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二十二) ——江西婺源采风(作者:黄兴洲)

兄弟情深(二十二) ——江西婺源采风(作者:黄兴洲)
我们到了江口镇路边,看见一个观景台,在台边观景,但见、一汪碧水分布在村东、村北汇合成一条小溪,沿村落南侧浩荡而去,此溪从西向东流,一老者建议希之和庆丰登上观景台拍照汪口镇全景,他两人上了台拍完后下来,老者伸手要10元钱,原来搭这个台子是收费的。

李坑,是我国李氏大姓李家的族聚之地,这里居民都是李世民的后裔,村里青石板路纵横交错,“青山石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就是形容这里的美景的。
我们在村里转悠一圈便去了汪口,路遇一对老夫妇,每人一辆过山车(自行车),正在喝水休息,看他们那风尘仆仆的样子,便知走了很远的路,我间老头:“您从哪里来啊?”老头用脖子上毛巾擦了把汗,自豪地说:“俺两口子从辽宁那边骑车旅游过来,想奔海南岛去,趁有生之年走遍祖国南北观光,看看华夏大好风貌,每天走累了就歇,走到哪里算哪里。”

我不由肃然起敬,两位老人红光满面,一身装束简练,精神抖擞,结伴出游,夫妻同心,真乃神雕侠侣。

不由想起16日那天在车上遇到的夫妇俩,来自黑龙江,男的82岁,女的79岁,都是抗美援朝老兵,夫妻俩结伴坐车旅游,也是奔海南去的,男的说,七十多岁才学画,主画梅花,一路走一路画,若不是行路匆忙,我真想向他们求幅画呢。

我和毛希之,周佩友一九六O年暑假开学同班读书结识,现在相处50几年,友谊弥坚,都退休了还形影不离,现在结伴出来游山玩水,陶冶情操,都还不到七十岁,有时还疲惫不堪,比起这两对老夫妻,我们的精神状态差远了。

离开李坑,我们来到一个叫月亮湾的地方,这里像一座绿岛,岛中有竹排在游动,撑竹排的人好潇洒,一边击水一边唱着情歌。月亮湾边绿柳千丝万缕迎风飘摆,黄灿灿的油菜花点缀绿岛,成畦的茶树绿油油的。

一个旅客告诉我,若到了六、七月间,你看吧:到处都是黄灿灿、蓝晶晶、紫悠悠、白闪闪的无名野花,香气袭人,野蔷薇,风车花从山崖上垂掛,火红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有人写了一首诗“我家住在高山巅,一路山花开上天,说我爱俏就爱俏,说我冒尖就冒尖。”这就是婺源的山色。

玩了一阵,天色将晚,我们回旅舍休息,喝酒。旅舍旁边有个小餐馆,四人点了四个菜,拿出自带的酒,老板听我们口音,问:“你们是山东来的吗?那我就做点山东口味的菜给你们尝尝。”

果然,他去馆后的菜地里掐了一篮脆绿的菜苔来,去叶剥皮剩下菜梗,切成二指长的小段,用滚油炸好红干椒、花椒粒、拌以葱段、姜丝,在热锅里爆炒一会,端上来色香味俱佳的一盘佳肴,这盘纯天然蔬菜入口香、脆,辣、咸适度,太好吃了。

老板娘送上另两盘热菜,麻辣豆腐、韭菜花炒鸡蛋,那种香味扑鼻,都是下酒菜,周佩友夸道:“大妹子,你不是此地人吧,你们做的菜都是我们家乡口味?”
老板正在做鱼,在里边搭话说:“她是苏北人,和山东的临沂搭界,嫁过来快四十年了。”毛希之惊讶地叫道:“哟,越说越近,原来是老乡啊,俺都是苏北邳州的。”这顿晚餐,小酒喝的酣畅,说话投机,太幸福了。

第二天,18日一早,看看天,云淡风轻,决定退了火车票,再回江岭补拍一天。

这天的旅游路线是江岭,小李坑,晓起,思溪、汪口、月亮湾。

我们去了晓起村,该村建于唐朝(787年),始祖汪万武逃荒到这里时天刚破晓,他定居后便取名叫晓起村,沿村边小溪而居繁衍后代。

多年后,一家姓洪的人家在离晓起村二里地建村而居,也叫晓起村,为了有区别,姓汪居地称“下晓起”,姓洪的居地称为“上晓起”。

我们在上晓起村里参观了明朝年间建的古宅,其中有进士第,荣禄第,大夫第……,这些官宦人家的古宅,屋顶、墙壁油漆已剥落,也没人居住,村北古树森林,上百株古樟、古枫、古楮,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樟已逾千年,因隔一条溪水不便过去,我们只能远远拍照。

