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仁 航 年 谱 (1881-1938): 程荣华 、崔学法

刘 仁 航 年 谱 (1881-1938): 程荣华 、崔学法

1881年(清光绪七年)   1岁

农历四月十五日午时,刘仁航出生于江苏邳州坊上村(今属官湖镇)。

刘仁航,乳名登瀛,自谓“入泮前仍用之”。游学江南,读谭嗣同《仁学》,更名“仁航”。东渡学佛,得法号“灵华”。晚年考察印度与东南亚诸国归来,别号“坤化博士”。据《官湖坊上刘氏族谱》,仁航为汉高祖刘邦第七十二世,邳州刘氏第二十世,“族祖刘启”(西汉景帝)。自述“我名刘登瀛,新邳城南乡,过河二里余,村名坊上庄。光绪七年生,母族滩上杨。先父讳思九,书痴名颇彰。”(《归唁邳县乱灾文》)母杨氏,邳州滩上人。父思九公,地方塾师。同胞有三,仁航居长,弟升瀛,妹劲梅。少时家贫苦饥,“先父初亡时,我幼弟婴儿,梅妹尚未生,家贫每苦饥。我助母力田,汝(弟)常号泣随。推车乍翻壑,刈豆久成胝。覆斗伴夜读,扫叶供晨炊。”(《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

邳州,古称下邳,坊上村位于州城(今邳州市邳城镇)东南隅,依山傍水,“门临沂水,城接泗流,窗对艾山,县邻滕邹峄费,而叔辈常沽兰陵之酒,盖闻有荀卿墓云。吾邳距邹鲁仅数百里地,风俗不甚相远。近圣居而沐教泽,他人未必过我。”(《孔孟大同小康学案卷一》)

1883年(光绪九年)   3岁

刘仁航自幼天资聪慧,“三岁能认读全村春联”(《刘氏族谱·邳州刘氏先贤录》)。仁航“自惟中人资,下愚尚非是”(《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当是谦卑之词。

1884年(光绪十年)   4岁

刘仁航从母亲杨氏学《千家诗》。据仁航回忆:“记得阿娘教我诗,纷纷节雨杏花时。‘天街’两句浑忘却,一部‘ 千家 ’十日思。”(《在古唐村见“登瀛”匾额作回想诗》,仁航自注:登瀛,此我乳名,入泮前仍用之。而晋祠大街乃书此二字,系乾隆年匾也。)

1885年(光绪十一年)   5岁

刘仁航从父思九公受启蒙教育,读“五经古文章”。据仁航回忆:“五龄从父识之无,渐念诗书诵典谟。个物团团车毂样,先天八卦共河图。”(《在古唐村见“登瀛”匾额作回想诗》)“之”与“无”,指简单易识之字,语出白居易《与元九书》。典谟,《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等篇目的并称。先天、八卦与河图,则指《周易》中的基本图形,其状皆为圆形,即“团团车毂样”。

父亲的启蒙教育对刘仁航的一生影响极大。“母言父遗志,饿死守书帷。”(《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仁航幼承父训,发愤苦读,后来终于成学。

1888年(光绪十四年)   8岁

据《邳州刘氏先贤录》:刘仁航自八岁起,师从睢宁名师周祥骏读四书五经。对此有人提出商榷(见宋庆阳先生《近代徐州文化的双子星座——周祥骏与刘仁航关系考》,载《徐州史志》2013年第一期)。不过,《更生斋全集》所收周祥骏《与仁航生》及《赠仁航生》诗文多篇,又难以解释。《赠仁航生》诗中,周祥骏再三以“生”称之,显然系师生关系。姑且从之。

至于仁航受业时间,据陈剑彤先生《周祥骏年事》(《徐州文史资料》第二十期),1892年壬辰(光绪十八年),“是年于家设馆”,仁航为其弟子之一。其时仁航十二岁而非八岁,宋庆阳先生所言甚是。“以睢僻左,治新学者盛于他邑,革新后峥嵘崛起者,大率君之弟子。”(张伯英《周仲穆墓志铭》)仁航幼年得名师启迪,受益非浅。

1889年(光绪十五年)   9岁

刘仁航应童子试。据仁航自述:“我自五岁读四书五经,九岁应童子试。”(《孔孟大同小康学案卷一》)又云:“九岁应州试,邓官闹炸场。”(《归唁邳县乱灾文》)州试即指童子试,科学时代设立的童子科目,应试合格者为生员,即所谓“文庠生”。邓官,指时任知州的邓赓元。“同考许福田,神童名共扬。”(同前)然而此次并未考中。

1892年(光绪十八年)    12岁

父思九公病逝,刘仁航自述:“十二州终覆,父病殉考场。”(《归唁邳县乱灾文》)又云:“家贫几废读,上学在北场。恩师黄星海,纪念永不忘。”黄星海,邳州官湖镇小黄场人,光绪贡生,曾在坊上村设馆授徒,其后主持东徐书院达五年之久。

