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49、

陈冬厂长召集了中层干部和工人代表开会,重点研究技改后提高工人技术水平问题。会上陈冬厂长首先通报工厂近一个月以来技改情况,然后,又作了逐步提高工人技术水平问题的报告。分管业务的副厂长也在大会上发了言,他着重谈了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最后,会议进入讨论阶段。大伙们发言踊跃,集中起来大至有这样几条:

一、岗位轮换制,不能出现有的车间好人员就永远动不了的局面。

二、把技术骨干送到高校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轮训。

三、请专家进厂直接指导和分期培训。

四、设立优胜劣汰淘汰制。

五、彩印车间试行底薪加提成加年终奖制度,逐步向全厂推开。

六、实行干部分工承包制,根据效益和奖金挂勾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和不作为的干部实行民主表决任免制。

这六条可以说是那次会议集思广益的成果。

后来又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一致鼓掌通过了这六条决议。陈冬厂长在大会总结发言中说道:“我们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倾听群众意见,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六条’定下来后,对我们工厂每一个人都有约束,我也不例外。咱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不管是谁,都得按我们工厂的一切规章制度和新定的“六条”去办事。一旦干部和工人违反了厂规厂纪,我们绝不姑息养奸,一定严厉追究责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都是来挣钱的,工厂兴,工人荣,一切都好说;工厂衰,一切事情都难办,这是不争的事实。陈冬最后说:“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为九冶彩印厂再创辉煌而奋斗!”

陈冬的讲话得到工人的热烈拥护,群情激昂,真正把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局面是可喜的,也是陈冬厂长最好当的时期,真是一俊遮百丑呢!

就在这时,杜清玲把陈冬叫到家里了。杜清玲跟陈冬说:“她大哥的孙女没考取大学,想进彩印厂工作,希望陈冬从中协调一下。”

陈冬说:“干妈,厂里的人事权,都让公司给收走了,暂切不好办。干妈,稍稍后后,只要厂里用人我首先考虑,亲戚吗,那有不帮忙的道理呢?”

杜清玲听到陈冬说完后,脸挂愠色,但只是一闪而过,随机又和颜悦色地说:“那行,你一定得帮忙,苏华就这一个舅舅,他孙女的事还不跟我的事一样吗?杨丰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说:“竟事,给孩子添麻烦!”

陈冬忙说:“干爸,只要不违反规定,我的权限范围能办的,我一定给办!”

这时,杜清玲露出了希望的微笑,她向杨丰说道:“谁当你呀!当那屁大的熊官,六亲不认!”

九冶彩印厂在陈冬厂长的领导下,佳绩不断传出,一九八四年第四季度经济效益突出的好。在九冶年度考核表张大会上陈冬厂长受到嘉奖记功,彩印厂又被评为双文明单位。会后陈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同事们说:“我以为今年双文明泡汤了呢?真不孬,还得感谢公司领导英明!”

九冶彩印厂获得双文明单位,全厂上下都很高兴。陈冬到车间工人中许多资历老的工人开玩笑的说:“陈厂长你不表示表示!”

这话一听,陈冬非常明白,他立即召开厂长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每人发放五十块钱的额外奖,以示庆祝工厂获得双文明单位奖称号。

一九八五年元旦一过,日子像小火车一样跑得风快,转眼就要过春节了。

春节,这个全国盛大的节日,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民心民意,尊重传统节日,连连放了七天假,还安排中央电视台一定要把春节联欢办好。陈冬厂长有个朋友从北京打电话给陈冬透露了这一消息。陈冬厂长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人,托人到汉中百货大楼给父母买了一台十四英寸“牡丹牌”彩电,又给父母亲和弟弟妹妹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当然,没忘给梅玉买了一枚戒指。他花了不少钱,把一年攒的钱几乎花光了,但是他高兴。他感觉工厂能从灾难中走出来,个人缠手的婚姻暂告一段落。于燕西这几个月也没有找事,他和梅玉也正常通信来往,一切都好。这是陈冬原先都没有料到的。

今年探亲是陈冬第六次回苏北,他感觉六六大顺数字的吉祥,他觉的人要学习奋斗,才能充实,才能产生的快乐和希望,他想到过去的一年:“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坎坎坷坷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后怕。要真是被于阳一拳揍死了,他现在已是孤魂野鬼了,父母亲又该怎么活呢?他不敢深想。唉!总算熬过去了。他的心随着乌鲁木齐开往连云港的快速列车,奔驰在横贯祖国东西的陇海线上,奔向前方苏北故乡!

