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邳州博物馆

走进邳州博物馆

邳州在距今约40万年前,草木丰茂、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那时,这里不仅有鹿、獐、犀牛等食草动物大量存在,豺狼虎豹等食肉动物出没其间,还有成群的大象在悠闲地散步。

邳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各类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等,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数十件,以大墩子彩陶和大象牙化石闻名全国。为妥善保护好这些文物并向世人展示,邳州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邳州博物馆,2005年建成开馆。新博物馆由东南大学新汉风建筑专家设计,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为古朴凝重的汉代风格。

博物馆对面是锦绣广场。四角所立四个恢宏大气的中华世纪柱,是从中国古建筑斗拱造型变化而来,酷似繁体的中华的“華”字,既喻指“国之栋梁”,又符合“九五之尊”的建筑美学原则。邳州博物馆作为汉文化系列建筑之一,与位于锦绣广场西侧的邳州图书馆相得益彰,造型分别汲取了大汉王朝武官和文官帽子的意念。

    走进融原始意境和古韵流芳于一体的邳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象牙,这是邳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享有“亚洲象牙化石之王”美誉。1989年在邳州中运河段出土,长度为3.66米。经过专家鉴定,这尊象牙的主人是现代非洲象和印度象的祖先,名字叫做纳玛象。由于冰川影响,这些大的动物渐渐不适宜在此生存,有的南迁,有的死在这个地区,沧海桑田,它们被埋沉在地下,就变成了化石。邳州迄今为止共出土象牙化石19枚。现在,我们只能从这些珍贵的遗存里遥想当年的邳州大地,存在着繁茂的大森林。

这是古邳文明的序厅,介绍了邳州的历史沿革。这是一幅《邳州历史沿革表》,大体说来邳州的历史沿革可分为5个时期。一是从公元前21世纪奚仲建立邳国开始,到公元前11世纪的夏商时期,属古邳国。二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属徐国。三是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下邳郡或下邳县。四是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属邳州。五是1992年邳县撤县建市,成立邳州市。

为什么叫邳州,“邳”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这得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奚仲建立邳国,这是“邳”字作为地名的最早来源。在甲骨文中,“邳”字写作“丕”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指鸟飞翔在天空中留下的美好影子。在古代,“丕”还用来表示花萼,也就是包在花朵外面的绿色被片。郭沫若解释说:“‘丕’字像花的子房,子房成熟必然膨大,用来表示大,成为假借字。”所以,邳州的“丕”表示广大和伟大。奚仲的领地取名为“丕”,也就是广大的疆土之意。当时的奚仲邳国疆域,比现在邳州范围要大得多,大体上西邻大彭氏国(今徐州),北接薛地(山东薛城),东近东夷(东海海岸线),南靠淮夷(今淮河中下游)。邳人和夷人常常混合居住。邳国基业大,势力强,对夏王朝起到支柱作用。1951年山东枣庄出土了周代的一个缶,也就是大酒罐,上面刻着“不白”两个字,实际是“邳伯”。古代封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邳伯,即是邳国的君主被封为伯爵。现在所用的邳州的“邳”字,加上了耳朵旁,这个耳朵旁是从都邑的“邑”字演化而来,所以,邳州地名的真正含义就是——美好广大的都城。

展厅共分两大部分:古邳文明和长河余音。

 

第一展厅——古邳文明

 

古邳文明展厅由史前文明和青铜文明两大部分组成。

史前文明

    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邳州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后,邳州出现了大墩子、刘林、梁王城等史前部落,创造出绚丽夺目的彩陶文化,成为黄淮平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耸起邳州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这里共展出各类石器、玉器、骨器、彩陶器等文物300多件。

石器  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在自然界中,人是唯一会制造工具的动物,所以看似粗糙的石器迸发出的却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新石器时代,人们把石头磨制成一定的形状,磨光表面,磨出锋利的刃,还发明了切割和钻孔技术。石器不仅具有生产生活的实用功能,同时已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光滑、对称、弧线、圆孔等美学要素都可以在一件普通的石器中得到完美的组合及和谐的体现。所以原始石器证明一个著名的定理:劳动创造了美!

骨器  史前时期,我们的先民用梅花鹿、野猪和獐子等动物的骨和角做成各类工具和装饰品。他们心灵手巧且非常爱美,在大墩子遗址中,还发现过8枚骨针和一些骨椎,这些都是生活或医疗用具。

獐牙勾形器  是用獐的獠牙做成的一种割勾复合工具。远古时期,先民们每次打败猛兽,就要把它的獠牙拔下以用来夸耀和纪念,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观念。只要携带动物身上最厉害的东西,就可以对它产生控制力,甚至变成像这类动物一样勇猛无敌的人。在大汶口和大墩子的许多墓葬中,都发现随葬的獐牙或獐牙勾形器。能够佩戴这种器件的人一般生前地位显赫,是巫师或部落首领之类的人物。

彩陶  是距今5000多年前先进文化的代表。彩陶的烧制需要900到1000度的高温。大墩子和刘林遗址出土的彩陶,有盆、钵、水壶等,色彩炫丽,技法精巧,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这些彩陶,或由红黑白三色组成,彩绘风格类似于仰韶彩陶,或者直接由黑红两色画成网纹图案,具有浓厚的东夷文化风格,彩陶中的花纹是东夷人崇拜太阳的象征。