是年刘仁航入读东徐书院(院址在邳城学宫东),“书院上义学,李先生桂堂,暑夜为盖衣,性情称温良。”他念念不忘的又一位恩师李桂堂,邳州议堂镇小李庄人,廪生,也曾主讲东徐书院。两位名师之外,刘仁航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位学官,“西学闵师台,弨侯名彤章”。闵彤章,吴县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邳州训导,为士林所称道。弨侯,“弨”由“彤”字而来,《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毛传:“弨,弛也。”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16岁

刘仁航再应童子试,考中文庠生,后补廪生。

据仁航自述:“十六为秀才,师友喜洋洋。”(《归唁邳县乱灾文》)又云:“十六游泮水,颇为程朱动。”(《我对于女性观之变化及决定》)秀才为明清时府州县学生员的通称,应童子试合格者为生员,再经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廪膳生”(由公家供给膳食),通称廪生。古代学宫前有泮水,称学校为泮宫,入学为生员称“入泮”,也称“游泮”。

仁航又自述:“十六岁后习庄骚之学,兴问天之思”。按:“问天”与“天问”有别,王逸《<楚辞· 天问>序》:“《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天尊不可问,而仁航问之,可见其叛逆思想较屈原有过之。“兴觉世易天下之志”,则又在十年以后。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19岁

刘仁航负笈游学,入读云龙书院(徐州中学堂前身)。仁航自述“十九旅徐郡”,又云“弱冠事四方,发挥男儿性”。(《我对于女性观之变化及决定》)即指此时。

国朝形势在此前此后发生巨变,一是戊戌变法(1898年,岁次戊戌),一是庚子之役(199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戊戌新学兴,变法首康梁”,“庚子遭国变,策论改学堂。”(《归唁邳县乱灾文》)两次国变对于刘仁航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神游理想国,梦读《大同书》。今世终须到,翻然火敝庐。”(《梦读南海康先生大同书》,时在戊戌以后)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22岁

刘仁航入读江南高等学堂。

江南高等学堂由南京钟山书院在创办于光绪二十二年的江南储才学堂并入后改建,校址在南京延龄巷门帘桥(今新街口与大行宫的中间。)刘仁航胞弟升瀛后来开设乐天书馆,即在门帘桥。《邳州刘氏先贤录》作“南京高等学堂”,不确。

“我游学江南,人疑隔重洋。”(《归唁邳县乱灾文》)彼时交通不便,游学江南,犹如远涉重洋。刘仁航的视野为之一变,“因读《仁学》书,深慕谭浏阳(嗣同)。孤子竟更名,遂名刘仁航。”(同前)

1904年(光绪三十年)    24岁

刘仁航于江南高等学堂毕业,入读上海广方言馆,专修英语。

上海广方言馆是上海第一所外国语言文学专科学校,由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设于同治二年(1863年)。除设有英文、法文、算学外、亦有地矿、金属、机械、船炮等工科科目。相对于京畿使用的官话,地方语言谓之“方言”,“广方言”就是推广方言的意思。清政府把外国语言当作“方言”,显然有点老大自居的傲慢。上海广方言馆培养了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学的中国学子。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25岁

刘仁航于上海广方言馆肄业,被选送入读两江师范学堂最速成科。

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筹建,1904年10月开学,校址在南京北极阁前。1906年易名“两江师范学堂”。分设

三科,即三年毕业的本科、二年毕业的速成科和一年毕业的最速成科,以培养高初两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学生分别由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按分配名额选送。

本年,刘仁航家乡邳州坊上村创立初等小学堂,校名“作新初等小学堂”,为民间集款公立,“年费二百余千”(古钱中间有孔,用绳索贯穿成串,一千钱为一贯,亦称一吊)。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26岁

刘仁航毕业于两江师范学堂最速成科。

此前一年(1905年),徐州道尹袁大化创设徐州劝学所(所址在徐州城东卫仓),本年徐属八州 县设立劝学所,劝学所设教育总董。同年10月,刘仁航被举为邳州劝学所教育总董兼视学。

据《邳州刘氏先贤录》:刘仁航任职劝学所期间,倡导创建文明新村,并在作新初等小学堂创办农民夜校,招收贫苦农民子弟入学。他创造一种识字方法,即让学生自制小木牌系于纽扣,上书当日学过的生字,便利随时随地认读,效果显著。他为作新小学堂题写的联语:“小学是大学之母,人民乃天下之王”,故乡民众传诵至今。

此时仁航幼年受业塾师周祥骏先生讲学睢宁昭义书院,传播革命思想。仁航常与交往,有《赠周仲穆》诗,称赞“西楚有周生,豪气郁峥嵘。矫矫人中虎,出言海岱惊。窃自比管葛,抵掌夜论兵。”此处“周生”之“生”,应为“先生”的省称。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先生或称一字》:古时“先生”二字,或称“先”,或称“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27岁

刘仁航与周祥骏先生共谋创兴“同乐兴华会”,已露端倪。(据郭爱棠《徐州续命饮》)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28岁

新年节时,刘仁航离邳前往苏州任教。“一年居姑苏”(《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本此。

