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下邳行状考(李修运、许贯中)

米芾下邳行状考(李修运、许贯中)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在邳任上一年多的时间,《乾隆邳州志》、《民国襄阳县志》等书对他在邳的形状均有简略记载。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徙襄阳。工书,蓄王、谢真迹、右军紫金石砚。知无为军,见奇石,惊喜曰:“我当兄视之。”袍笏再拜,呼为“石丈人”,故人以“米颠”称。上(宋徽宗)瑶林殿张绢画,召书之,元章反系袍袖,便捷落笔,如云龙飞舞,顾上曰:“奇绝陛下。”上大喜,厚赐,除书学博士。上召书艮岳大屏,左右宣取笔砚,上指御案端砚,使就之书,成,捧砚跪请曰:“此砚经赐臣濡染,不看复进。”上大笑,赐之,舞蹈以谢,抱负趋出,余墨沾渍袍袖,喜见颜色。上顾谓蔡京曰:“颠名不虚得也。”未几,召为书画学博士。寻,擢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弥年痬生,上书谢事,不允。未卒先一月,区处家事,作亲朋别书,尽毁其所好书画奇物,造香楠木棺,饮食坐卧,书判其中。前七日,不茹荤,更衣沐浴,焚香请坐。及期,召郡僚,举拂示曰:“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合掌而逝,年五十有七。大观三年,葬于丹阳长山下,蔡肇为撰墓志。

从上述中,我们大概知道,米芾死在了邳州任上。

荣宝斋《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中的“米芾年表”叙述更为详尽。大观元年(1107年)十二月,蔡京为太尉,这时米芾任书画博士。大抵在七月份,米芾升为礼部员外郎,还未上任,就有人上书弹劾他,说他“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皇上于是下旨罢了他的员外郎,遂出知淮阳军。在淮阳军任上,书《崇国公墓志铭》,作《腊雪帖》、《公衮帖》和《广帅帖》。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蔡京进太师。这年开春,米芾上奏章,称自己有传染病不能履职,欲辞去淮阳军一职,不允。到这年三月份,他卒于军廨。

在中国历史上,“军”曾为行政区划的名称,置于北宋年间。《宋史·地理志》:置全国为十八路,下设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下邳为淮阳军,领有下邳(含今睢宁县境)和宿迁二县。淮阳军与州同级,先后隶属于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治所在下邳城(遗址在今睢宁县古邳镇)。淮阳军作为北宋行政区域,历太宗至徽宗诸朝,为时143年。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其地入金,淮阳军复改邳州。知淮阳军事者,史志可稽,凡十二人,米芾居最后。

米襄阳在邳为官仅为一年有余,颇有政声。作为书法名家,米芾书法动静结合,飘逸超迈,沉着古雅,用功最深,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他所书与邳州有关的帖子和在邳所书的若干帖子,在书法史上地位确实是举足轻重的。

《苏太简参政贴》。这件“参政帖”是米芾为苏太简参政家鉴定书画的记录,虽仅有三行,但写得十分精到,结体紧密,笔法内敛,趋于丰肥,转折处以流便的圆转笔法取代方折笔,随笔写来,然有一种沉着飞扬的神韵,其姿媚处颇得二王的笔韵。此帖与《苕溪诗帖》等俱为其中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品。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芾记。”米芾去苏太简家鉴赏书画,是时苏参政已去世,只能是苏太简的儿子请米芾前往家中鉴赏的。问题是:苏太简家的藏品多数盖有“邳公之后四代相印”之章,这里存疑有二:一、苏太简就是邳公之后吗?考证不得。二、是苏太简收藏到了“邳公之后”的藏品?那“邳公”究竟为何人?苏易简(958—997)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k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状元。主要作品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从上述苏太简的简历里,似乎看不出此人是“邳公之后”的依据。

   《公衮帖》。米芾此帖为致曾纡(字公衮)书札,是米芾生涯之末在邳州的作品,在此可以看出笔迹中苍老的痕迹,就「衰老」二字而言,「老」字就老练许多,「东归」二字亦如枯树枝,枝枝瘦劲无比。“芾顿首。衰老拖曳,损病在假,浩然欲归残残水,不可。趁开春定谢事东归也。便介来问讯取书,执笔念无人可作书,永怀君子。碑诏一本奉寄。侍奉外千万加爱加爱。芾顿首。公衮人英。十一日。”

俗语云:人之将死,其言善哉,何况米知州本是善人。我读此札,潸然而泪下。

   《广帅帖》。为米芾致王涣之书札,作于大观元年(1107)之初。书札云:“大观二十五日瑞墨斋告(假)中,芾皇恐顿首上启,广帅内阁侍郎台坐。递中拜教,审神相岂弟,台候万福。芾衰老,十日九假,旦夕丐襄阳,是为画绣。我公久淹外,谁肯引手?盖科名物望,高来则无着处。可依元度乞越,自安佳也。老友无隐,不备。芾顿首再拜。”王涣之自崇宁初(1103)被贬,至此已历多年,自感衰老的米芾,仍然牵挂着王涣之“久淹外,谁肯引手?”同时安慰老友,建议向上乞求告老还乡,安度岁月,可谓是关怀备至。

“我公久淹留外地,谁肯引手?”殷殷之情,溢于言表。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常山县章舍人,王介第四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登进士甲科。曾任杭州教授、上颖知县,升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授宝文阁直学士。后因病调至安徽亳州,任明道官提举。宣和六年(1124)病故,终年65岁。涣之生性淡泊,恬于仕进,常言:“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君子之交淡如水,王涣之与米芾之间真诚坦荡、朴实无华的朋友情谊,充满了文人雅士的书卷气息,清香悠远,绵延久长,令人心生向往。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