大墩子遗址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邳州市四户镇,遗址高出地面4.5米。从1960年到1976年,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考古队先后三次前来发掘,共挖掘墓葬554座,获得6000余件器物,经测定为距今4500年——6000年之间。从中出土的陶房子模型、骨匕首、鹿角镰、鹰嘴镐、彩陶等多次出国巡展。这里有一件特别有趣的艺术品,是一只正趴在窝里生蛋的陶鸡,与我们现代的母鸡非常相像!另外,大墩子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以人殉葬的残酷习俗,还出土了一些装有粟米的陶罐,说明在6000年以前,大墩子先民已经从游猎为主迈进了农耕时代。

刘林遗址  是一处外围有古河道环绕的大型原始社会公墓,位于邳州戴庄镇,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国内罕见,因此被称为江淮地区古代文明的摇篮。这里进行过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经探测,处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6200—5500年左右。

梁王城遗址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邳州戴庄镇。这里出土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骨器和琉璃器共1000多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地下的一个房屋里发现了六具非正常死亡人骨,这些人骨叠加在一起,以女性为主体,老少都有。考古学家推测,是部落间打仗,男子在外面应敌,妇女和儿童躲在屋里,但最终还是罹难。这个场面见证了当年的部落冲突。

此外,在梁王城遗址还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梁王城城址,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

青铜文明

前面介绍了邳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期,是以大墩子、刘林以及梁王城三处遗址群所发掘的彩陶文化为标志的。接下来是邳州历史上第二个文化高峰期,它定格在春秋战国时代,以青铜器为标志。夏商时期奚仲建立古邳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和徐、吴、齐、楚等诸侯国逐鹿邳州大地,创造了不同凡响的青铜文化。粱王城遗址以及周围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九女墩出土的兽形鼎,在全国独一无二,是邳州青铜器的代表作。

在邳州出土的形形色色的青铜器中,除了觚、爵、盆、炉等典型器物以及斧子、镰刀、凿、锛等农业生产用具外,还有一种打击乐器编钟和编磬,这是当时贵族阶层专用的礼仪用品。从九女墩出土的编钟,造型古朴,色泽凝重,音色清脆,在我国音乐和冶铸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商周时期,有两件事可称为国家大事,一是祭祀,一是打仗。这两件事都需要青铜器,尤其是青铜兵器。作为每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统治者把最先进的铸造技术和工艺技术都运用在兵器制造上。邳州九女墩出土的青铜兵器制作精良,数量巨大,在三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泛着冷月一样的寒光。

九女墩墓葬  青铜文明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九女墩墓葬中。九女墩位于邳州戴庄镇境内,那里分布着十多个封土墩墓葬,相传是梁王九个女儿的坟堆。经过对其中2号和3号墓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有殉葬人、礼乐器和车马兵器,还有纹饰精美的玉器和大量装饰品。考古学家还在墓室的四壁上发现涂有一层耀眼的红泥浆,相当于今天的墙漆,非常华美和富丽堂皇。专家们考证:这些墓葬群是春秋晚期地位极高的徐国王族墓葬。

 

第二展厅——长河余音

 

夏商以来,历代王朝在邳州建国,设郡,立县。数千年峥嵘岁月,留下无数文化宝藏。邳州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汉代墓葬,记录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和生产生活情况,其中最特别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六朝石刻一起被誉为“江苏三宝”。隋唐宋元以来,贯通南北、沟通长江黄河流域的京杭大运河把邳州变为水运枢纽,商贾云集,樯桅林立,把邳州封建时代最后的繁华投射在运河的波光灯影中。

长河余音展厅展示内容包括邳州汉画像石、汉代铜镜、汉代陶佣、唐三彩、汉代玉器和明清瓷器等,体现了邳州人民创造的各类文物珍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汉画像石  是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雕刻在墓室、棺、墓阕上的石刻艺术品。邳州汉画像石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地域特色,造型夸张,形神兼备,生动反映了汉代生产劳动、生活、崇拜信仰等各方面内容,题材有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这里展出的是其中一部分,有门吏图、迎宾图、宴饮图、车马出行图等。车夫山镇是我市汉画像石出土最集中的区域。

铜镜  说起铜镜,人们不禁想起唐太宗李世民那句铜镜可以“正衣冠,知兴替,知得失”的名言。这里展出的大多是汉代铜镜,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最为普遍。

陶俑  作为一种替身,汉代以来陶俑被大量用做殉葬品,从而代替了商周时期以活人为殉葬品的惨烈习俗。邳州陶俑造型古朴厚重,表情生动活泼,生活情趣浓郁,既有男女侍者、文吏,也有百戏和劳动俑。

庄园经济  在邳州汉墓群中,发掘最多最普遍的器具是汉代陶罐。西汉时期,大庄园经济的发展,促使埋葬制度在随葬品方面出现了重大变革,官僚贵族从以各种珍贵器物实物陪葬逐渐转变为用各种陶器随葬。房屋、猪圈、田地、楼阁、猪、狗、羊等等都被制作成大批陶质模型放到墓里,这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蓝本。

唐三彩  是唐代盛行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造型饱满色泽鲜丽,是古代陶器中最为绚丽的艺术品。

汉代玉器  汉代玉器制作蒸蒸日上,人们生前以配玉为美,相信死后用玉可以让肉体保持永生,所以出现了大量的装饰玉、陈设玉和礼仪玉。

明清瓷器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彩釉品种丰富多彩,青花瓷器成为主流。明代彩绘大多取材于锦缎,非常古美。清代瓷器深切反映社会生活,人文气息浓郁。馆藏瓷器精品代表了明清时期的时代风貌。

博物馆里的宝贝,展示了邳州六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历史馈赠于今天并延续到明天的珍贵遗产。博物馆之旅,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精彩的视觉享受,还有对邳州这片厚土的了解、关注和热爱。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