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陈楼烈士之女李静是如何成为毛泽东“女儿”的 (作者:王鹰起)

揭秘:陈楼烈士之女李静是如何成为毛泽东“女儿”的 (作者:王鹰起)

李静(1937–2004)原名李胜利,是陈楼烈士王荫桐的女儿,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文化部长,大校军衔、司长级别。曾开创总参文化工作史上“十三个首创”。同时,她又是一位艺术家,一生致力于“毛体书法”的研习并得到过毛泽东的亲传,最终成为“毛体书法”的正宗传人。她虽然不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女儿,但是毛泽东却主动认她做了自己的“女儿”。
英勇的母亲王荫桐
据《邳县志》记载,李静的母亲王荫桐(1899–1945),原名王芝凤,邳县陈楼乡陈楼村人。民国8年考取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和李耀宗(1893–1978,原籍山西省徐沟县,民国初年随家迁来邳城。)志同道合,民国12年结为伉俪。王荫桐夫妇是新四军的地下党,台儿庄战役后,李静的父母被张爱萍将军接到了新四军做军医。1937年,李静出生后的乳名叫胜利,这是王荫桐夫妇为了盼望早日赶走日本鬼子,特意为女儿起名叫“胜利”。

1943年,王荫桐夫妇受新四军四师的师长彭雪峰,政委邓子恢派遣,打入官湖镇的日伪统治区做策反工作,并发给他们50块大洋作为活动经费。他们的药房从邳城搬到官湖,就是为了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那时徐州至连云港的小陇海铁路被日伪占领,铁路以北是日伪的统治区,铁路以南被国民党占领。当时官湖镇是日伪的邳县县政府所在地,由日伪汉奸组织维持会把持。王荫桐夫妇是富有正义感的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气。

1944年夏末的一天中午,王荫桐家药房来了几个人请她到炮车为“病人”出诊,王荫桐急忙背上药箱带着李静的哥哥李仲龄一同坐上人力车前去出诊。人力车行到陈楼乡左庄村的高梁地边停下,王荫桐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头目张胜法、张法德逮捕,在严刑审讯下,她坚强不屈。最后被这帮人从车上拽下,一枪打死。王荫桐英勇就义后,李静13岁的二哥李仲龄死里逃生,快速窜进高粱地里逃跑了。当时李静只有8岁,她亲眼目睹母亲被反动派杀害的情景,从此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王荫桐牺牲后,李静被新四军部队接走,成为新四军中最小的一名文艺战士。李静不光聪明、伶俐,长相也同她母亲一样俊秀。朝鲜战争爆发后,年仅15岁的李静随志愿军赴朝作战,活跃在志愿军前沿阵地上。
               

揭秘:陈楼烈士之女李静是如何成为毛泽东“女儿”的 (作者:王鹰起)

  伟大的“父亲”毛泽东

李静从朝鲜回国后,作为有功之臣,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毛泽东握着李静的手,关切地询问李静的名字和身世,问得很细很细。李静告诉主席:“我叫李胜利,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被敌人杀害了。”主席半晌未作声,蓦地挥舞着那巨大的手,高声对李静说:“我爱人杨开慧是烈士,你母亲也是烈士,你姓李,叫李胜利;我也姓李,叫李得胜(毛泽东撤离延安时使用的化名),你就做我的女儿吧!”毛泽东的一番话,使李静泪流满面,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李胜利从此改名为李静,毛泽东成了她的伟大“父亲”。

