作者:陈 贻 涛 )

作者简介:陈 贻 涛     男,笔名一涛。中小学高级教师。从小爱好文学,八十年代曾有文章在《湖南日报》刋载并获二等奖。现退休赋闲在家,劳作锻炼之余,重拾笔头,写记过往趣事,聊以自娱,偶有文章散见于报刋及公众号。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