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至今铭翠瑾——渊德公韩棱任邳州

遗爱至今铭翠瑾——渊德公韩棱任邳州

在邳州峄阳山(今巨山)之阳,古代一直有一座庙宇,叫“渊德公庙”。庙中供奉着的“渊德公”是何许神也?原来他就是2004年被河南平顶山市列为“鹰城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汉朝章帝年间的下邳令韩棱。《后汉书》有《韩棱传》。

韩棱,字伯师,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颍川舞阳(今舞钢市庙街乡大韩庄)人。世为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韩棱4岁时丧父,他孝母抚弟,以孝敬称颂乡里。年长以后,将父亲遗留下来的数百万家产分给族内兄弟,乡人对他更加高看。他先在本郡做功曹,太守葛兴因患中风,不能理政,韩棱代他管事两年,发出的政令没有人敢违抗。后因有人告状,皇帝派人查验,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病情,越职专权,于是就限制他不准做官。后来汉明帝知道了韩棱的才能,特别下诏赦免了他。从此韩棱接受征召出来做官,先后五次升迁,做到尚书令。

汉和帝幼年即位,窦太后临朝执政。窦太后的兄长、侍中窦宪派人在洛阳上东门刺杀了齐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主管官员畏惧窦宪的权势,都推诿说,大概是刘畅的兄弟干的。韩棱却上奏章,认为凶手就在京师,不应舍近求远,那样只会被奸人嘲笑。窦太后大怒,以此责备韩棱,韩棱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查明凶手,果然和韩棱的说法一致。窦宪惊恐,向窦太后要求窦宪带兵出击匈奴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太后不从。后来窦宪把匈奴赶到漠北,立了大功,恢复了大将军职位,威震天下,又屯兵武威。皇帝到长安西边祭典园陵,下诏书让窦宪到长安和皇帝车驾会合。窦宪入京时,尚书以下官员商议要向窦宪下拜,并称“万岁”。韩棱坚决反对,后取消了这个动议。

韩棱晚年为南阳太守。他执纪严明,施法公平,严厉揭露和打击奸盗,郡中权贵十分震恐。几年后,被征召人朝任太仆。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8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次年(公元99年)逝世,葬于故里。今舞钢市庙街乡大韩庄西北老金山下有韩棱墓。

韩棱与邳州的渊源应该是他年轻的时候即汉章帝年间,任下邳令。据《东观记》记载:“棱除下邳令,视事末期,吏民爱慕。”封建社会百姓一般对新官寄予很大期望,接着是失望,最后在骂声中滚蛋。韩棱在任职末期获得吏民爱慕,说明他是确实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为名,不为利,干实事,不张扬。兢兢业业为邳州百姓办事,深得民心。素有扬善抑恶传统的邳州人,当然会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在峄阳山前建庙奠献。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咸丰《邳州志》中看到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梁彦中写的《渊德公庙碑》,从中可以看到邳州人对韩棱的崇拜。

韩棱为下邳令,“俗美而政异,邳人追思,立庙奉祀,迄今不废”。 “凡我吏民,值水旱灾厉,咸往祷而辄应。”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大构祠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东汉章帝曾赐给他龙泉宝剑,并亲自写上“韩棱楚龙渊”几个字。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宋朝皇帝因此进一步封韩棱为“渊德公”,并下诏立碑记其事迹。碑文更记录了一些无稽可考的故事:“他邑有冰雹之灾,邑独不雹。大臣上其事,征尚书。肃宗(章帝)赐以宝剑”。碑文上更有离奇的传说:“后事(汉)和帝,位至司空。故老相(韩棱)传云:公平日不饮,一日侍上(皇帝)而醉,帝问故,公对曰:‘臣实今日降诞,邳人其或奠献,所以若此。’遣使验之,果然。”

明朝邳州进士索承学有《渊德公祠》一诗称赞韩棱:“韩公古庙峄山前,老树凌空数百年。遗爱至今铭翠瑾,寿觞犹自荐黄钱。楼台金碧还依旧,像貌衣冠尚俨然。两汉陵墓几其燹,剩看衰草栖寒烟。”

民间的老百姓更把韩棱神化了,邳州民间故事传说《渊德公求雨》说:东汉元和年间,下邳大旱,韩棱带领百姓向龙王求雨,连续多日没有结果。最后韩棱向玉皇大帝写状纸,状告龙王。在峄阳山垛起干柴,亲自点燃。毫不犹豫投身烈火,为民求雨,感动天地,当日旱情解除。这当然是神化,但韩棱忠君爱民,百姓当然不断颂扬,不断神化。终于成为“渊德公”神了。“邑独不雹”也好,“投火求雨”也好,只不过是神话传说罢了。查遍邳州历史,历代《邳州志》中确实找不出韩棱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也说明韩棱只是一心想着老百姓,默默为老百姓办应该办的实事,人们就不会忘记的。还是明朝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说得好:“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在封建社会韩棱这样的官非常少有,无怪乎千年后邳州人仍祭祀不断。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