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路上三姊妹(作者: 钱宗华)

光明路上三姊妹(作者: 钱宗华)
窑湾,具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镇,美丽富饶。北枕陇海铁路,南渺宿迁,东临骆马湖,西傍大运河。历来享有“运河商都,苏北小上海”之美誉。古人曾留下“日过桅杆千帆,夜泊舟船十里”的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水运兴盛、商贸繁荣。古往今来,这颗璀璨明珠养育出千千万万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
窑湾镇界牌楼往南街东,有一爿三间门面的“同心公茶食店”,据徐州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美术教授金裕龄《我的回忆录》载:“传统工艺制作、经营的玉百合、马蹄金、月牙绿、状元红四酥点心,乾隆年间至清末常年供应皇宫御膳,民国年间又成为南京上层、达官显贵餐宴前果盘中必有之物。另制作桂花云片糕、中秋月饼等糕点,色、香、味、形极佳。享誉八方”。主人钱士朴及全家老小十余人以此为生,生活富足殷实。1916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三),钱老板的女儿钱怀萱在后河街的家中降生了。幼时,在宿迁县第四小学读书(当时隶属宿迁县,河北会馆内)。期间,有二位要好的闺密。一位是胡淑彬,和钱怀萱同校,每天同来同往,形影不离,居住南大街南头,家中开一间卖杂粮的小铺子,父早逝,家中生活比较拮据。好在她大姐嫁在骆马湖沈楼沈家,家庭富裕,常接济她,尚得温饱,资助读书。另一位是李宴虚(乳名玉兰,成年后更名为李力群),原籍睢宁县李集人,后住在窑湾镇西大街西头继母家(后为许先春住宅),与邳地二小校长闫念云(字卓民)紧邻。李宴虚父亲李大树为国民党邳县党部书记,少年时代曾与闫卓民于古邳小学同窗读书,成年后又同在邳县共事,二人来往密切,亲如兄弟。李大树时常外出,无暇照顾,因此把女儿宴虚嘱托给闫卓民照应,并在二小读书。钱怀萱的二姐嫁给五里墩(五联庄)的张家,二姐夫张守谦的嫂子是李宴虚的亲姨娘,也住在五里墩,所以她们俩常常相邀一同去探亲玩耍。几年的相处,钱、胡、李三人亲如姊妹。钱、胡同岁,宴虚小一点(生于1921年12月),那时小孩上学晚,十几岁的娃娃还在小学里闹腾呢。
光明路上三姊妹(作者: 钱宗华)
“九一八”事变后,窑湾古镇二小、四小、华棠(江西会馆内)等学校师生,爱国情绪高涨,思想活跃,他们常常联合起来,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运动。在几条不长的街面上举着小旗,游行、喊口号、刷贴标语、宣传抗日,抵制、烧毁日货。如发现商店出售日产洋火(柴)、洋腊、洋烟、洋胰子(肥皂)、洋碱、洋油(煤油)、洋布(多是 日本在上海布厂的产品)等就地销毁,或扔到河里。有些奸商为减少损失,迎合学潮,暂避锋芒,则主动毁掉日货。而窑湾小镇并非“洋货”充斥的商埠,大多日用品是国产、土产,所以抵制日货的运动时间并不长,同学们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同顽固保守势力作斗争的活动去了。在此期间主要策划和参与的师生有周子龙(体育老师)、张依萍(图画老师),男生颜崇敬、赵佛及侄子赵荣华、杲肇雯等;女生有许季英(许缓,外号许大眼)、胡淑彬、张淑冰、钱怀萱和李宴虚等许多学生。在几所学校里形成了顽固保守和抗日进步的两派势力,双方经常争执打闹,两派学生甚至有时在夜间用童子军军棍互殴,对立很凶,以致罢课。某校校长袁麻子(小个),比较顽固,掌控不了局面,受到师生和社会谴责与反对,他恼怒之下向驻军张华棠师长告状,张动用武力拘禁了颜崇敬、杲肇雯、赵佛、赵荣华等闹学潮的学生领导人。其实,张倾向于进步学生,但出于维护地方治安的使命,也为了给袁麻子校长一个下台阶,被迫无奈。几个学生头目在外界的声援下,只呆了一周多时间便被送回学校。有趣的是,这些被拘的学生在军营里不但伙食尚佳,而且又弹琴唱歌,比赛篮球。临行,张师长还摆了一桌酒席送出营。席间,师长感喟(kuì)窑湾学子虽地处东隅小镇,河湖之间,却能心系邦国,一腔豪情。但也殷殷嘱咐:“国难当头,不仅尚武,也应躬身读书,以为今后报效国家之资本”。