50、

火车是晚上九点到达邳县站的,虽然邳县站级别不高,三等小站,但是,下车的人很多,有几节车箱基本上下空了。陈冬大包小包的负荷很重,他吃力的连抗加提好不容易弄到站外。下车的人很多,出租车不停的喓呼着:“官湖、邳城的上车走了,土山、占城上车走了,八路的上车走了。”那份纷乱嘈杂声不绝于耳,乱乱哄哄的,使得陈冬异常烦燥。陈冬雇了一辆出租车,讲好价三块五到老家后,他又朝行礼托运处看了看托运的物品到了没有。托运员对他说到了。他又加五毛钱,出租车司机把陈冬的行礼及彩电一一的搬到出租车上,夜十点钟到家,简单吃了点家里的剩饭,陈冬就休息了。

改革开放后的农民,日子过得都很好,首先告别了填不饱肚子的局面,其次,农民的收入渐渐的在提高,人们怎么能不拥护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呢?陈冬的家庭变化很大。由于年龄的问题,陈冬的父亲退休后又受聘于邳县中学任代课教师。家里的承包责任田照种,由于能托人买到化肥,庄稼长势喜人,年年获得大丰收。弟弟妹妹都在中学里读书,那日子过得没说的。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家庭,被人们羡慕和嫉妒着。

陈冬这次回来,震动是非常大的,原因就是那台十四英寸的”牡丹牌”彩色电视机。那时候邳县各大商场和各乡供销社偶尔只卖黑白电视机,什么“飞跃、凯歌、金星”的等等。就是你有钱,市面上也买不着那十四英寸得一千多块钱的彩电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千多块钱什么概念,能盖三间瓦房,拉上院墙盖上门楼子不绰绰有余呢?陈冬带来的这台电视机不得了,惊动了全村。搞得母亲天天在家院子里放电视。尤其是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满家院都是站着看的人。所以,母亲不得不让陈冬把电视音量调到最高。要说那时候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多么的贫乏啊!

为此,陈冬一家人都感觉幸福和自豪,一改过去受人诬陷和欺负的局面,总算扬眉吐气了。但是,陈冬的母亲待人接物还和从前受压迫时一样,小心翼翼过日子,是那样谦和,从不骄傲。但是,陈冬父亲就不行了,有些翘尾巴,见人爱答不理,仰鼻子抗脸的,受到一些村民的反感。陈冬母多次说他也于事无补,我行我素,毫不听话。母亲让陈冬过年抽空好好说说父亲,陈冬答应了。可每一年探亲假都忙得不可开交,走亲戚,串朋友不说,那喝春酒是陈冬最大负担。不是说陈冬怕花钱,光那时间就来不了。本打算利用假期闲暇时间看看书的,带来的两部外国文学名著看了五六十页就仍一边了,到是弟弟插空都读完了。弟弟跟他谈话时说:“哥,你带来的《红与黑》写得真好,我五天看了两遍。那里的于连真聪明,过目不忘,记忆超人。那两个女人写得真好啊!深深地把我吸引注了。”陈冬没有看,只得听弟弟侃侃而谈。陈冬感叹到,我得好好读书,要不我在弟弟面前就是个文盲,白痴。陈冬越思越想越害怕,真的被这世俗给毁了。弟弟的记忆很惊人,只看两遍,里面的故事情节都能讲的头头是道,还说写的真感人。当时,陈冬没看这部小说,后来看了才知道弟弟的智商很高。弟弟给陈冬讲的德雷那市长夫人的美和玛蒂尔探监的许多情结的真好。都是弟弟给陈冬讲的,第一印象就已经深深地入骨了。再一看小说,跟弟弟讲的一模一样,陈冬不由得对弟弟深深地折服了。陈冬想,只要弟弟好好上学,就是父母培养不起,陈冬也一定让他好好读书,要把这位奇才培养好。

陈冬回来的第四天才跟梅玉联系,由于年底生产忙,每天得坚守在第一线上,所以,梅玉一时半会请不下来假。无奈,梅玉托人捎话给陈冬,腊月二十八上午十点,在邳县运河公路大桥上西侧从新华书店门口向南第十个电线杆前见。陈冬知道后正盘算着再给梅玉买点什么?她左思右想,自言自语的说:“买点什么呢?”陈冬正在考虑着,突然母亲进屋子里来了。

母亲说:“冬,你在想什么呢?”陈冬把正在发愁的事向母亲诉说了一遍。母亲说:“不是新华书店门口吗?干脆你早点去,到新华书店买套好书不就行了吗?要嫌不够的话,到新华书店斜对门糖业烟酒公司买二斤最好的点心不就好了吗?”

