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陈圩村位于洋河镇东隅,古黄河北岸,东面与泗阳县临河乡云渡村为邻,西、北两面与邱庄村、胡李村、张渡村接壤,村域面积近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80亩,全村1570户,6720人。

陈圩村得名于“老陈圩”,老陈圩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民国版《泗阳县志》乡镇卷记载:“临河市…,若老陈圩,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陈雨之筑,约二百余户,集在东门外。治西三十五里。”这段文字记述了老陈圩的特质:首先,在明清时期,它隶属桃源县陆城乡,而郑楼其它集(圩)多属桃源县顺德乡;在民国时期,它隶属泗阳县临河市,而郑楼其它集(圩)多属泗阳顺德西乡。第二,仓家集、临河集、郑家楼集市都在圩里,而老陈圩的集市却在圩外。

老陈圩过去是陈姓聚居的村庄,清同治年间,为了防御捻军和其它匪寇的侵扰,陈姓首领陈雨之开挖圩河,堆土筑圩。圩设四门,东门外是陈圩集市。民国时期,陈圩有陈思清、陈玉庄、陈玉田、陈永年等知名地主,他们成立地方保安组织,昼夜值守圩庄。陈姓的土地遍及方圆近百里,附近的老百姓大多租种他们的耕地。

国民政府时期,农村的阶级矛盾激化,陈圩女青年陈建锋被迫走上革命道路。陈建锋原名陈淑媛,父亲陈利生是老实巴交的穷苦人,一家五口靠租种陈思清家的土地为生。因为反抗陈思清父子的压迫,陈利生一家被赶出陈圩,陈淑媛和姐姐陈淑玉离家出走寻找出路,往南方走的姐姐后来杳无音信,往北方走的妹妹参加了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后来,陈淑媛改名陈建锋,随八路军回到家乡,当上抗日民主政权的乡长。

老陈圩是个充满红色记忆的村庄。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民主政权泗阳县设置陈圩区,辖临河、胡庄、大兴、房湖、陈圩、云渡、徐庄、杨工、熊码等十个乡,老陈圩是区政府所在地。1941年10月中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自指挥程道口战役,10月14日,四师独立团、骑兵团在老陈圩一线设防,防止国民党军东援西逃,保证了程道口战役的胜利。

程道口战役胜利后,淮海、淮北两大抗日据地连成一片,陈圩区成了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控制的区域。当时,日伪军龟缩在交通干线上的临河、郑楼、熊码头、洋河几个据点里,陈圩区的广大农村成了新四军的后方。日伪军把陈圩区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剌,总想拔除这根钉子,但每次组织扫荡都以失败而告终。

梁庄村乡情馆展出的《陈圩反扫荡战斗》介绍:民国32年(1943年)11月22日,洋河伪军22人,窜至陈圩一带抢掠,泗阳县总队配合民兵,迎头痛击,计俘伪队长等18人,击毙4人,缴获步枪18支,驳壳枪2支,子弹400余发。

解放初期,泗阳县陈圩区辖临河、仓集、金山、太平、郑楼、新化、陈圩、胡庄、云渡、房湖、大兴、胡李、西稍等十三个乡。因临河集位于徐淮公路边,交通便利,后来区政府便从老陈圩迁到了临河集,老陈圩不再是区级行政中心。1954年泗阳县区划调整,陈圩区撤销,设陈圩乡划归仓集区。

1956年,陈圩和臧庄、刘庄成立陈圩高级社;施庄和河头、陈庄、于庄成立施庄高级社,新宅庄和陈庄、前施庄、蒋庄、尤庄成立新宅高级社。1958年,三个高级社改为郑楼公社的三个大队,即后来的郑楼镇陈圩村、施庄村、新宅村。2001年,三个村合并,组成新的郑楼镇陈圩村,2007年,更名为陈圩居委会,但人们仍习惯地称此地为老陈圩。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和周边村镇一样,陈圩村的居民多是明清时期迁入的移民,有明朝初年“洪武赶散”时迁来的江南富户,更多的是中原地区南迁的名门后裔。据《蒋氏族谱》记载,桃邑蒋氏祖籍居山东青州府乐安县,于明嘉靖年间达三公,因避乱来桃,是为迁桃始祖,以后世居桃源县陆城乡。据《万柳堂李氏族谱》记载,陈圩李氏也是明代自河北省迁来桃源。数百年来,从各地迁入的大姓互相联姻,当地有“施、王、蒋、傅老表亲”的说法。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陈圩村蒋氏、李氏族谱