村中一条纪念品街道,摆满琳琅满目的特色纪念品,我用二十元买了一付樟木镇纸,走的时候也忘了带。

离开上晓村,沿石板铺就的古老驿道走向下晓村,这两个村子就像一个山妹子挑起的两个花篮。

这里青山如黛,绿水长流,桥头廊亭,石桌石凳,设有闻名中外的"婺茶亭“,那千年古樟、千年红豆杉树都有防癌之神功,中外人士都称之为“生态绿洲”之地。

我们到了思溪村,一片古屋嵌于秀岭之中,一条清溪穿村而过,这里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溪边洗菜、浣衣的农家女扬起雪白的秀臂,荡起的涟漪与绿树、清水相辉映,丁庆丰支好相架,选准角度正拍大片,毛希之和周佩友正“咔、咔”拍照。

桥头阳光灿烂,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站在桥中间向溪两边看,清沏的溪水缓缓流淌,此处大多人家姓俞,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避乱来此沿溪筑屋而筑,取“鱼思恋溪水之意”取村名“思溪”,桥头有一花颐轩,建筑已有270年,祠内木雕人物栩栩如生,个个精彩。

“望子成龙”、“村头送别”两套雕刻寓意深长,前一幅说得是:书童挑着行李,书生举着酒杯,父亲提着酒壶,祖父拄着拐杖依门帐望;后一幅刻的是“衣锦还乡”,上刻五个人物,一个是侍卫扛旗打伞,一个是官员随行相送,头戴纱帽的青年春风得意,得官回乡,祖父策扙昂立于门前,父亲得意扭捏作态……,这些木雕反映了徽州老人的最高精神追求,我们拍了楹联和雕刻之后离开。

返回江口补拍,进入长600米的官路正街,青石板铺路,商店林立,整条街如“千手观音”,18条胳膊伸出,这就是36条古巷,由西向东进古巷,不经意间会跨入“一经堂”、“大夫第”、“养源书屋”第名宅,宅内摆列许多先贤画像和字画。

我们参观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此馆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受到政府的特别保护,因为自宋朝大观年间到建祠时已先后出过14位进士、2个举人,七品以上的官员83人,宋代同朝为官的俞杲父子为誉为“父子柱史”,明代俞文进、俞文达兄弟同榜进士,被誉为“兄弟同榜”……,这真是块风水宝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水环绕,物产丰富,文风鼎盛,群贤辈出。

离开“俞氏宗祠”,又重回江岭补拍油菜花,这天阳光明媚,热气袭人,远山雾气消散,黄澄澄的油菜花顺着层层梯田布展着,三个老年大学摄影班的老兄弟开心地、贪婪地拍大片。

毛希之兴高彩烈地夸赞自己的镜头里拍进一个十分靓丽的倩影:那女郎身材妙曼,一手举着小花伞,潇洒风流,浅笑盈盈的瓜子脸,双眸点漆,明若秋水,高鼻梁,樱桃口,轻抹朱唇,浅扫峨眉。女郎见人拍她,露齿一笑,向毛希之招招手说:“大哥你来,给我拍张特写。”

毛希之乐颠颠地答应她,让她把花伞后倾,露出头脸,摆点倾斜姿式,只听“咔咔咔”几声响,毛希之说:“好了,你来看行不行?”那女郎款步来到毛的身旁,侧头看相机镜头,笑声朗朗地夸道:“好,好极了,快用我的相机重照一次。”希之照她的要求办好,她娉娉婷婷而去。周佩友笑道:“毛老大眼尖,这么美妙的大片让你独吞了。”毛老大咧嘴一笑吹牛道:“那是,我呀,给一点雨露就滋润,洒一点阳光就灿烂,今天,老天待我太厚到了。”

我们几个从山下拾阶而上,看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山间的小村粉墙黛瓦,黄花、绿茶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怡淡,真正是“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我们值身于婺源的自然景观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意境,这里如一幅韵味十足的山水画,一片独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种超凡脱俗之感。

我们觉得差不多了,商量去黄山看看,和司机商量,让他送我们过去。司机说路不近,车价需280元,我们讨价还价半天,决定200元成交。四人刚上车不久,天气大变,乌云快速遮住了太阳,很快,雨点拍打着窗玻璃,司机用雨刮划开雨雾才能看清路,周佩友说:“咱真幸运,要是上半天这样的天气,咱拍个鸟毛啊!”
毛希之推他一把说:“满嘴粗话,文明点。”

一路说说讲讲,讲这六天的行程和收获,说不尽的欢乐,总结三清山——婺源之行,所见所闻,总结成以下体会:山、水、竹、石皆奇异,树、桥、亭、涧尽诡险。滩、洞、瀑、渡藏珍宝,古朴民居大自然。

丁庆丰感叹一阵:此行此生不虚!

我把这些景的录像翻阅一遍,由衷赞道:
美哉三青山,奇妙数婺源。
四人撷黄花,悠悠赛神仙。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