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 :文/徐敬军

武术之乡 :文/徐敬军

苏北鲁南有一个小山村一—燕子埠,村东、南、西三边都有山,唯独北面没有山,却紧靠大运河,叫它山村名副其实。燕子埠的山头占邳州市三分之一还多,山的威武,造就了这一方人,山泉水润育了一代代人。

我们村历史上就武术盛名,从古至今流淌着武术的基因,学武,练武,尊武成为传统民俗,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处处显示着英雄之气。六、七十年代,练武成风,基本每家男孩都在习武,就连女孩也跟上,爽飒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即使不练武的人,也知道一些武术用语和简单动作,是天天耳闻目睹的影响。

一到晚上,村庄里到处都热闹起来,学拳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路远的则住在村里,一伙伙练功人,声震夜空。武乡名扬苏北鲁南,成百上千人来拜师学艺。

村上有三位武术大师:第一位是张思斌,我村五队人,住在村西北角,在我老家西边,中间隔一条公路,他在公路西边。老父亲与张思斌还是师兄弟哪!但父亲练不长时间即不练了,由于兵荒马乱的年月,但功底尚可。练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没有吃苦的恒心和毅力是不行的。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受常人受不了的累。认师傅,先练踢腿六十八套,先蹲马步半年,几个动作,反反复复,日日夜夜的练,师傅考试合格了,才认为徒弟,不然那来那玩去,百分之九十人难过这一关。

张师傅代表作,大鸿拳,其特点,战斗性强,直奔主题,没有花架子,招招制命,步步有狠劲,不给对方喘息之机,有点象军体拳。
张思斌不但武术打的好,教的好,而且有一手绝世针灸术,村上人谁家大人,小孩病了,请他针一扎,就好了,一点不形容,一点不夸张。当年我母亲胃痛时,请张师傅过来,银针一扎就好,亲眼目睹。张师傅是地主成份,村上人都非常尊敬他,那么好的医术现在失传了,只因他只有一个女儿,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了。

最有名的是张思斌的父亲张成章,解放前是有名的拳王,当年在北京、南京都设过擂台,在南京擂台上写着:
脚踢南北二京
拳打淮河二岸。

他的武术名扬半个中国,张家祖坟地,石碑连成片,二,三十之多,一般地主赶不上,破四旧立四新时都给推倒了。张成章在村里威望特高,他一句话能要人命一条,我家邻居,陈家老二在村上乱来,他一句话,用驴驮着丟西山沟了,此后两家结仇。文革时期,大队开会批判地,富,反,坏,右,死陈二的四弟为报私仇,用门框木,朝张恩斌头上打去,张一举手,门框木断了二截,从此以后陈四在也不敢下手了。张思斌死后,葬在我村东山上,墓碑上写着,拳师张思斌之墓,徒儿徒孙立。

第二名拳师,朱道真,他代表作短拳,棍棒,七节鞭等,在我们村三队,住在村东南,徒儿徒孙几百人。

第三名拳师,方祥林,他的代表作是少林拳,少林刀、剑为主。他女儿少林刀打的最好。女孩子练武在我村不少见,我们班一女孩子与男孩子闹着玩,一出手,一拳打下,男孩子痛了半天。方祥林也是三队人,住我家南边,三,四队紧相连,夏天乘凉都在他家东池塘边,后来他盖屋把四队的一条通道阻住了,大家意见很大,不久他病重卧床而死,个子不高,少林拳打的出色。

武术之乡 :文/徐敬军

这三个拳师,功夫都了不得,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虽然一个村三个师傅,但他们互容、互尊、互敬互不拆台,各自发挥特长,不唯我独尊。练拳先做人,练功先修身,无德之人莫练拳,拳道即仁道,练拳首先是自卫,强身健体,练拳后,遇事动囗不动手,练拳目的是济弱扶贫!

每过大年,他们三个拳师组成一个团队,代表村里,到公社演出,受到村里大人小孩喜欢,开场时,徒弟徒孙们都把自己拿手活,表演给大家看,然后三个师傅上场亮相,白发如雪的张师傅,有大侠风范,朱师傅小张师傅几岁,但拳法功底了不得,方师傅最小,个子也小,但小巧灵活,旋风脚那个漂亮,一片叫好,他女儿的少林刀,非常靓眼。

一次演出时,杀出了一匹黑马梁小六,他与我同岁,小时同住一个院,他一上台,轰动全村,谁也不知他会拳,谁也不知他向三位师傅学过拳,一招一试把大家惊住了,招招见功,步步生风,真是后来居上。他拿手的弹指碎酒瓶,让台下观众欢呼声一片!他日夜不停练三年,冬练三九,夏练三暑,练拳时从不外露,功夫不负有心人!

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练功夫能吃苦的人越来越少,人很现实,心亦浮躁。拳师已去,武术之乡大名现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过去的武术之乡叫人留恋!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2-10-10 00:40

    现在习武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当今法治社会,人们觉得习武沒大用处了。但武术在部队还是很吃香的。再加上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人们想有那时间不如多掙点钱实在,毕竞发展太快了。但武术是中国文化瑰宝,是必需发展传承下去的。这个矛盾只有相关部门解决了。大作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