1909年(宣统元年)     29岁

刘仁航执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中学。

10月,《民吁日报》在上海 创刊。这是于右任、谈善吾继《民呼日报》被查封之后创办的又一张宣传革命的报纸,报名取“民不敢声,惟有吁也”之意。因刊出《论中国之危机》、《锦齐铁道及远东和平》等文,发行四十八天,报馆即被日本驻沪总领事照会上海苏淞太道查封。刘仁航与江苏等四省学界李方漠等八百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外务部、民政部及苏淞太道:“上海《民吁报》因日领要挟,未讯先封,既失主权,复背报律,舆论哗然”,要求“先行启封,秉公核办,该报是否有罪,应按报律为出入”,以“保国权”、“伸舆论”。

 1910年(宣统二年)   30岁

刘仁航由上海移居南京,与妻子李云侠及母亲杨氏、胞弟登瀛、胞妹劲梅团聚。曾携弟妹随母游览北极阁、鸡鸣寺等景观。

若干年后仁航东渡归来,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巍巍北极阁,苍苍鸡鸣寺,当年携弟妹,随母时一至。山径与木荫,是母旧游地。江城好景物,一一经点志。景物犹自尔,我母竟长寐。”“愿建望母亭,长书报恩字。”(《念母所游处发愿弘报恩经》)

1911年(宣统三年岁次辛亥) 31岁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解体。是为辛亥革命。

本年,刘仁航在南京大病濒危。此后,仁航不断与疾病斗争,于是有《乐天却病法》和《乐天却病诗》相继问世。

1912年(民国元年) 32岁

1月1日,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部总长。

7月,刘仁航受蔡元培之邀,就任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校长(校址在今徐州市区公园巷),周祥骏先生受聘为国文讲习。“小住大彭墟,讲学教国民。”(《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即指此时。

“民国既建,改州为县。”(《邳志补》)此后邳州改称“邳县”。

1913年(民国二年) 33岁

12月,北洋军阀辫军头目张勋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张勋重占徐州后,与革命势力为敌,到处缉拿所谓“乱党”。

1914年(民国三年) 34岁

4月20日,张勋以“敛财招匪,潜通乱党”罪名,将七师国文讲习周祥骏先生逮捕入狱。5月10日杀害于徐州西门外。

事发后,张勋命辫子军包围学校,诬陷七师为“乱党”总部,欲加害于校长刘仁航。刘仁航适值赴宁开会幸免于难,辞职暂避苏州。

此前,周祥骏先生曾以《更生斋文稿》托付刘仁航印行,仁航复托友为印,经此变乱,稿亦亡失。仁航所托之友,近据宋庆阳先生考证,即为周祥骏先生忘年交、南社社友黄忏华。

本年,刘仁航所著《孔教辨惑》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1915年(民国四年) 35岁

刘仁航随考察团东渡日本,“君子楚囚脱,国士蜀碧新。避地走东海,桃源远帝秦。”(《筹设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

此处要为资助仁航东渡且在他青少年时代给予教养的吉庵公多书一笔。刘仁航在《族长吉庵公》诗中说:“族长吉庵公,无名之英雄。父执兼师友,教养我成童。学书与学剑,资我游海东。”诗题下自注曰:“我少失怙,受闵师弨侯、黄师星海之训,而朝夕十年同居,得读藏书为学者,乃吉庵公也。公名佑之,为清诸生,其女剑秋,现毕业美国为医博士,其子毕业东南大学。”

刘仁航在日本获悉母亲去世的噩耗,“一夕噩梦惊,遂为无母人。家国身世感,昊天何不仁。”他感叹自己有家有国而不能归去奔丧,“忡忡方寸乱,黯黯颜色焦。切切讴商声,凄凄吟梦谣。恻恻念蓼莪,哀哀诵大招。”(同前)幸而得遇禅师杨仁山(南京居士)大弟子桂柏华(江西南昌人),听其讲“入胎因果”及《起信论》,乃入佛门。仁航自述“三十后始深入佛海”,即指此时。

刘仁航的人生之路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生重大转折。东渡前从事教育工作,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东渡之初致力于法学,后来接受俄国无政府主义者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弃法学而“研究农村”。他说:“我从前在日本学法学,读到‘读法学书万卷,不如一爱字’就丧气了,去入托尔士太研究会,研究农村了。”(《老庄自然学案卷二》)托尔斯泰十五岁时也曾进大学,学了两年法律,他就弃去了,回乡间去做农民生活,最后成为耶教信徒和无政府主义者。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研究农村”亦即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刘仁航同那个时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在“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认为“西学”(或称新学)可以救中国,从此走上探求大同理想和创建大同新村的道路。

刘仁航在日本学习,兼通日文和英文,广泛接触日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将许多书籍翻译介绍到中国,此后陆续在上海出版发行。

