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亲爱抽烟》言: 陈志宏

为《父亲爱抽烟》言: 陈志宏

看过写父亲的散文很多,从朱自清的《背影》到刘波涛先生的散文《父亲爱抽烟》不下几十篇。使我最不能忘怀的,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写父亲的。不同点就是时局不同,朱自清的《背影》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景。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刘波涛先生《父亲爱抽烟》写于今年父亲节,同样都是写父亲的文章,刘波涛先生的语言更加平实些,和朱自清的语言相比,我还是感觉《父亲爱抽烟》的语言更能让我接受。当然,我没有说巜背影》的语言不好,可朱自清的白话和文言混杂的使用方法使我感觉不太舒服。例如不说“失业”,而说“赋闲”,最后一节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虽更见真实,也表达了家庭、父亲的困境和苍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但是,文白夹杂的语句,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然而,刘波涛先生的《父亲爱抽烟》则一白到底,语言通俗易懂,委委道来,你看:”待香烟卷好后,奶奶就让我父亲身背售烟大木箱,走街串巷吆喝着销售香烟。当时父亲的年龄也就在十四五岁,因年龄小体质弱,一天在外奔波,饿了又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实在撑不住了就抽支香烟暂时压一压胃。就这样,久而久之,父亲就养成爱抽烟的习惯。”这一百零二个字就把青少年时期父亲的成长环境及身事和学会抽烟的习惯交待的清清楚楚,读后使人非常明了。

刘波涛先生的散文,多数都是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到形象高大,真实可信、可敬、可亲、可爱。他是个有心人,常常关注一些小事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他的文章写得有血有肉,人物写的非常丰满令人信服。《父亲爱抽烟》,从交待了父亲学会抽烟,到后来抽烟成瘾的行成的描写,较好的刻画出一个为党、为国家、为了人民,一个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看似文章平平,掩卷深思,较之《背影》父亲的形象要大放异彩。背影是为了我,父亲翻越月台买桔子,父子情感写得淋漓尽致。可刘波涛先生的父亲为了国家和人民忘我的工作。打盹了,劳累了用抽烟的方式刺激神经,继续工作,这种境界是不一样的。

父亲的一生,并不都是坦途,在遭遇坎坷和错折后,党给他恢复工作后,又焕发出了无限的动力。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八十年代初期,我的父亲落实了政策,又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因组织部门领导深知父亲的文才和工作能力,便将一个濒临倒闭工厂交到父亲的手里,想发挥父亲的聪明才智把企业拯救出来。父亲当过兵骨子里就有军人的韧性,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父亲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为不负组织的重托,父亲在泥泞中砥砺艰苦地前行,不分白天与黑夜,大脑超速不停的运转,香烟也是一颗接着一颗地抽。父亲的力最终没有白出,烟也没有白抽,经过两年忘我艰苦的奋斗,父亲将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拯救成为邳县二工局所属企业的先进单位。″从这段文字中,又进一步交待了,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待的任务,从学会抽烟到抽烟成瘾再到抽烟成害的进化,理所当然,水到渠成。进一步扣紧扣准了父亲爱抽烟的主题。到此文章的大体框架己经完成,这就把一个苦难、磨炼、折磨、重压、坚毅、强悍、忠厚善良、无私奉献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勾勒出来了。但是,《父亲爱抽烟》和《背影》写作的角度不同,刘波涛先生把父亲因抽烟而导致肺癌,英年早逝而挽惜,这样写,就使这篇怀念文章更加完整性,效果非常好的。

对大前门香烟的描写,是文章的又一亮点。我记得,那时候,能抽上大前门香烟,给人的感觉已经很荣耀了。

我父亲那个时候抽烟也特别凶,也有个自制纯木头卷烟机。在我们家自留地里栽上百十棵烟叶,我也给他打理过。每当叶子上烟的时候,那大如巴焦扇的叶片上烟后,酷似一波波乌云,黑油油的发亮,每到这时,烟叶就可采摘了,晒干后搓碎就可卷烟了。我偶尔也给父亲用两毛九分钱买包飞马牌香烟,那只有在逢年过节时破费一回,要说上海产的北京大前门牌香烟,我很少见过。后来,父亲因抽烟,嘴里面两颗大门牙都因抽烟火大,给抽掉了。刘波涛先生写他父亲抽大前门香烟,突出了时代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令人信服。

近来,读了刘波涛先生的不少散文,也给他写过两篇读后心得体会,哪都是挂一漏万。今天这篇读后感言,仍是这样,等到静下心来,把我所收藏他的散文再细细的读读,写篇评论,也算是对他为我们广大读者,为我们这个伟大的吋代报答吧!

祝愿刘波涛先生不断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今后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