“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年,在窑湾同福鸡蛋厂高宅下“五四”体育广场,由驻军师长张华棠主持举办过一届五县(邳、宿、睢、沭、铜)诸校师生和地方各界人士参加的体育比赛运动大会。钱怀萱和宴虚同是学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成员。在赛场上表现很活跃,很勇猛,与其他队友协调得当,发挥得好。她们还参加了铅球、铁饼、跳高、跳远、短跑、跨栏等田径大赛。钱怀萱还蝉联多项冠军呢。有些比赛项目在当地还是第一次出现。尤其是不少女学生,穿着短裤短衫,或甩着长辫、或剪着短发,在运动场上跑跑跳跳、风风火火,英姿飒爽,无处不流露出当代青少年朝气蓬勃之气息。老百姓看了觉得很稀奇、新鲜。运河岸边,这座万人小镇因此而添抹了不少当代先进文明之色彩。当时还拍了很多比赛现场的照片。钱怀萱一直保存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不久遗失了。后来,在一本革命回忆录里看到了一篇记述延安时代体育活动的文章,文中描述了李力群在篮球场上的风姿,引起钱怀萱无尽的感慨和对少年时代甜甜回忆。往昔的影像只能在脑海里浮现了。
后来,钱怀萱就读徐州培正女子中学(或培心中学,教会学校,全英语学习。1953年更名为徐州市第五中学),宴虚就读徐州女子师范,淑彬就读徐州女子中学(也有文史记载宿迁师范)。寒暑假期间,她们三人经常在窑湾家中相聚,热烈讨论的话题是抗日形势、个人前途等等。至此,均惆怅叹息。于是,更进一步谈到“外出”、“远走”的事。1937年,徐州会战前夕,三人相邀,背着家人,离开故乡,告别小镇,毅然奔赴抗日救亡第一线——徐州。
光明路上三姊妹(作者: 钱宗华)
1937年12月,李宴虚拿着叔父(中共地下党员)的上级、红军高级将领朱瑞写给林伯渠的推荐信到了延安。到达延安后进党校学习,遂改名李力群。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进入抗大及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陕西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陕北公学、青年干校、中央组织部培训班学习、工作。历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处秘书、延安柳林区党委宣传科长,区委副书记、县委委员等职。后又到中央高级党校一、二部学习。1940年与高岗结婚。
解放战争时期,李力群在东北协助张闻天、徐特立一起创办了东北第一育才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书记;历任松江省委妇女部办公室主任兼区梦觉部长的秘书、妇女培训班主任;东北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东北局妇委委员,东北总工会委员。
建国后,李力群随高岗一起从东北调到北京工作,后在中央教育部普教司、中央劳动部培训司工作,曾任教育部学生司顾问。先后被任命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每逢重大节日,李力群都会受邀出席国宴,享受登天安门观礼的高规格待遇。
1955年,“高饶事件”发生后,由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照,政治上受到冲击的李力群一家,在生活上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还能够保证衣食无忧。
1983年8月离休(正司局级)。
2020年4月6日21时于北京逝世。
钱怀萱与胡淑彬逗留徐地。1938年春,胡淑彬和几位邳宿同学先入第五战区学生兵团(经地下党组织人士介绍)。徐州会战(1938年1——5月)后期,胡淑彬与部分革命青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遂更名胡彬。同年11月,与秦岩、曾宪静等五、六十人从陕北抗大第三批进入第13期军委通信学校(地址:督河村)培训、学习。1944年,胡彬与李克农的外甥唐英洛结婚。唐英洛,1918年出生,1938年在军委通信学校12期甲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联司通信队教员、晋绥军区实验室主任、 南京720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兰州914厂副厂长。夫妻二人一直从事无线电军事通讯工作。1949年8月26日,胡彬随彭总一野大军解放了兰州,9月,胡彬任部队供应部指导员,一野无线电通讯营的教导员,不久即派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回兰后自五十年代初直至离休,胡彬与唐英洛一起长期在黄河北岸一军工保密厂任领导职务。艰苦的战争岁月给胡彬留下了不少疾患,致使体弱多病,经常住院治疗,1988年1月1日,于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一院病逝。