1916年(民国五年) 36岁

刘仁航所译《身心调和法》(原著藤田灵斋),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因是子在《叙》中说:“刘子灵华,留学东瀛,专修哲学,曾执业藤田之门,亲受其教,悯国中病夫之多,惟知从事于病后之治疗,不知无病强健,固有自法,因译是书,介绍于国人。近一个世纪之后,此书由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和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又与国人见面。

1917年(民国六年) 37岁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上海《民国日报》陆续刊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

本年刘仁航由日本回国,出任江苏省视学。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产生强烈的反响。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认为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当时在中国社会知识阶层中,还有一些人,也在苦苦探索中国未来的出路,而对于十月革命则持不同的观点。刘仁航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为人民争得平权自由,是其可取的一面;但杀伐过重,流血过多,则不可取。他志在寻找一条“较俄国劳工专制为和缓的”,即不用暴力、不用流血而通往大同社会的理想道路。

据季方先生回忆:“俄国十月革命已宣告成功,而我国,袁世凯的帝制虽已取消,压在人民头上的仍然是封建军阀的统治。那时有些知识分子和政客,纷纷制造舆论,要求地方自治。”(季方回忆录:《刘仁航与地方自治》)于是,“中华模范自治讲习所”应运而生。这个讲习所是刘仁航在上海所创办的,登报征求学员,各县机关、学校、人民团体均可介绍参加,半年为期。

本年,刘仁航编著《乐天却病法》一卷和译著《身心强健秘诀》(原著藤田灵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1918年(民国七年) 38岁

刘仁航在上海继续主办“中华模范自治讲习所”。

8月,与太虚法师(现代名僧,法名唯心)、蒋作宾、章太炎、王一亭、陈元白等在上海组织觉社,发行“觉社丛书”,举办“佛学讲习会”。其要旨在于“内铸佛学真义,外融新学思潮,倡导整理僧制,轨正謬说邪论,护持大教,鼓吹僧学,以期建立人间佛教,觉导群伦”。

刘仁航视学江北,乃回邳县。“离乡十余年,城中忽已非。借问少年子,歧路认依稀。”(《邳县城中迷路》诗)“昔岁随阿母,踏冰晨入城。今从城外过,不闻母音声。”(《过城东芦汪》诗)因忆昔年正月春雪,“我母倚门送我游学,今我母墓木已拱矣,哀从中来,随口成章,不复知其为诗也。因学佛乃知报恩,故曾办此社(报恩佛社),编书万本传布全国云”。(《报恩佛社杂吟》诗前小序)

本年,刘仁航所译《苏克雷地教育》(又名《苏子论语》,原著苏克雷地)由乐天修养馆出版发行;《养气炼心北美瑜伽学说》(原著忽滑谷快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记忆力增进法》(原著 ××× )由文明书局出版发行。

1919年(民国八年) 39岁

刘仁航在上海继续主办“中华模范自治讲习所”。

同时,与丹阳马相伯(良)创办地方民众自治学会。马相伯时年八十有余,于民治学会开会时演说云:“你们要请一个人为你们剃头,人必曰我不会剃头,你找会剃的去。请一个人来修马脚,人必曰我不会修马脚,你请会修的去。这是何故?他知道剃头修马脚不学就不会不能。现在你请一个人去坐官,答应不能的人有么?人人想我恐怕可以的。咳!中国的官价值可想而知了,就是连个剃头修马脚的程度的人格,都不要的呀!”刘仁航称道马相伯先生说的痛快,照此看来中国官界的人格可想而知了。然而他们还说人民程度不够呢。不知何日官界才有反悟的日子。

本年春初,季方辞去江苏海门中学教职,赴上海中华模范自治讲习所学习。至秋季结业回到家乡,约志同道合者组织“海门地方自治研究会”,试从研究入手,逐步走到实行。在当时经济濒临破产的情况下,季方在海门办起了合作农场。

秋季,刘仁航专程归家省母墓。“我自离乡井,于兹十一年。”“我来拜阿母,不复识家门。白犬迎客吠,邻里指丘藩。”“园南伤心处,松林号悲风。隔坟唤阿母,泣血终耳聋。”(《舍宅田为观音庵开创邳县大同村福田院发愿文》)

本年邳县洪涝灾害严重,伤寒病流行,民不聊生,匪盗乱起。《归唁邳县乱灾文》即为刘仁航此次归来有感而作。

入冬,《东方大同学案》初稿撰成。据《本书编订意趣纲领》,“其动机乃遗老沈子培前辈,当俄赤军(前苏联红军)占领海参崴时,劝余著《佛教社会主义》一书,比下笔三星期,成孔老墨耶佛五卷。”

本年,刘仁航译述《近世美学》(原著高山林次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据刘悦笛先生考证,刘仁航译述本书,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美学”一词(《“美学”的汉语辞源发微和术语考辨》)。

