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旅 (作者:徐景洲)

朝圣之旅 (作者:徐景洲)

车到长沙,直奔桔子洲头时,耳畔已回响起毛泽东豪情万丈的“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大气磅礴的词句。遥想当年毛泽东昂首挺立桔子洲头,面对茫茫湘江,莽莽山林,慷慨激昂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大报负大情怀的勃勃英姿,朝圣的心情油然而起。

但桔子洲头却是一处布局精致、风光旖旎的公园,曲径通幽,亭台棋布,长廊环绕其间,园中以人工栽植的桔树和竹子为主。而桔子洲头下的湘江水位也极低,江中几乎没有行船,水波也不兴,岸边有几个年轻人在追逐嬉戏。桔子洲头周围是新砌的石栏,栏外有罩在铁网里的泛光灯。而远近的江堤和山峦,虽已入秋,却无尽染的红叶,更因为现代建筑的增多,竟有些时过境迁的惘然若失之感。我独立于桔子洲头时,也昂首远眺,却全没有想像中那种粗犷大气,更甚远于毛泽东诗词所描绘的宏大气象。倒是洲头的一株孑然独立的百年参天老树,默默见证了当年那一段历史。手抚老树那斑驳的树干,遥想着当年青年毛泽东和他意气风发的同学们,在树下激扬文字,慷慨陈词,商讨振兴民族的大业,这时才觉已亲密地走进历史画面中,仿佛能聆听到一代伟人那为民族振兴而激越跳动着的心音。

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知今天游览桔子洲头的与当年毛泽东同龄的年轻人,站立于桔子洲头时,会有何感?大自然会不会给予他们以强烈的激励,给予他们以深刻的启迪,那“苍茫大地”的宏阔自然景观会不会转化成他们理想报负的蓝图?而人到中年的我,此时心中激荡着的正是一股渴望创造进取的情愫。

车渐近岳麓书院时,其实还是在城中大道上行驶,却好像走进了大学城里,只见道路两边,散步着湖南大学的图书馆、运动馆、篮球场、教学楼、学生公寓,道路两边尽是三三两两的学子。原来湖南大学没有围墙!而坐落在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竟然就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与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的现代大学,心脏深处却跳动着传统文化的千年血脉,这奇特的充满了无限活力的文化教育景观不能不令人产生许多联想和思考。

其实我对岳麓书院的直观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崇敬之情,源于湖南卫视的以岳麓书院为演播现场的《新青年》节目,像金庸、余秋雨、余光忠等当代文学大家,都曾在岳麓书院古树参天的院子里设过讲坛,复燃着千年中国书院的一脉书香。其实那现代讲坛的意义,并不在当代名家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象征着读书种子的世代沿袭,象征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比崇敬。

进入书院时已是暮蔼沉沉,仰视高大的院门和题匾,仿佛真的走进了历史中的岳麓书院,而且此时心情也格外激动和亲切,因为自己也是一介书生,视书如命,在这样一个读书人神往的读书殿堂里,竟产生想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而且还想,若能捧上一本书,或在授课的厅堂里,或在石畔古树下,读上一时三刻,那该是何等的人生享受啊!

令人感叹不已的是,岳麓书院历经千载,却还能保持原始风貌,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彰显无遗。而我感受更深并且引起深深思考的,还是她在近现代史上所发挥的思想启蒙作用,许多思想界的先驱者都曾在此留下声音和文字,而毛泽东也曾在此入住读书。古老文化因此注入现代思想的活力,怎能不会在今天发扬光大呢?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功底以及在书法、诗词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奥秘。

当我漫步书院岁月风雨磨洗下凸凹不平的青石地面,时而抚摸那留有古韵书香的墙壁座椅廓柱讲坛古松,揣摸古代先贤留下的题字时,思绪漫渺无边,感情上似乎与博大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贴的更近了。

夕阳西下了,车子又向韶山奔去,这时车内音响开始不停地播放歌颂毛泽东的歌曲。我是伴随着这些歌曲长大的一代,此时因为渐近了伟人的故乡,听来份外亲切与激动,竟也情不自禁的低声唱和起来。

毛泽东故居真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环护周围,屋后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绿水莹莹,荷叶亭亭,南岸此时秋熟的稻地依依重叠,金浪层层,一派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

随着如织的人流缓步在毛泽东故居里,虔诚地浏览着室内的每一件物品,听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毛泽东少年时代学习、劳作生活的情景一一浮现眼前。我是出生和成长于毛泽东时代的,对他老人家有着海深山高般永远的崇敬之情,此时睹旧物思伟人,心潮起伏,眼晴多次潮湿,感慨也多多。

群山封闭着的远离现代文明的农家何以能培养出一位扭转了乾坤的世纪伟人呢?

十七岁时的农家子弟在旧时代已该娶妻生子,毛泽东却毅然走出大山,求知问学。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决心,走出这决定自己、决定民族命运的关键一步呢?当他扛着简朴的行李卷孤独的一个人一步步从深山老林走到省城长沙时,一路上思绪万千者何?

封闭的群山,封建传统的私塾教育,千古不变的农耕生活,又如何养成了毛泽东离经叛道的性格?而且身为家中长子的他又如何会抛弃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封建礼教陈规,打破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并且还将他的众多亲人带上革命道路,并且一门出六烈?抛小家为大家,一走三十二年,这又是何等样的情怀啊?还有令人惊叹不已的,是他那一米八三的伟岸身躯,在湘人和山里人中也是少有的高大,似乎是专为时代伟业而生就的。

……

我来回徜徉于韶山冲里的蜿蜒小道,一遍遍远远近近地看山看水看松竹看故居,感到与一代伟人从未有过的亲近,亲近得像自己的亲人,也仿佛他老人家还健在,与祖国与人民的命运共呼息,并且不停地巡视于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并想,这时的他老人家,当欣慰地露出他那宽厚的慈祥的微笑,因为他所挚爱的人民正一步步走向他所理想的幸福的康庄大道。

每一个到韶山瞻仰过毛泽东故居的人,只要他不带偏见,都会为毛泽东的伟大所折服。想想吧,一个深山里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华民族最杰出代表并且改变了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而且还将永远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社会,这本身,就会给人多少思考多少启迪啊?也不必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去寻思了,其实单单从生命个体的成长来看,也足以让每个人心灵深处深深震撼了,因为我们同样也是人啊!

为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韶山正在搞大规模建设,不过这建设却有别于其他风景点的大建人造景点,而是大规模拆除原来兴建的大型宾馆,甚至连名闻遐迩的毛家饭店也搬迁了,故居周围环境正在最大限度的恢复原貌。其实千万里迢迢而来的游客就是为了寻访少年毛泽东成长时的真实环境,寻找的就是那种远离时代岁月的属于历史的东西,这才是对伟人故居最好的保护。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毛泽东故居是国内唯一不收门票的名人故居景点,这令人联想起毛泽东一生对金钱的卑薄,以及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箴言。他老人家,是实实在在属于最广大人民的,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离开韶山时,我陷入深深的长久的思考:韶山、桔子洲头、岳麓书院——农村、大自然、传统文化,这是青年毛泽东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之前的一条人生轨迹之路。他从农家生活中体验到农业社会中国的苦难和需求,以及培养出深深热爱劳动大众的情感,从大自然中汲取着积极进取的力量,从传统文化中吸纳着大智慧。解读毛泽东的伟大,正应该从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啊!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徐敬军
    徐敬军 2022-12-27 18:52

    一家子写的好,早久闻,但不相识,值得好好向你学习,此文写的有感情,看问题,站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