毛泽东就像一个慈父,走进了李静的生活。毛泽东指定李静读一些书,检查她的文化课作业,教她写日记和家信,给她讲解做人和处事的道理。一次,李静给远在邳州的父亲寄去20元钱,刚填好的汇款单被毛泽东看见了,主席半开玩笑地说:“李静呀,每个月就给父亲寄20元钱,未免太小气了吧?”李静认真地说:“主席,我每个月工资60元,要吃饭,要买书,每月寄20元不算少了,该是个孝子了吧。”毛泽东听了李静的一番辩解后,仍坚持做女儿的寄少了,说着说着便拿起毛笔在汇款单上添了个“0”。李静清楚地记得,那次汇款短缺的180元,是卫士从毛泽东稿费中支出的。
1953年,李静的父亲调到山东临沂市医院任院长后再婚,继母生了孩子。李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告诉李静,遇上这类事,做女儿的是要有所表示的。李静拮据得拿不出多少钱来,主席又一次用自己的稿费为“女儿”垫付了200元。
“文革”期间,李静任北京市委文化组长。李静做毛主席“女儿”后,被江青知道了,江青极为不满。李静当时被提拔重用的报告经迟浩田、张爱萍签过字,后来硬被江青给卡住了。江青早就对这个“从天而降”、“来路不明”而又被毛泽东关爱有加的“女儿”怀恨在心,说李静的母亲是假烈士,终于找了一个借口把李静投进了部队一所监狱,险遭迫害致死。幸亏毛主席得知此事,派人解救才幸免于难。
揭秘:陈楼烈士之女李静是如何成为毛泽东“女儿”的 (作者:王鹰起)

军中女杰一支笔成为“毛体”书法正宗传人
在主席身边,李静耳濡目染,接触最多的是毛泽东那遒劲潇洒的“毛体”书法。起初,李静还是在毛泽东兴致所至、挥毫泼墨时在一旁观看品赏,久而久之,似乎有了些悟性。一次,李静把主席一幅手书照葫芦画瓢写了下来,请主席赐教。毛泽东看后大喜。毛泽东见李静对书法的感悟力极好,就耐心向她传授“毛体”书法的艺术。
书法界有一种说法:“毛体”在中国只有两个人得其真传,且都是女性,一个是江青,一个是李静。很显然,这与毛泽东的亲传是分不开的。李静说,主席的书法从形成书风到深化升华,后到步入巅峰,不论是题字、题词和写书信,哪怕只是写上两个字,或一个短句,或几句短文,都“雄浑豪放,字字精神”。这是他老人家书法整体气氛的主线。这条主线,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就更加突出了。比如主席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字,第一二两个字连用行书,其余几个字都用草书,且字字牵丝连属。整幅题词“雷锋”两个字大些,其余字稍小,行笔流畅,参差错落,布局美观。这就使我们不由得想到主席在题词时,感情激荡,一气呵成,更显得有力!这幅作品每个字的右半部都高于左半部,造成一种磅礴气势,布局巧妙、饶有韵致和富有感染力。

在以后的几十年,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李静在书法道路上始终勤练不辍。她的毛体书法,逐渐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质的跨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数十年提笔挥毫的起起落落间,李静赢得了“军中女杰一支笔”和“当代毛体书法传人”等美誉。书法作品也相继在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展出,还被人竞相收藏。

九十年代中期,李静回到邳州老家,把母亲王荫桐的尸骨从邳州碾庄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迁移到邳城镇安葬。遗憾的是王荫桐烈士之墓,今已毁坏。2002年李静带着书法作品来带家乡邳州,在邳州市文化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李静曾经说过:我说我是邳州人,是因为我母亲是邳州陈楼人,我的父母均在邳州工作,我在邳州出生,在邳州入伍,当了新四军。其实我没有多么让人感动的业绩,但我留下一些脚印,还是能对后人起到借鉴作用的。

李静退休后,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毛泽东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200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那一天,为弘扬“父亲”的书法艺术,李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的个人“毛体书法艺术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她多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200多幅。展品的内容,大部分是主席的诗词、题词等。一幅幅作品,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变化多端,不仅满足了参观者的审美需求,更引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2003年冬季,李静被查出身患癌症,原打算出国治疗,因“非典”不能出境,于2004年病故,享年67岁,去逝前任总参文化部长。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匿名
    匿名 2019-11-06 19:10

    王老师的文笔朴实流畅!故事很感人!

  • 老店
    老店 2019-11-06 19:06

    读美文,涨知识!
    为王老师点赞。

  • 匿名
    匿名 2019-11-06 19:00

    王老师好文采

  • 匿名
    匿名 2019-11-06 18:51

    娓娓动听的感人故事道出了陈楼人的自豪!邳州大地人杰地灵!

  • 匿名
    匿名 2019-11-06 18:36

    嗯,大大厉害!邳州的骄傲!

  • 邳州文化网
    2019-11-06 17:55

    邳州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