1920年(民国九年) 40岁

冬,刘仁航于上海法租界乐天修养馆作《东方大同学案》总序。

总序开宗明义,直言其动机与背景:“俄国与我西北东三面毗连,已完全成为共产政府,成立苏维埃宪法废钱币者数年矣。吾国守旧之徒惊诧咋舌,奔走相告,好新少年益揶揄耸动之,相持愈急,各走极端,吾恐非人民之福也。”他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其势不可阻挡,“守旧之徒”与“好新少年”相持的结局,必将“各走极端”,爆发流血斗争,造成严重灾难。他又认为,“世界最大之患由于争杀”(《本书编订意趣纲领》),他要通过自己呕心沥血的著作,向世人展现一条有异于“俄国式”的非暴力之路。在他的意愿中,那条通往大同理想的道路,既可“与俄国式者并论”,又可避免杀伐流血的灾难,达到殊途而同归。

1921年(民国十年) 41岁

据《邳州刘氏先贤录》:山西督军阎锡山,“久慕刘仁航的才华,将他延聘到晋,任督军府参议”。刘仁航携妻与子赴任。

其妻李云侠,山东青州人。“云侠山东豪,意态胜男子。屡矜近圣居,独立无所倚。不耐事文学,聊记姓名耳。”云侠粗识文字,对丈夫仁航所作所为不理解,“笑我无事忙,刻苦何为尔?”(《云侠听讲新村组合互助团》诗)刘仁航乃作《答云侠,我非愿作诗》十二首,《又答云侠问我何故作诗》十三首。云侠在晋从仁航师兄受五戒,法名“常妙”。小儿希有,亦愿从母皈依,法名“常吉”。仁航有《赠坤母李云侠》诗,称“李生秀贞孝且贤”,“善养先母承爱怜,与我朝夕十五年。我虽居家如客边,一事不管托全权。”

另据王桂云《赵炳麟载录清季遗臣轶事》:康有为(南海)“闻山西阎伯川督军(阎锡山字伯川)尊孔教,行民治,遣其友刘仁航、黄荣晔等来晋,说以山西生计,必招华侨资本,大开矿业,民自富裕。督军甚韪之。当是时,山西方欲以井田土地归公,遗意行之于矿务,一切矿产皆收归公有,仍由个人经营,以免资本家之垄断。故南海闻而赞之。”据此,刘仁航赴任阎氏督军府参议,当为友人康有为所遣。

刘仁航在山西常到洗心社讲学,倡导乡村自治,并在晋祠古唐村试办模范新村。他在《杨子兼利学案卷三序》中述及这一段经历:“民八年(1919年)冬,既成孔老墨耶佛五家大同学案,此后即在晋洗心社讲学,兼到乡村提倡村治。距省之南四十五里,曰晋祠古唐村者,晋水源出于此,为太原模范村之试办地。余常啸傲盘游其间,玩山林泉流之盛,久宿悬瓮山麓,把卷眺汾晋双流,摩娑周柏,耳听松涛,与男女校学生儿童书声琴声及鸟声相应和。平常惟携庄列太白诗东坡词作伴而已。”

1922年(民国十一年) 42岁

秋七月盛暑,刘仁航在太原初次下乡,在古唐村整理村范,每晚以次开普善会、同乐会、武术会等,佐以雅乐。座中,都督阎锡山嘱吟诗,仁航脱口成章,吟曰:“琴韻松间响,月轮天上明。何当千万户?同听雅歌声。”(《记太原县古唐模范村同乐会》)

十月十日,太原创设村范图书馆,征集各学校关于村范之手工、图画、国文等成绩。有国民校生张绪画轮船航海,上插国旗,后插小旗,上书“整理村范”四字,额曰“山西政治观”。刘仁航观画有感,作长诗以志之,题为《新村潮音歌题太原童子张绪画图》。

1923年(民国十二年) 43岁

刘仁航自太原致书佛化新青年会张宗载讨论佛教革命,并寄去“报恩发愿诗偈”(即《村化发愿报恩三誓偈语》,作于民国十年)。此后,仁航应邀为“佛化新青年”之特约撰述,积极为佛化新青年会制造声势。

本年秋,山西由省城至汾阳军渡汽车路落成,友人陆君世益邀仁航观礼,同游汾阳西郊望塔村玉带河,沿河十里尽榆杨,挺直一余丈。世益摄影,仁航联句,因成《游汾军路至望塔村观玉带河》诗。

1924年(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 44岁

刘仁航在晋至此四个年头,“三年讲学弘大道”(《送王尚贤归大同作区长》诗),终因不满阎锡山之为人为政,挂冠离去。作《居晋四年留别诸友》诗:“太原柳眼已垂青,别泪依依话短亭。千里云上劳梦寐,三年水月印晶莹。一天宿雾开征路,满地新花列画屏。”时为甲子年春。又有《赠晋祠古唐模范村及太原村友》诗:“岁月忽如流,征雁复南翔。一别古唐村,三载梦黄粱。”“临别何所赠?留此一诗囊。敬告四海友,军学与官方。古唐模范村,公道名远扬。”