陈冬听从母亲的话,真到了新华书店买了一部《说岳全传》,当时刘兰芳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这部书,陈冬认为赶时髦,所以,就买了。然后,又到斜对门的糖业烟酒公司称了二斤峰蜜糕,高高兴兴的赴约了。

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51、

陈冬拿着买那套《说岳全传》,右手提着那二斤峰蜜糕,噢!还有那藏兰色毛的裤子的左边裤口袋里装的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一想到它,陈冬底气十足了,二百六十八块钱呢?那会,一般来说,没有送戒指的。这戒指一送,陈冬就要和这位家乡姑娘结婚了。

陈冬路过邳县露天电影场大门时,就能影影绰绰第十棵电灯杆子了。陈冬往前行,电灯杆下有个模模糊糊人影,越来越清楚了。啊!这就是她这两年朝思暮想的梅玉。

在往前走,梅玉正向北看着他呢。面带悦色,微微笑人。那亭亭玉立的梅玉,今天,打扮的特别得体,入时、洋气。她上身穿着淡兰色崭新的小碎花布棉袄,下身着深青色的裤子,显得双腿丰满,可能是里面套了一条厚线裤的原因,脚蹬一双耀眼贼亮的黑皮鞋。这身打扮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陈冬看见梅玉,突然想起当红的一位电影演员来,噢!见到梅玉激动的没有记起那位演员的名字,管她呢?反正象!

梅玉朝陈冬笑了笑,对陈冬说:“俺八点才下夜班,吃了点早饭,就来了。”

陈冬说:“等燥了吧?买了这二斤点心,要不我早来了。”

说着说着梅玉打开斜挎的背包把点心装进去,书塞不进去,陈冬只有在手里拿着,他们沿着运河老大桥向南走去。

这座大桥纵跨在老运河上方,本来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从陇海铁路大桥起向东绕了个弯。要说躲邳县城罢,不可能,因为邳县始建一九五六年。这条河自古就是这样了,可这弯绕得可不小啊!一下子绕了三十多里路远,到骆马湖去了,直到宿迁皂河,才又变成南北南北走向。桥的下面,船只不停的穿梭来往,离桥好远,就开始鸣叫着响亮的汽笛声,非常繁忙。大桥东侧一百多米处的北岸是邳县轮船站,这里有每天中午十二点有发往准阴的客船。这座大桥据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陈冬和梅玉他们走在这座桥上,没多会就走到南桥头了。其实,这里离运河南大堤还有一公里远呢。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那时候汽车不多,路上的行人不少,他们嫌公路噪杂,下了大路,沿着大运河河身地宽广的麦田的小径向东走去。

今天天气很好,晴朗,无风,虽然是腊月的天气,但已经使人能嗅到春气的气息了,给人以温暖、舒适、愉快之感。

一路上他们迈着慢起慢落的脚步,说说谈谈着,感觉到话长路短。说着说着,小径向南弯了。梅玉说:“咱们坐会吧?”

他们找到了小路边的一座小桥,在桥抓子上坐下了。一会儿,陈冬发现左裤口袋里的戒指盒撑得不舒服。陈冬立即掏出来,立起,又在梅玉面前半跪着,学外国人求婚的样子,打开盒子,拿出戒指,嘴里喃喃地说:“梅玉,愿意嫁给我吗?”

梅玉被陈冬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傻愣愣的看着陈冬半天才说:“你是干什么?”

陈冬说:“向你求婚啊!”

梅玉这才恍然大悟。当陈冬又一次重来一遍时,陈冬说:“梅玉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时,梅玉有点激的说:“我愿意!我愿意!”

连连说了两遍,此时,陈冬把戒指给梅玉带在手上。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陈冬你可想好了,启你去年也传了,这回定婚戒指你也给我带上了,如果反悔的话,你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梅玉半开玩笑的说了这些。

陈冬早就想好了,也带开玩笑的口吻说:“我高兴,我愿意,我就看好你,我是想和你结婚的。”

梅玉说:“陈冬我就等着你这句话的,什么时候结,越快越好!”

陈冬说:“还能怎么快呢!反正明天大年二十九,人都要过年了,还能有时间领结婚证?”

梅玉说:“怎么不能,三十上午还上班呢!”

陈冬说:“是的,是上班,能正常呢?”

梅玉说:“怎么不能正常,只要你手续齐全,其他的事不要你问了。”

就在这时,陈冬从口上衣口袋里掏出了户口簿和民政部门开据的证明,什么都齐全。梅玉看过后说:“我今晚找我同学,明天就去办,我的同学在乡里,是负责办结婚证的。”

这是陈冬没有始料到的事,第二天梅玉拿了户口簿,又到厂里开了证明,请了半天假,下午和陈冬到乡里领结婚证了。

陈冬准备了一些喜烟喜糖,和梅玉上午十点半来到了乡民政部门办理结婚手续了。

乡里今天虽然还上班,真正在班上的人很少,今天根本就没有人来办结婚手续,只有梅玉和陈冬两人。梅玉的同学还在坚守岗位着,那是因为昨晚说好的,他们欢欢喜喜的领到了结婚证。

