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响糖引发的悲剧(作者 :徐景洲)

一块响糖引发的悲剧(作者 :徐景洲)

书童叫来安儿到书房扫地,“向食盒内,把人家送的桌面上响糖与他吃”。来安儿吃了响糖后,就把接潘金莲回家路上听到的平安儿说书童的坏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书童。书童听了,“暗记在心”,后来在与西门庆“干那营生”之后,告了一状,惹得西门庆大怒,把平安儿打了个半死。

来安儿为何要对书童打小报告?直接原因,是书童给他响糖吃。响糖虽不珍稀,但从西门庆的宠奴书童手中得到,来安儿受宠若惊,于是投桃报李,以打小报告表感激之情。来安儿年纪小,在西门府里处于“食物链”最低端,没人注意,没人关心,所以,任何细微的关怀,都会如春风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田,让他倍感温暖。一块响糖,吃在嘴中,甜在心里,暖在身上。但这只是来安儿打平安儿小报告的直接原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

平安儿在向潘金莲打小报告时,说过一句自我表功的话:“小的见来安一个跟着轿子,又小,只怕来晚了,路上不方便,须得个大的儿来接才好,小的才来了。”这话是当着来安儿的面说的,不是明摆着贬损别人,抬高自己吗?不是明摆着说来安儿不懂事,是个小孩子,不能当人用,所以自己主动要求来接潘金莲,功劳全是他自己的吗?也正因为平安儿认为来安儿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才会当着他的面肆无忌惮说书童坏话,而不顾及他内心如何不爽,也不考虑他会不会把话传给书童。

平安儿做梦也想不到,始终一言不发的来安儿人小鬼大,他把来安儿说书童的坏话,全都记在心里,转过头来告诉书童,以此发泄对平安儿的不满——来安儿再小,也能听懂平安儿借贬损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不良用心吧?他一定对此耿耿于怀,而且,来安儿平时一定没少受平安儿的气。当书童给他响糖吃时,心里暖意融融,恰与平安的“冷箭”形成巨大反差,于是把书童当知心贴己,直言不讳打平安小报告,以泄心头之愤,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来安儿人小心眼却不小,他向书童打小报告时颇用心计,转述平安儿的话,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与选择性:

一块响糖引发的悲剧(作者 :徐景洲)

“昨日俺平安哥接五娘轿子,在路上好不学舌,说哥的过犯。”——时间地点事件,一句话交代得清清楚楚,真实可信。“好不学舌”的“好”字,活现出平安儿包藏祸心、极力陷害书童的可恶情态。学什么舌呢?“哥的过犯”。书童此时正感觉良好,自以为与平安相处融洽,从无过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因没请平安儿吃饭得罪他。“过犯”二字,让书童一头雾水。

“他说哥揽的人家几两银子。”——这是第一条“过犯”。“揽”字尤毒,指书童借与西门庆特殊关系,主动索贿。

“大胆买了酒肉,送在六娘房里。”——“大胆”二字更毒。买酒肉送六娘房里,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论是六娘叫买的,还是自己主动买的,都与“过犯”扯不到一块去。但来安儿编造出一个平安口吻的“大胆”二字,言其胆大妄为,背着西门庆做出格的事,行为暧昧,有勾引李瓶儿之嫌,书童闻言岂能不恼?这是“过犯”之二。

“吃了半日出来。”——孤男寡女背着男主子饮酒作乐,达“半日”之久。这么长的时间,什么见不得人的营生做不出来呢?这是“过犯”之三。

“又在前边铺子里吃,不与他吃。”——一个“又”字,点出平安儿嫉恨书童的真正原因——请所有人吃,独不请他吃,是刻意孤立他,伤害他。这是“过犯”之四。

“又说你在书房里和爹干什么营生。”——这句话让书童如倒刮龙鳞,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过犯”之五。此事若张扬出去,西门庆倒无妨,书童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书童不是气不是恼,而是怕。这让他不得不出狠手,向西门庆告刁状,狠治平安儿。

如此五条“过犯”,让书童又恨又怕,但书童少年老成,“听了,暗记在心,也不题起”,表面上装作无所谓,内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报复平安儿。而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平安儿,后来糊里糊涂挨了西门庆毒打,却不知是书童告的状,更不知书童的状,正是他看不上眼的少不更事的来安儿提供的材料。自己暗算别人,结果反遭别人暗算,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该算是一出由响糖引发的悲剧吧?

互相猜忌,人人自危,拉帮结派,自相残杀,西门府里每天都在或明或暗上演着如此丑恶、如此残酷的人生角斗戏。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不能不坏,不能不狠,既坏且狠,是西门府的生存之道。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8-31 00:32

    即坏又狠的下人们,可见平日也不安生!徐老师巧用点晴之笔,让人一看即懂,真是位好先生!大赞赞!

  • 琼琼妈
    琼琼妈 2020-08-30 17:10

    欣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