《东方大同学案》卷之三“杨子兼利学案”撰于在晋之时。刘仁航在自序中说:“一日,读孟子驳杨墨之言,年来墨子之文屡有人提倡,已证明孟子之偏见,而杨学独无闻焉。乃取庄列关乎杨子学术者,搜剔而整齐之,不图遂通杨学大要。乃叹曰:有是哉,杨子之言盈天下,决非偶然,盖纯然大同家言也。岂孟子小康眼光所能通乎?其精妙且高出墨子上,无怪乎称者先杨而后墨也。其论学根据之点,极精确不可磨灭者有数大端:一、人生观,主无常与怜生;二、经济学,主公身公物,兼利;三、养人之文明物质,认衣食住用男女等为人生幸福要素。此三者,皆古今大问题,而于今为烈。”刘仁航在自序中又说:“杨氏之学深合近世欧化,不类数千年来东方所有学派,宜乎其为众人反对而独蒙恶名也。”“我即由其攻而引起研究之趣味,竟得窥见杨子学说圆满广大全体,则孟氏攻之之力也。”

《杨子兼利学案》撰成,一日,“北风忽起,兴思友人”,乃作《怀诸墨友》诗。

本年春,刘仁航携妻子家人离晋抵京,寓居北京法源寺。“京华春三月,公园花如锦。”(《偕家人与乔宜斋及李贯中女医士游公园》诗)

中秋佳节,刘仁航应友人邵福宸之邀携妻子游京西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作《京西万牲园观动植物及农场》诗。

十月二十三日,冯玉祥军自热河(旧省名)回北京,公署周围断绝交通,禁止出入,卫队解除武装。友人以状告知,仁航特往观焉,谓此景难得,为一好诗史之资,作《长安门行》。

1925年(民国十四年) 45岁

11月,东亚佛教大会在日本举行,刘仁航应邀代表佛化新青年会参加。因故由刘凤鸣代其前往出席,有诗《送刘凤鸣代表余赴日本参与东亚佛教大会》。刘凤鸣,法名仁宣,晋南人,从仁航多年学佛学村,深知报恩之义。

年底,刘仁航在北京开始重订《东方大同学案》,自谓取材乃得山西图书馆读书笔记之益,及北京松坡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之助。

1926年(民国十五年) 46岁

《东方大同学案》修订完成,历时两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刘仁航《自题〈东方大同学案〉》诗,注曰:“十五年阴春二月十五佛涅槃日于北京冯奉鏖战中出版”。

此前二月一日,刘仁航在家中(此时移居粉房琉璃街四号)校对书稿,校至《孔孟大同小康学案卷一》中“大同揖让第九”,夜来做一梦,“见来一个似工头样的人,三四十岁光景,到我家来,我心里知道他是个耶教人,请他坐下问他。他说是你为何不信我的‘非恼派’呢?我问‘非恼’是何意思,他说,无非是个‘公’字。我方且用读英文的拼法,说VENOR,WENOR,他便去了。醒了想想:非者,是佛化域,《金刚经》一切皆非,《道德经》开卷讲非。恼者,是耶化域,像讲竞争的欧美。公者,是孔化域。‘非恼公’三字,正合吾卐 十○三字系的同化,以除去烦恼形上为体,以一切公有为用。”刘仁航说:“虽然是梦,也很合用罢。盼望读者不要说我做梦,美国大电学家安迪生发明许多电机,最初的图案就是梦中得来的呢。”(《孔孟大同小康学案卷一》附白)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梦,被德国汉学家鲍吾刚纳入《中国人的幸福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鲍吾刚先生说:“正是由于他一次奇怪的梦境,在这个梦中,一个神秘人跟他讲了一段高深莫测、难以解读、类似童谣的话,引导他建立一个联合三种世界观的体系:中国的思想(包括儒家、道家、享乐主义者及墨家思想的融合),佛教思想,以及基督教思想。这个出发点,同样决定了这本书(《东方大同学案》)为六个部分,并且更进一步决定了整本书的内容。”

《东方大同学案》出版以后,刘仁航决意南归。有诗曰:“河朔飞沙烽火地,江南芳草美人乡。乐天馆主今归去,壶里乾坤日月长。”(《<东方大同学案>出版决南归》诗)时在“十五年春”,至秋始成行,南归途中,作《过平原驿》、《过泰安望泰山》、《山东大雪过黄河》、《过徐州》、《离京南返黄河舟中》等诗。至沪乐天修养馆旧居,《琴书犹宛在,小草亦芊绵。主人今成客,天涯暂息肩。”(《十五年返沪乐天修养馆并赠刘士木》诗)

刘仁航在北京期间,适值印度诗人泰戈尔东来,受其诗化影响,约同志组成诗社,取名“觉华”。刘仁航作《觉华诗社宣言》,并拟《觉华诗社简章》,称“本诗社以联络世界诗友,用各种诗体、各国文字,不论创作翻译,均可自由发表思想,以优美活泼并建世界诗村为宗旨”。

1927年(民国十六年) 47岁

泰平美艺社在上海成立,定民国十六年朔旦、公历一九二七年二月二日为“泰平元载”。“痛切沉沦,欲避争杀,创立美社,思见泰平。”(《泰平美艺社盟辞》)刘仁航创立泰平美艺社的主旨在于伸张“坤化主义”,“誓为姊妹安天下”(同上)。