52、

腊月二十九领到结婚证的陈冬,从下半夜醒来就一直没有再睡着。他考虑的很多,作为一名管二百多名工人的厂长,做事还那么冲动,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看起来没有把书读好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陈冬顺手摸到枕边的小说,借着床头灯柔和的灯光,想看看书,或许能起到催眠的作用。可是,就是睡不着,书也读不进去,因为,今天领结婚证的事,是不是有点冲动草率了。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有许多叉道口,譬如生活上、工作上、婚姻上的,你若走错了一步,会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说影响一生。”陈冬想到柳青的话,他考虑到,假若我今天在婚姻上的叉道口走错了,可要倒霉了。

这半年陈冬想得很多,他翻来覆去的考虑到,梅玉虽说是家乡人,陈冬自己问自己你对她到底了解多少呢?就这两次探亲,一共接触五六次,难到你是诸葛亮?所以,陈冬对拿结婚证上有所后悔。

后悔有什么用呢?世上没有专制后悔的药。陈冬啊!陈冬,你这次回到陕南你怎么面对杨苏华呢?于燕西就不用说了,对于她你已经准备破罐子破摔了,可暂且不说。那杨苏华怎么面对呢?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陈冬想象的那样,杨苏华好着呢?一个腊月她都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全国青年主持人选拔赛呢。

杨苏华对这次选拔赛准备充分,复习扎实,杨丰去北京托老战友专门找专业人士给杨苏华一对一辅导。这些问题做足做好后,杨苏华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最后决赛,取得了前三名季军的好成绩。这真是杜清玲没有想到的事情,边看杨苏华决赛,边流出喜悦的泪花。她对杨丰说:“这个闺女没有白养,还是出人头地了。”

这事杨丰也喜出望外,走在大街上许多老同事跟他打招呼:“杨科长,咱闺女真来劲!这下出名了。”

听到这话,这老杨科长心里喜滋滋的。

杨苏华参赛这事陈冬根本就不知道。他和梅玉领过结婚证就觉得这个红本本上不应该是梅玉的名字,应该是杨苏华。陈冬和干妹接触这些日子里,杨苏华是那么的深深地爱着她,该死的问题就是不该老是感觉干妹小,干妹进步那么快,心想自己不该影响她的前程,不能拖她的后脚。陈冬越思越想越感觉后悔,思绪特别紊乱。干脆起床围着村子转悠着。

天还没明,陈冬走在这漆黑的泥路上,高一脚,低一脚的在村子里走着。陈冬想一想早年背着粪箕,那天夜里不走几趟这路啊!不由得感觉它很亲切。那时候虽说受苦受累,可年龄小,不知道苦,不成天乐乐呵呵的,现在长大了,烦心的事也多起来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身份较那个时候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个村子我虽没上过大学,好孬我还领导一个工厂,也算个人物。一想到这,陈冬心里宽慰了一些。鸡叫三遍了,东方露出了熹微,天开始发亮了。陈冬想,今天是大年三十,那儿都不去,在家好好帮助母亲做菜,把年过好再说。

陈冬来到家后,天已经大亮了。母亲也起来了,抱着大扫帚正扫院子。陈冬接过母亲手里的扫帚扫了起来。后又给母亲打了满满的一缸水,陈冬这才进屋洗脸刷牙,然后,帮着母一起做早餐。

这一年陈冬的家里过得都很好,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都不错,父亲还在邳县中学代课,母亲种田持家。三十吃中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明年都要好好的干,争取过得比今年还要好。”

一家人都很有信心。这顿饭吃的特别美满,佳酿好菜,温暖融融,喝的脸泛红晕,人人幸福快乐,尽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陈冬在过年上班之前又和梅玉见了一次面,梅玉要求陈冬考虑举办结婚仪式的事,说他父亲想为她的婚事大办一场。陈冬不快的回答梅玉:“那是你们家的事,管我什么事?”

梅玉一听这话感觉陈冬有些不快,便问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陈冬说:“我有什么不顺心的,只不过,这结婚证都拿了,你心急火燎的这么快举行仪式干什么?我根本就没有和父母说拿结婚证的事。”

梅玉说:“那好罢,随你,我是想让厂里人都知道咱们成家了,好分房子。”

陈冬说:“拿过结婚证了,还不算结婚啊!你不能拿结婚证问厂里要房子吗?”

梅玉什么也没说,二人各自回家了。这次谈话是他们从认识到现在唯一的一次不欢而散的约会。

陈冬从那到这次探亲回陕南就再也没有和梅玉见面。母亲问起陈冬什么时候结婚时,陈冬对母亲说:“娘,候候再说吧!”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