钱怀萱与胡淑彬分手后被家中派人强行追回,与杲肇雯结婚。抗战期间,苏北部分地区被开辟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钱怀萱曾被邀在地方教书。先后在棋盘、炮车、徐塘等地教过小学。还办了个良民证,能出入窑湾周边日伪地区,以便为学校买些书籍、纸张、笔墨等物品,并顺便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抗战胜利后,她带着八岁的孩子去找在西安工作的丈夫。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杲肇雯参加了一野职工大队。兰州解放后,她们全家就随军到了兰州。肇雯先后在军管会的石油部门任油库主任、营业部主任等职,钱怀萱仍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体育老师、球队教练、学区运动会的总裁判、副总裁判等职。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她被组织调至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公社担任社教工作队副队长。期间,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任劳任怨,指导和配合当地干部群众搞好生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生活状况,听取他们所盼所需,同甘共苦,建立深厚感情,因此顺利完成社教工作。后来组织上安排钱怀萱到七里河区人民医院工作,直至退休。于2015年10月6日下午病逝,享年百岁。
钱怀萱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献出了不平凡的一生,晚年受到单位、组织、同事、亲友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和敬爱。
光明路上三姊妹(作者: 钱宗华)
行文至此,尚觉言犹未尽。是人生有缘,还是历史有趣,很巧合的是1949年冬天,钱怀萱、杲肇雯和胡淑彬相聚在西北高原刚刚解放不久的古城兰州,阔别十年有余的少年伙伴该是多么兴奋啊!千言万语,互诉衷肠。此后,在钱怀萱遇到困难的时候,胡淑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了很多支持与帮助,没齿难忘。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前后,二人往来频繁,孩子们也相处得很好,有的还在一个学校上学,一个单位工作,淑彬身体欠佳,经常住院治病,钱怀萱和老伴及孩子们常去看望她,直至去世。
二0一0年代,得知李力群尚在北京,住在今“鸟巢”附近之旧居中,在双方子女的协助下,钱、李两位老同学用手机与宅电通话,像是语音不清,又像是听力不咋地,相互喊呼了一阵,也没说出什么,随后二人呜咽之声阵阵扎心……也许这就是两位世纪老人的“历史回音”吧。    
钱怀萱、胡彬、李力群,苏北运河畔上一个小镇里的三位女学生,少年时的患难挚友,青年时代勇于冲破黑暗,挣脱世俗桎梏,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奔赴抗日炮火第一线,历尽坎坷,追求光明,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为党的优秀女干部。她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后人,永载革命史册!同时,从窑湾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三位巾帼英雄也是家乡人民的荣幸和自豪。 
参考文献:本文作者根据杲文川《窑湾三女性的悲欢离合》、钱怀萱《遥远的怀念》、杲征《我的回忆文本》及相关资料综合编辑整理。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9-22 22:35

    牢记革命历史,不忘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为作者钱宗华大作点赞喝彩!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