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大饥荒中春节的回忆(作者 :许宝民)

六十年前大饥荒中春节的回忆(作者 :许宝民)

春节,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传统佳节,华夏儿女歌舞升平,五湖四海辞旧迎新。时光冉冉,六十春秋复甲子,欣逢盛世又一春。牛年新春,满庭吉祥,在儿孙绕膝欢歌笑语的环绕中,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六十年前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的春节。当年的饥饿、贫困和无奈,在我童年到少年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常常隐隐作痛。

一九五九年二月,家乡的农民在饥饿的煎熬中迎来了春节,可是村庄里处处找不到丝毫的节日气氛。千家万户持久的饥荒,困扰着无数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的男女老少。村里没有鞭炮声,家家户户没有张贴对联,更没有张灯结彩 。至于祭灶神、放鞭炮、相互拜年等传统民俗,也都随着腹中饥饿而消失了,村子里笼罩着一片萧疏沉寂的气氛。

这一年的大饥荒,在进入一九五八年冬季时就初现端倪了。

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大办集体食堂,各家各户不允许私留粮食,砸碎锅鏊,搜完勺铲,集中到土高炉里大炼钢铁。起初几个月,确实显示了“人民公社好、放开肚皮吃得饱”的优越性。但是到了冬季,完成征缴公粮任务后留下的粮食就不多了,食堂取消了吃饭不限量的聚餐,改为按年龄定量供应,各家各户凭饭票到食堂领取食物。到了腊月,食堂供给的窝头越来越少而小,领回的“四眼糊水”又稀又空。胡萝卜山芋变成稀罕物了,用玉米秸秆发酵后做成的“跃进饼”,也成为只有极少数人见过的珍品。一九五九年初的春节前,农村已陷入饥饿的恐慌中。食物的范围已延伸到玉米棒芯、白菜疙瘩、山芋叶子,有人已早早剥下了榆树的皮,有人遍地寻找可食的野菜小苗苗、茅草根。用笆斗戽了一遍又一遍的汪塘里的小鱼虾、蜗牛、青蛙成为了难得佳肴。有些饿极了胆子又大的人,吃了捡来的死猫肉和捉到的老鼠和蛇。人们到冰硬的田地里,寻觅秋收时遗落下的小胡萝卜或小山芋,到处寻找各种可以充饥的东西。我家的邻居高人一筹,他常到田地、沟沿和坟地里挖老鼠洞,居然也能挖出少许粮食。后来竟引发了一些人到村子东北方向的公墓地里寻找和挖掘老鼠洞,与鼠争食。村子里一户人家有人在粮管所工作,养了一条狗,早已被邻村村民偷去变成囊中之物,村里再无犬吠声,更见不到鸡、鸭、鹅、兔之类的小动物。

一九五九年二月农历除夕,父亲提着瓦罐,从食堂里

领回半罐稀薄的糊糊汤和每人一个二两五的混合面窝窝头。父亲说他吃过了,我们很清楚父亲是饿着肚子让我们吃。那时我和弟弟都已懂事了,肚里很饿,一个人也能吃完那几个窝头,但是全家人都在推来推去。傍晚时分,父亲说生产队食堂在汪塘里洗山芋的木架子下边泥里,一定会有落下的小山芋,即使烂了也能吃。他拿着锨带着我一起去了汪塘边。父亲砸开冰层,脱下鞋子,卷起裤管,下到冰冷的水中,翻起水下的淤泥,果然在泥中摸出十多块黑色的小山芋。回家后用藏下的小铁锅煮熟了食之,虽然烂得有些苦味,但是吃下去还是稍稍缓解了腹中的饿意。

正月初一早晨,我和父亲又到了村东头学校食堂东边高坡上,捡了一盆几个月前食堂剥下扔掉的山芋皮,大部分烂得发黑。回家后洗净、浸泡、滤去黑色的苦水,煮熟后仍苦涩难咽。但是,饥不择食,与难忍的饥饿相比,味觉的难受则微不足道了。母亲年前从陈楼舅舅家里拿回了一些山芋叶子和胡萝卜缨子,从食堂里领回的小窝头,母亲给掺上大量的山芋叶子重新加工,极少的粮食只能当作调料了。

一位邻人告诉我,饿了不要动,钻进草窝里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我试了试,此法不行。肚里饿得难受,白天实在无法入睡。

这一年,由于农民住家分片大集中、大搬家,大路西旁的我家一带被划作为食堂、牛棚等公共用房,全家人搬到路东M姓人家两间常年见不到阳光低矮的小屋里。饥荒不断蔓延,谁还有心思去贴对联?

