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兵 (作者:扈万良)

老 兵 (作者:扈万良)

2020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雷锋的战友李学桐老人。李老今年82周岁,家住张店区阳光花园。他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听我说明来意,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为军人,保家卫国,宣传英模是尽老兵的本份。

李老出生于1938年,1960年入伍,三个月后升上等兵,1964年入党。是原14军128团的老战士,担任过司务长,副连长等职,从戎十五年,辗转国内外,1972年转业落户淄博。

他说军旅征程,青春无悔。

1964年8月,美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北部湾事件”爆发,悍然出兵轰炸越北地区,威胁我南疆。1965年6月他所在的128团经广西,跨过友谊关,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越战争,所部于1966年9月凯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1965年6月9日的越南东北地区,山水迥异,木棉茂盛,热带丛林气候炎酷。这一天李老所在的部队来到了这里。部队为此新组建了四个高炮连,李老隶属于高射机枪连。高炮部队装备有85毫米和100毫米高炮,还有14.5毫米的高射机枪等,各连负责路桥辖区的防空事务。

一天,在越南东北地区,凄厉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十几架敌机恶狠狠地向大桥扑来,隐藏在丛林里的四个高射炮连,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毫不畏惧。士兵们卸去火炮伪装,运用娴熟的创新战法,集火近战术,一声集火令,各部密集协同的枪炮声震耳欲聋。顿时,天空交织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火网,美军仰仗着先进的战机,肆意低空俯冲扫射,战机低得战士们都能看清楚飞行员狰狞的面目。酣战中,一架F-47鬼怪式超音速战斗机被愤怒的炮火击中,拖着一道长长的黑烟逃窜,残骸坠落在越北人民军阵地上。打中了,打中了!勇士们欢呼起来。搜索部队把捡到的战利品,一块块的铝片切割,制作成各种模型留作纪念。李老说到兴奋处,随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珍藏的飞机模型,来演示那场难忘的激动人心的战斗。

此役,连队集体荣立三等功。

提起老战友雷锋,老人声音宏亮,他开门见山地说:“雷锋比我小两岁,是1960年参军入伍的,当时我在工程兵第七团,雷锋隶属于工十团。因为都在铁岭施工,我们俩就认识了。后来,我经常到抚顺出差,就跟雷锋说我搭你便车吧,他每次都很爽快,时间一长,我们两个人就很熟悉了。多么好的人啊!要是活着今年就八十岁了。”老人说着说着,眼睛湿润起来,声音也有些哽咽。这么多年过去了,雷锋的身影在他心里依然难忘,仿佛昨天他们还在一起。

回忆起战友,李老感慨地说,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可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雷锋生活上对自己可抠门了,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牙膏挤得特别干净。一旦知道哪个战友家有困难了,雷锋又会很大方给战友家里寄钱,那时候就能寄好几十元钱。

李老说:我们学习雷锋要学他无私的品质,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认识雷锋是我一生的荣耀,他是一个标杆,一面镜子,对照他,我时时修正自己的言行,无愧于军人本色。我要讲好雷锋的故事,让红色基因流淌在共和国的血脉,把雷锋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一个老兵的责任和希冀……

李老师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退伍后,学校聘请他去给孩子们当辅导员,他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晚年他也闲不住,社区的角角落落里留下他激浊扬清,传播英模事迹的身影。

采访还没结束,李老有要事去处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告辞。临走我心怀敬仰地说,希望有机会再听您讲从军的故事。老人家爽快地答应了。

与李老聊的时间不长,可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兵渐渐凋零,但精神永恒……

作者简介:扈万良,1966年7月生,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人。少小离家,行走鲁西,梦萦黄河涛声,天命之年,且听风吟,用文字记录生活,有叶无果亦喜。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