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史话(4)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邳州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政府不敢在提“禁烟”,于是,在侵略者的庇护和清政府的默许下,外国的鸦片贩子更加肆无忌惮地把大量鸦片贩运到中国倾销。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当时,邳州吸食鸦片的人达数千。鸦片的输入,造成大量白银外流。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清政府里有些官员建议自己种植罂粟炮制土烟(即鸦片)的办法,用来抵制鸦片的输入,减少白银的外流。在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下,罂粟的种植在邳州一带蔓延开啦。鸦片的泛滥,曾引起地方官员的重视,他们成立了戒烟局,查禁一些鸦片出售单位,收缴烟具,配制戒烟药丸,采取了戒烟措施,收到了一定戒烟效果。但是,对社会的震慑力不大,禁烟活动长期处于劝而不戒,禁而不止的状态。

清朝的捻军农民起义,从1858年(咸丰8年)至1867年(同治6年)先后十次来邳州,在滩上、官湖、加口、窑湾、旧城、龙池等地碾转奔袭与清军作战。1859年4月,捻军第三次来邳,在旧城杀死清朝巡检官费樾,1861年5月,捻军第六次来邳,攻占滩上,杀死加口讯把总武占魁。9月,在大滩捻军数万人与清保用知府窦元灏、参将于殿甲率领的清军、地方团练激战两昼夜,歼灭清军1000多人。窦元灏、于殿甲在这次激战中身亡。1865年1月僧格林沁亲王率骑兵来邳剿捻军,捻军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术,千里驰骋避敌锋芒,从官湖回击于新安镇,走郯城回山东曹州,把清军引至菏泽高楼寨附近,击毙僧格林沁,歼灭一支清军主力骑兵。1866年5月4日,捻军第十次来邳,首领任化邦(太平天国封鲁王)、赖文光(原太平天国遵王)等率军来邳,攻陷龙池、炮车等地,歼灭一批团练,后经睢宁攻陷宿迁县城。

声势浩大的捻军起义,直接威胁清朝政府,特别是捻军与太平军联合之后、清政府更视捻军为大敌为了扑灭这支农民革命武装,经皇帝派遣的总兵以上的大臣就有24个,其中钦差大臣有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胜保、袁甲三、周天爵等6人。他们除直接指挥亲军和各州府县的清军外,还到处办团练,利用豪绅地主武装剿灭捻军。邳州的郇家楼(现在属于新沂市)、官湖、岔河、滩上、新河、炮车、龙池等地豪绅地主纷纷办起团练,筑村寨、哇圩壕,抗拒捻军,配合清军“围剿捻军”,在战斗中被捻军杀死的团练长,练丁就有400多人,保用知府窦元灏是郇家楼大地主,他率团练在大滩战斗中,他同他的家族中9人被捻军杀死,朝廷追赠他为大仆寺卿,赏给云骑尉袭职。他的父亲窦象彝、弟弟窦元浑等10多人也受到朝廷的封赏,就连他仅出生6个月的儿子窦鸿年也袭职云骑尉。

 

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邳州

19世纪70年度,洋务派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办了一批与民用有关的缫丝企业。曾国藩、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提倡栽桑养蚕,并发给各县大量桑苗让农民领种。我市农民自汉代以来就有养蚕习惯,这次又扩大了桑田面积。每年夏季,各大城市的丝贩有很多来邳收购丝。我市也有不少居民把生产的丝集中起来运往徐州、南京、苏州等地出售。这就大大促进了我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戊戌变法前的学校称为书院,我市有东徐书院(今在邳城镇)、峄阳书院(今在睢宁古邳镇)等。戊戌变法时,光绪帝下诏设立中小学堂;将峄阳书院改为峄阳初等小学堂。此后,学堂逐渐增多,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邳州共设学堂43所,其中高等小学堂11所。主要有官办的邳州圯上高等小学堂,民间集资办的官湖震东、宿山震亚、岔河荟萃、加口敬简等高等小学堂,同姓家族合资办的郇楼粹新、戴圩高等小学堂。其余33所为初等小学堂。这些小学堂大都是由私塾演变而来。初等小学堂学制为5年、高等小学堂学制为4年。教学内容废除了私塾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开设修身、国文、算数、体操等课程。1914年后,各小学一律用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作为教材。除学堂之外,还有塾馆几十所。教材仍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儒书,教法则沿用填鸭伴以背诵的管理办法,动则体罚,伤害少儿匪浅。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明令禁办或改良,但执行不力,徒居形式。

邳州的邮政事业兴办于1902年,截至辛亥革命前先在窑湾(今属新沂市)设二等邮政局,后在官湖、滩上、邳城、土山、八义集、旧城(今睢宁古邳)设邮政代办处。民国初,相继增设碾庄、八路、徐塘、倚宿、四户6个代办处,不久邳城设电报局,增加快信业务。

 

辛亥革命前后的邳州

1912年(民国元年)改邳州为邳县,属江苏省。邳城为县政府所在地。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由于邳县水旱等灾害年年发生,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不够食用,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手工业只有一些油坊、酒坊、规模很小,生产方式十分陈旧。铁业、木业都是个体经营,只能生产日常所用的家俱和农具。商业贸易以官湖、邳城、八义集、土山等集镇最为繁荣,经营者多为外省客籍商人。

官湖镇地处交通要塞,逐渐成为邳县商品集散的中心。清道光年间,由于居民苦于水灾匪患,乡绅刘振生倡议修圩。圩成后,又重整街道,并起会(每年旧历10月25日)兴集(每旬2.4.7.9)。从此,官湖的10月25日古会便名扬数省,河北、内蒙古的商人都纷纷赶来销售皮货。市面上店铺林立,各种字号应运而生。结队前来经商的很多,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要数河北的“冀州帮”,山东的“藤县帮”,“淮县帮”、安徽的“安徽帮”,陕西的“陕西帮”。有的还建立会馆,如“山西会馆”等。

官湖商户中仅注册的就有49家,楼房千余间,店员雇工达2000余人。经营的商品有棉纱、棉布、颜料、百广杂货、煤油、铁货、土布、药材、茶食、鞋帽、绸缎等,经营品种繁多,范围很广。著名的字号店有太泉永、裕丰典、锦丰焕、源兴永、广义丰、大德隆、汪德隆、隆盛远、恒盛公等。这些字号店,经营灵活,实力雄厚,有的分店散布数省。如大德隆中药店,店主经营有方,治店严谨,所售药材货真价实,生意日兴。大德隆药材皆从南京、上海等地购进,除售一般性的药草之外,还有很多地方罕见的贵重药材,如牛黄、羚角、犀角、海马、珍珠、麝香等。稀有的进口药材也较齐全,如高丽参、西洋参等。药店不仅零售,还兼批发,远销河南、安徽、山东等省。1938年,日本侵占官湖,药店遭到抢劫,一次就被用四辆大车拉走50多车中药材,由此,足见大德隆规模之大。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