泰平元旦,刘仁航与社友及胞妹劲梅、外甥女阮慧元、阮恩慈观赏《自由女神》剧。剧为郑正秋所编。刘仁航有诗记其事:“正秋民众友,美文擅艺术,热心觉斯世,舞台挥彩笔。自由女神戏,元旦新运吉。胞妹别十年,新岁遇今日,甥女同游观,藉证幻境佛。”(《泰平元旦在沪观自由女神戏》)

刘仁航倡导世界女性废兵会,作《天下太平书》。

是年长女出生,取名“坤化”。坤化亦即“女性中心”说,刘仁航倡言“欲天下太平,雄阀乃人道之公敌,非老氏尚雌之学不足救之。全球血战,杀人千万计,皆雄阀为害也。今后雄阀不得已,仍须求坤化主义来救命耳”。(《新大同学六纲》之三)

1928年(民国十七年)  48岁

3月5日,刘仁航应邀在南洋中学图书馆校友厅作题为《吃饭问题》演讲。

9月,应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之聘,出任广西村政学院院长及内务部顾问。广西省历史上有名的村政建设运动,刘仁航为其发轫者。

本年仲春,《乐天却病诗》由天养馆出版发行,其中《动物观》、《乾坤观》、《自然观》、《玄化观》、《梦观》、《历史观》、《社会观》、《新村观》、《学海观》、《报恩观》、《师友观》、《诗化观》诸卷,曾由天养馆分别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天下泰平书》由泰东书局出版发行,译著《粗食猛健法》(原著井上正贺)由阳明书店出版发行。

本年,刘仁航创立中华村治学会和世界坤化学院。

1929年(民国十八年)   49岁

国民政府委任刘仁航为驻徐州苏鲁特派员,授予中将参议衔。《邳州刘氏先贤录》谓刘仁航无意仕途,长住上海,潜心治学,不躬政事,未曾到任。而《乐天却病诗》学海观卷载有《端午节国耻纪念日率苏鲁军职渡江北上徐州,用〈比翼集〉韶斌吊屈原韵》诗,时在“十六年夏”(即1927年5月7日),据此,刘仁航应曾赴任。

本年,刘仁航与焦易堂、蒋贞金、吴木兰等创立首都(南京)女子政法学校。

 1930年(民国十九年)  50岁

刘仁航赴印度及东南亚诸国考察宗教与风土人情。在印度遍游佛教圣地,广结高僧和佛界领袖人物。撰有《印度游记》、《南洋游记》。

1932年(民国二十年)  52岁

刘仁航出国考察归来,从佛教圣地印度带回三尊金佛和大量佛学典籍,定居上海乐天修养馆,自号“坤化博士”。从此闭门治学,著述自娱。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53岁

7月,刘仁航主编的《慈航画报》在上海创刊。每周一期,广东佛山慈航会馆出版,编辑部设在上海。其宗旨是“劝善去杀,宣传佛教慈悲济世之真义,发扬东方文化之精神,化兵戈为玉帛,转娑婆成净土。”《本报出世因缘》云:“难曰:法门多矣,何故独以慈航名?答曰:今太平洋上,陆有坦克炮车,水有潜航艇,空有飞艇,均是航界杀人利器,令人恐怖惊惶,丧失魂魄。其甚者用二十飞艇,如伦敦、纽约等七百万人口以上都市,可以三点钟内,用电气化学焚烧,连鸡猫狗都死尽。盖航界大恐慌如此。本报不敏,乘大慈大悲之弘愿,造救苦救难之机器,为一切众生作依怙,为世间出世间作桥梁。夫人穷则反本,反本则呼天,呼父母也。有创痛则必呼母亲,呼亲娘也。本报虽微弱,然誓愿为苦海之宝筏,水陆空之慈舟,救济群生,同登彼岸,义取普渡,定名慈航云尔。是为太平洋血潮中本报出世一大因缘。”

《慈航画报》不仅仅刊载佛教界的消息,科技人文的介绍,乡村建设与提高女权,以及养生的主张,佛教艺术与武术等等,也屡屡可见。

本年,刘仁航所著《东坡禅喜集》一卷,与张铭慈合译《民法与社会主义》(原著冈村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时隔七十年,即2003年,《民法与社会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法学译丛”之一,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再次与国人见面。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54岁

10月,《慈航画报》创刊至此一年又四个月,出刊数十期,因经费不足而停刊。《慈航画报》立足本国,远涉海外,图文并茂,在佛教界影响很大。

12月,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 法草案》。刘仁航拟订《上五中全会创造大同国际请愿书》,并附《大同国际建设会宣传队简章》,落款为:请愿者刘仁航,年龄五十三岁,籍贯江苏邳县,职业上海慈航兼村友画报社社长。“请愿大纲”分知、行、诫三项:一、知:从现势上比较中外共同之劣点;从地运上证论中国之优点;从我族全体文化上求其实际之优点。二、行:派遣大同国际宣传队,唤起各国内外弱小民众,各自消灭其帝国主义(大民权主义);联合世界学者于各国建大同通婚新村(大民族主义);宣传人道公平节制改革(大民生主义)。三、诫:总理云知难行易,力量基于信仰。

