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往事 :文/黄海昇

端午·往事 :文/黄海昇

每次回农村老家,路过土墙青瓦矮矮的老屋,心情是无法平静。老屋还在,斯人驾鹤已去;老屋还在,那份亲情依存。

三十多年前老屋里住着一位脾气很倔犟的老人,年近九旬,矮矮瘦瘦,平日里腰略躬。特别是长时间地蹲着,站起来时腰弯的尤为严重,几乎是直不起来。立夏时节,老人在老屋的院里院外用一把小铁铲蹲在地上不紧不慢地镪起野草杂草。路过此处的人问:“闲不住啊!干累了就歇会儿。”老人听见后,抬起头来,便举起左手掌至额头,罩住光线,眯缝着眼,回复道:“这草招蚊招虫呢,趁天好铲掉,要是来场雨,长得旺,就难干了。”

老人儿孙都不再身边,一日三顿都是由我们家管。路也不远,不足百米。吃饭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稀饭泡煎饼,下饭菜是老咸菜疙瘩或干鲜盐豆。至今记得那个盛饭的大搪瓷碗是浅绿色的,周围掉了几个小小的釉子,这碗是用来专用周转的。这个碗一直保存在我家有好多年,后来因为搬家,给丢失了。家里每顿饭做好后,母亲总是叮嘱我们:“先给太爷爷盛一碗,泡上煎饼。”“见到太爷爷时,要轻拿轻放,说话礼貌。”我是家里的男孩,送饭任务往往是我干。无论任何天气,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老人没有牙齿,凹憋着嘴,最爱吃面条,可能是面条不用咀嚼,吃起来不费劲吧!母亲和大姐都擅长做手擀面,劲道滑溜。揉面,擀面,切条,下锅,捞面,动作麻利娴熟。水煮面不如葱花炸油的面好吃。铁锅烧热,倒油入锅,油稍冒烟,把剁好的葱花段放到锅里,嗤嗤嗤,葱花爆焦,一股扑鼻的葱香辣味布及小厨房内。味虽呛鼻,但是好闻。舀水满锅,水面上飘着一层油和葱花。盖上锅盖,把水烧沸腾。趁着水烧开,把切好的一缕缕面条陆续下锅,盖上锅盖焖一会儿。待汤烧开后,再舀上半舀子凉水浇入锅内,再焖上一会儿,这样子面条熟的快一些。开锅,掀开锅盖,用长筷子不断地搅动锅里的面条,防止面条粘锅糊锅。待面条全都熟透,撒上盐巴味精,灶膛熄火,捞面入碗,最后浇上泛油的葱花汤,一碗鲜透喷香的油炸汤面条大功告成。

平日,老人爱看章回体小说,戴上老花镜,捧出一本旧书《三侠五义》,坐在堂屋门口朗读。看到生动处,摇头晃脑,一番沉浸故事情节里模样儿,让人苦笑不得。读累了!便点上旱烟袋,一口一口地抽烟,用拇指不时地压着烟头盛的冒着小火星的烟丝,怎么就不烫手呢?!嘴里啪嗒啪嗒的吸着烟嘴,那个翠绿色的烟嘴,光滑剔亮,是顶好的玉石加工而成。烟味烟雾缭绕,呛的老人咳嗽不断,但还是要把一袋旱烟抽完抽尽,一点也不浪费一丝烟丝。节约,勤俭。可能吸烟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享受吧!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夏天,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无雨,闷热。父母亲担心太爷爷中暑,就安排我陪着。白天还好,他自个儿待在屋里,光着膀子,不时地用井拔凉水擦身降温。虽然有吊扇扇着风,但还是热的冒汗,还需蒲扇不断地扇着风,不断地喝温开水。晚上夜里,仍然热得不断地冒汗,吊扇靠近太爷爷的那张大床,吊扇声吱嘎吱嘎地响。我睡的是一张小软床,支起蚊帐,靠近门口。为了太爷爷夜里起夜小便,电灯拉线开关就在我床头,便于照亮开关。

老人身板健朗,平时无疾患。可能跟他年轻时爱撒网扑鱼有关,练就了很好体质。加上爱吃鱼,奠定了营养基础。还有跟着政党闹革命,不断地奔波各地。解放初期,曾当过区长,就是管三两个乡的负责人。不知是何原因,辞官回家务农还把三个儿子送到东北农垦农场。正直,无私。我奶奶自小患哮喘,常年到头服药控制,也不能照应他起居。所好,他生活上尚能自理,就是一日三餐需要我们提供。说白了,就是我母亲辛苦些,谁叫她是外孙媳妇呢!洗衣服做饭,一年四季的拆洗被褥都是母亲料理着。

端午来临之际,是母亲最为忙活的几天。要到汪塘边掰芦苇叶,要掰下又肥又大的叶子。芦苇叶拿到池塘里用丝瓜络清洗干净,铺在木板上晾干水分后,就可以动手包粽子了。只见母亲将芦苇叶先卷成一个喇叭形,把浸泡好的糯米舀进去,靠在盆沿抖几下,又用筷子往里捅几下。如此,包出来的粽子就紧实不松垮。填塞好糯米后,就把上面的芦苇叶盖住,顺势又是一卷。母亲的动作相当娴熟麻利,青翠的芦苇叶在她的手里来回翻腾几下,一个大粽子就大功告成。如此反复,上百个大粽子盛满了五六个面盆。包这么多粽子,是要分发到邻里的每一家。

等粽子包好后,就放入大锅中慢慢煮熟。随着白腾腾的雾气,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清香。经过蒸煮,芦苇叶也由原来的青绿变成了暗黄色,糯米也吸收了芦苇叶的香味,吃起来格外的香糯韧劲。那时虽然很少有肉馅,但母亲也能做出几种馅料的粽子,有红豆绿豆、花生蜜枣之类,都是我们爱吃的。母亲把煮好的粽子,还有跟粽子一块煮熟的鸡蛋一起装到一个塑料袋里,催我趁热给太爷爷送过去尝个新鲜。我就紧赶慢赶地捧着粽子,顺着家后坑洼不平的土路一路小跑赶到老屋,剥了来两个粽子入碗,粽子仍然热气腾腾,芦苇叶的香味犹在,太爷爷拿起筷子拨了小块尝了一口,在嘴里嚼动了几下,停顿了片刻,眯起了眼睛,咂响了一下嘴巴,露出满意的笑容,称赞非常地好吃!

太爷爷逢人必讲,说这辈子没有享到儿孙的福,倒䞍到外孙和外孙媳妇的福。

我们也从太爷爷身上学到了许多的可圈可点之处,如尽量不给人添麻烦,虽独处但自律,读书看报,劳逸结合,做人正派耿直,生活寡淡恬静,饮食是素食斋饭,穿衣整洁朴素,不攀比不奢望,宠辱不惊,心态好,活到老等等。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