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梦(王以太)

大学生、天之骄子,学子的桂冠,上大学那是人生的梦想。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家长就幻想着孩子有出息,上中学、上大学、出国留学。现在的人们也确实基本实现了这个梦想,很大一部分人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大学校门。不管是名牌的、普通的、专科的,但都是大学,都是可以学到知识,增长学问,混碗饭吃的。不过在不久前的过去,大学生那可是凤毛麟角的稀罕物,哪个村子里出个大学生,可是大新闻,大喜事。亲亲邻邻更感到脸上有光,心里骄傲,我的大学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里没有幼儿园,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里玩,有时挎个奋箕子薅草喂牲口。我常去玩的地方就是到后庄我大娘家,哪里近房多,玩的开心。有一次又去大娘家时,看到门口树下聚了不少人,只见一个下乡算命利用黄雀叨卦的游艺女人,正咵说黄雀叨卦如何灵验。我大娘家门口有一颗大槐树,中午歇晌时,大家都在树下休息拉呱。听算命女艺人一说,都信以为真,纷纷围着女艺人询长问短,看着笼子里的黄雀活蹦乱跳,大家的命运就好像寄托在它身上,于是都纷纷要求算命,结果一圈算下来,都各有所得,有的将要得利发财的,有的将会生子添孙的,有的故留悬念说将会有灾,但最后经艺人破解也能得到贵人相助而转运的。当然钱是要多给一点,最后算者皆有礼,人人都欢喜。我的大娘一时高兴,吧正在看热闹的我一把拽到她面前,指着我对女艺人说:“给这小孩也算一卦。”女艺人问:“多大啦?”“7岁,”大娘说。那时还未解放,村子里也无学校,我还未上学呢。只见女艺人手拿灵签,向黄雀“嘘”了一声,小鸟顿时活跃起来,在笼中窜上蹦下,来回跳动,女艺人将手中的薄竹片签在手中散开成扇形,凑到鸟笼的缝隙里,黄雀以为喂好吃的,便呼的飞下伸出小尖嘴把薄竹片签子叼下一片,艺人便将竹片签拿在手中看了一下,又把我打量一番,就念念有词道:“这个小孩真不让,大学毕业比人强。”谁也不知道签上写了什么,也无人验签,因为都不识字,任凭算命人乱说。以后我想那签上肯定写的都是吉利话,只是看人下菜碟,对号入座罢了。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听到好的结果,人们便欣喜的纷纷掏钱送银子,我大娘给人家多少酬钱,我并不知道,但我的大学梦便从那时就开始做了,至今也未忘记。更未忘记我大娘,是她给了我首次认识大学的机会,大娘很疼爱我,小时候特想去她家玩,到吃饭时也不想走,总能找个理由留下来。大娘和二哥心里明白,便说别走了,在这吃吧,我一听自然高兴趁机留下,等我娘喊我吃饭时,我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解放后,进入村里新开的小学校学习。接近大学梦则是我在八义集中学初中毕业的时候。八义集中学是个老学校,在八集街北门外往西不远处,再往西北不远便是八集火车站,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一流,教师队伍人才济济,在当时的邳县可是响当当的。文学老师焦成统、周唯一、王一平、李文治、理科金以太,音乐陈孝义,美术尹荣定,我二年级班时的主任彭滕华,都是名人。名师出高徒,学生的成绩也是全县数一数二的,邳县学生运动会多次在八中开。可惜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穷民也穷,吃不上饭。三年级毕业时,班主任李文治老师听说我未报考高中,便专门找我谈话:“根据你的成绩和表现,你应该报考高中,才有上大学的机会,可要把握住时机啊。”我说:“李老师,谢谢你的关心,我也想考高中,但上不起啊,家在农村,又无什么经济来源,初中好容易才上完,再上高中,那是无能为力了。”李老师无奈的摇了摇头,爱莫能助啊。我也深深的陷入了深思,记得在上初中过程中,家里实在困难,曾想辍学找活干,帮助家里,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当时正在大队任会记的以林哥听说后便关心道:“听说你不想上学了?还是应该上,将来才能有发展。”;和我一起考上初中的英之姑听说后也劝我要继续上学,随后我才打消了辍学的念头。艰难的度过了初中,现在再考高中,按照家里的情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考高中意味着将与大学失之交臂,也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考吧、考上也上不起,家里正在队里吃大锅饭,带不起煎饼,更何况还有学费等一堆开支,使人望而生畏,我只好忍痛放弃考高中。最后报了四个上学不要钱又管饭吃的专科学校,什么运师,建筑邮电等,结果被运师录取,从而走进了运河师范的校门。

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现在名叫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是国家名校,当时校长范季同是教育家、是学者、治学严谨、校风优良,学术气氛特别浓,给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极高,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大都当了人民教师,也有的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我记得大约1960年吧,徐荣街、岳明阜、李克银等五位同学被保送进入徐州师范学院深造,此事对大家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震动;上师范不是没出息,而是大有可为。从此大家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我也曾跃跃欲试,憧憬着未来的大学梦。

说来也巧,正当我在运师将要毕业的前夕,蒋介石要窜犯大陆了,时局一时紧张起来。那年夏天,运师突然开始征兵。据说在运师征兵只是在抗美援朝时征过一次兵,这是第二次。当兵是朝思暮想的好事,我踊跃地报了名,经过严格的体检,我们六二(3)班有20多人报名,结果只验上四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和张振德同学分到了公安部队就是现在的武警部队,贾书明、图克怀去了解放军。高兴呵、立即整装待发、在大家的羡慕眼光中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进入了另一个大学校。

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后。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了电大,但都是在周六、周日上课,我家在农村,又有承包地,周末必须回家种地,也无暇上电大,只好放弃。那是一次很难得的实现大学梦的机会,因客观条件限制也就无缘了,只能放弃。

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经济上也逐步有了好转,便准备实现另一个梦想,游历大好河山,过去只有在课本上、地图上看到的山川河流,我要亲眼看一看。于是提起行装,跟着旅游团,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领略了美丽的边疆风情。北上广、港澳台、祖国的东西南北、甚至国外,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一游八年,告一段落,不想跑了,便又转入了一个才知道不久的邳州老年大学。这才真正实现了我的大学梦。

邳州老年大学是个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座落在邳州市民广场活动中心东侧的四层大楼里,老师队伍齐全,34个班级的学生近2000人,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再给插上科学知识的翅膀、会将能更好的发挥余热。既学到了知识,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就我所在的文学班来说吧,大家都喜欢文学,但真要写点什么就困难了。眼高手低,说的容易,做的难。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都能学着写了点东西,虽不得心应手,但也勉强为之,好多学生甚至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了不少作品,有好几个老学员如吕道森、高锡球、胡霞等都已将自己的作品集结出书了。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也从基本功学起,学理论、学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比如写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要有韵、有对仗、有平仄。尤其是平仄,过去从未听说过,学了好一阵子才算勉强掌握,虽仍不熟练。但可以学着写一些了,而且也陆续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诗作和文章。虽然肤浅,但对我来说可是进步啊,有了成就感。虽然不是“江草红花”也不至于完全是“废料。”当然有此提高和收获应当感谢邳州老年大学,感谢周浮五老师、陈百楼老师的悉心教学,感谢文学班吕道森等老学员的热情帮助,他们终于成就了我学习文学诗词的理想,实现了我曾经追求过的大学梦。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