本年,刘仁航译著《禅与健康》(原著崛内中将),由佛学书局出版发行。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56岁

季方在苏北连云港附近,与农友共建“大汪”新村,践行刘仁航东方大同社会理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57岁

连云港“大汪”新村因资金缺乏,继而由于日寇入侵而停建,季方与农友大同新村之梦破灭。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刘仁航对于日寇的入侵与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希望为抗战大业尽自己绵薄之力,毅然投身抗战洪流,离沪抵达武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受到董必武、徐特立接待,刘仁航以《东方大同学案》相赠。据胞弟升瀛回忆,董老和徐老阅过《东方大同学案》加以赞许,然后介绍给周恩来,周恩来认为刘仁航大同学说较之于“中国社会旧有的理论颇有进步”。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58岁

春节过后,刘仁航由武汉返乡,看望苦难中的家乡父老。这是刘仁航最后一次回家乡,将家中仅有的十一亩良田卖掉,所得钱款悉数散给家乡沿街乞讨的穷苦百姓。

3月下旬,台儿庄战役爆发。刘仁航由家乡返回武汉。离邳前,家乡头面人物为其送行,刘仁航面对丰盛的酒宴感慨万端,他认为置办酒宴的钱不如拿去慰问抗日将士,或赈济无家可归的难民。拳拳爱国之心昭然可见。

六七月间,刘仁航由武汉乘轮船赴重庆。行至宜昌附近江面,遭日机轰炸,不幸遇难。

附记 近日获悉刘仁航亲属信息

刘仁航与夫人李云侠女士生有三个儿子,皆已去世,唯长女坤化今仍健在,年已85岁,丈夫陈某93岁,居住江苏南京。夫家原籍安徽全椒。

仁航长子希有,革命工作者,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2009年)之际,上海龙华公墓整理烈士刘希有生平事迹,寻到仁航胞妹刘坤化了解情况,而有些情况她也不甚了解,让女儿陈黎明(仁航外孙女)在网上搜寻,因而与远在北京的季方先生之女季明在网上相遇,从而相识。季明女士(现年75岁)于2012年1月22日在网上披露《致刘仁航之孙、刘希有烈士之子刘凯(周巍)的信》,信中称“您的父亲(指刘希有烈士)是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的人,你们一家为共和国的诞生而家破人亡,受尽苦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信中还说,刘凯(周巍)一直不肯放弃寻找亲人,“甚至在有次重病煎熬时,紧紧握着爷爷(指刘仁航)的照片”,潸然泪下。

次子佛恩,已故,情况不详。

三子刘平,居住北京,曾将《东方大同学案》一书送交季方先生(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季明女士说,“这本书我们一直珍藏着,很厚,纸已黄脆”。文化大革命中,刘平被下放到平谷县,文革后期自缢身亡。季明女士在信中沉痛地说:“文革真是造孽啊!刘平肯定是不堪折磨才绝望自杀的!”

仁航胞妹劲梅,丈夫阮氏,皆已故去。季方先生在回忆录中称道劲梅女士,人如其名,十分刚劲,很敬佩劲梅女士。解放以后尚有往来。劲梅长子阮慧元,在云南省体委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工作,已故。次女不详。三女阮恩慈,居住南京,曾去北京季方先生家中,季方去世后,她还写过怀念文章。

仁航胞弟升瀛(弘济)与季方早年在南京陆军小学同学。1921年前后,季方从刘仁航在上海主办的“中华模范自治讲习所”结业回到家乡后,组织一个“海门地方自治研究会”,因写了一篇文章揭露“土皇帝修公路”的内幕,投到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发表,海门县政府密令捉拿,季方便到刘升瀛在南京门帘桥开设的“乐天书馆”避难。季方先生晚年回忆那一段生活时写道:“刘升瀛是刘仁航的弟弟,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想兼有。乐天书馆在门帘桥,佛教《法严经》,庄子《南华经》,刘仁航《东方大同学案》……什么书都卖,也有进步书籍。他是夫妻店,我算伙计吧,没有工资的,自己可以看书。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倒也挺有意思。他的姐姐刘劲梅,解放以后我们还有来往的,她女儿叫阮恩慈,当时思想都受刘仁航的影响。”乐天书馆后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原因是刘升瀛将一张《俄声报》放在柜台玻璃板下,被人出卖而被捕。据季明女士回忆,那一张《俄声报》是她父亲从上海张墨池老人那里拿来的。张也是仁航的好友。仁航托人将弟弟保释,出狱后离开南京,曾住在侄女坤化(仁航长女)安徽全椒家中,季方也曾去过那里避难。

(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琼琼妈
    琼琼妈 2022-06-28 20:09

    详尽记载一代翘楚的励志故事,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