陈圩村北靠大运河、南濒古黄河,素有“文化历史悠久、生态资源丰富”两大优势。来自中原和江南的大户人家,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数百年,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

陈姓作为陈圩村的第一大姓,人口众多,仅现有的陈圩村除了陈圩外,还有三个陈庄,分别是原陈圩大队陈庄、新宅大队陈庄和施庄大队陈庄。陈氏作为大族,人才济济,除了陈建锋等这些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人以外,还有不少人在抗战时期就参与抗日救亡的斗争,如陈理曾任国民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陈玉璧曾任国民党军副团长等等。其中陈慧剑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梁庄“郑楼乡情馆”展厅这样介绍:陈慧剑,男,1925年出生于郑楼陈圩,自幼读书,青年从军,中年热衷于佛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是台湾知名的佛学教授,1987年被载入《中华名人录》,所著《弘一大师传》列为世界10所大学佛学必修课内容。1991年,他为大陆灾区筹款1亿元人民币,1992年筹款8万美元,资助泗阳县建观音阁。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近百年来,陈圩的蒋氏家族人才辈出。早在民国时期,蒋桂久、蒋康久、蒋化久兄弟三人就从事新式学校教学工作,被乡里尊称为“三位老蒋先生”。解放之初,蒋家出了两位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蒋守先、蒋守道,他们学业有成,在各自专业领域里耕耘,为乡亲们所称道。漫画家蒋思忠1969年南京大学毕业,在基层乡镇工作多年,后任泗阳县委宣传部科长、泗阳县文化局副局长、泗阳县文联副主席。他创办了蒋思忠漫画院,努力传承、普及漫画艺术。

蒋庄的郭世培,1948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江淮军区报务员,淮阴军分区干事、参谋、政工科长,组织动员科长,县人武部长等职,荣获三级解放勋章,退休时为副师级顾问。施浩1950年考入淮海六中,是小施庄第一个中学生,中专毕业后支援西藏,退休前为泗阳县科协秘书,高级农艺师。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解放后,陈圩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67年陈圩小学也变成了“帽中”。在普及初中的年代,郑楼东片的农民子女初中大多是在陈圩就读。陈圩小学老校区是民国“福泉涌”槽坊旧址,因生源爆满改建在陈圩街的南边。很多教师为当年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华飞老师是山东枣庄人,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教学方法独到,至今很多学生都还记着他。张士珍老师是张渡人,因工作突出被调到县妇联工作,担任泗阳县妇联主任。蒋康九、卜贤新、王琼、孙维栋、时守瑞、时守纪、张照斌等都是陈圩小学早期的优秀老师。

在“帽中”时代,很多民办教师扎根乡村,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如王国柱、陈伏全、杨同金、单士珍、徐小红、付翠平、陈升俊、董绪华、黄治林、陆敬荣、姚修来等,特别是王国柱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王国柱老师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教学上,终因积劳成疾,在其临退休的前一年离开了人间。

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很多土生土长的陈圩人都在教育系统工作,刘家明是泗阳县知名教育工作者。姜玉玲、陈同考、臧道银、陈升俊、董绪华、杨同金、单淑珍、孙孝、姚修来、陈伏军、杨旭、蒋学娟、曹斌等都是乡亲们熟悉的人民教师,他们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得到人们的称赞。

自清代同治年兴集起,陈圩街一直生意兴隆。抗战期间,作为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区政府的所在地,更是附近百姓赶集交易的大集市。现在的陈圩街,逢集日仍是农历一、三、六、八日。一到逢集日,四乡八集的乡亲都来陈圩赶集。陈圩街往临郑路、临陈路、新陈路等几条路上,人群熙熙攘攘。沿街各类超市和服务业,应有尽有。

钟灵毓秀陈圩村(作者:胡惠有)
2013年,陈圩村开始康居示范村建设,通过干群不懈的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9年的洋河镇最新规划,把陈圩居委会列为集聚提升类村庄,随着规划的落实,陈圩这个历史名村将会成为更宜居、更富裕的美丽乡村。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