一九五九年刚出正月,我患上了浮肿病。上下眼皮肿得透亮,挤得眼皮之间只剩下一条缝,脚面上用手指按下一个窝后迟迟不复原。父亲和母亲看到我骨瘦如柴十分担心(我曾有一个哥哥在八岁时因生病和营养不良夭折了),母亲到了舅舅家里拿来他家藏下的两碗黄豆,让我喝了一些豆沫水,过了一段时间后,浮肿逐渐消退。因营养极度不良,时患浮肿病者,十有五、六之多。总算熬到了三月初,地里和堰边向阳坡野菜发芽了,人们又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六十年前大饥荒中春节的回忆(作者 :许宝民)

一九六0年的春节依然没有多少好转,所好的是不少人家早早把山芋叶子、老白菜帮晒干后储存起来。政府又从外地调进一些豆饼、橡子饼和高粱。这一年的冬天,尽管这儿已经饥不聊生了,竟然还有一些从西边过来的人来到村里讨饭,看来还有比这儿更饥荒的地方。虽然这些饥肠辘辘的弟兄无狗咬之忧,但是一天挨家挨户走下来,或许只能果腹而已。我问到其中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孩,他说出来讨饭总比在家蹲着挨饿强,出来了还可以省几口饭留给母亲吃,并告诉我他村里几个同学寒假里都出来讨饭了,有的向西到铜山一带去了,开学了也不一定都回去上学。还有一位来自NZ的衣衫褴褛的长者,从怀里拿出两枚直径较大的“咸丰通宝”的古铜钱,声称只要给他六张煎饼就换了,可是无人应答。毕竟六张煎饼可以救命,铜钱不能当饭吃,最主要的原因是谁家也拿不出这六张煎饼。

一九六0年的初秋,不少生产队的食堂办不下去了,被强行搬家大集中的农民纷纷返回自己的家里。一九六一年的春节,虽然村庄仍被饥饿气氛笼罩着,但上级调进来少量的救济粮,每人三斤粗粮(玉米、高粱、豆饼各一斤),尽管仍然没有吃上水饺和馒头,但是比起前两年好多了,患浮肿病的人明显减少了。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饥荒几乎使人们失去了春节的概念,小孩子也不再盼望春节。人们倒是盼望夏天,因为那时夜里可以不受冻,白天可以挖到野菜充饥。

在那三年中,村里有些胆子大的人外流谋生去了。有的爬火车去了新疆、内蒙古,有的去了黑龙江一带的关东地区。村里又有一些人相继去投奔他们。一九六二年秋,全国清查“盲流”时回来了一部分,有的永远定居在那里了。(如本家许景X在黑龙江,村邻陆XX在新疆。)

其实,正常年份,我的家乡炮车可以算得上鱼米之乡。其景象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窥见,三年困难时期家乡遭遇的饥荒,仅仅是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在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央认真总结了左倾冒进和浮夸风错误的危害,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民逐渐安居乐业,传统的新春佳节又恢复了欢乐祥和、万民同庆的盛况。

可能是大饥荒时期饿怕了的原因吧,每当我看到对粮食和食物的糟蹋和浪费,便本能地产生强烈的深恶痛绝之感!民以食为天,万万不可暴殄天物。现在,仍有少数贫困地区的人民衣食堪忧,国家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土地抛荒的现象随处可见,粮食安全的危机仍然存在。好在英明的党中央高瞻远瞩 未雨绸缪 ,已经高度重视和防范粮食安全问题。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2021-02-19 20:30

    谢谢刘老师(岁寒三友)和家弟的关注和点评。刘老师也说出了我的作文意图:以史为鉴,珍惜当下。
    三年大饥荒的原因、后果、教训,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均有详细记载。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1-02-19 01:48

    那时家家都如此,甚至有人饿极了,抢人手里的饭,我就亲眼见过!国家也困难啊!即要勒紧裤带还外债,还要想尽办法救饥民。现在国家富强了!可有的人没过过苦日子,太浪费了!他们是没受过那择的罪!愿大家口含蜜糖常忆苦,常将富身比穷人!

  • 许宝安
    许宝安 2021-02-18 21:14

    边看边心酸流泪那些辛酸往事我实在不想回忆,太心酸了。

  • 许宝安
    许宝安 2021-02-18 21:11

    边看边心酸流泪那此辛竣事我实在不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