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户口与消灭三大差别 ——读刘波涛巜城镇户口惹人迷》:黄兴洲

城镇户口与消灭三大差别 ——读刘波涛巜城镇户口惹人迷》:黄兴洲

读了波涛写的《城镇户口惹人迷》一文,引发共鸣,颇有感触。

我六零年考取邳城中学初中的时候,九月一日去邳中报到,按当时的录取通知要求必须带“粮油户口转移证明”才能报上名,邻居二叔是公办小学教师,他妹妹也同时考取了官中,他无比自豪地说:“你们真幸运,连户口都转成国家的了。”

当时我刚十四岁,在生产队领了几十斤山芋干和黄豆到官湖粮管所卖了,粮管所开具证明时,还不十分明白这国家户口的实际意义。

开学后,从学校伙房领取餐票吃食堂了,知道可以吃米饭、馒头,不要再吃自家带的煎饼了,才真正理解这国家户口是什么性质。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这个国家户口便随着国家遭受自然灾害而消失,不过中学生依然享受政府的粮油补助,补齐到每月供应的三十一斤国家定的标准,(即细粮)比如生产队的粗粮每月二十五斤,八五折后只合标准粮二十一斤多,国家再补给我十斤,月月到粮管所买回十斤大米或白面,这可是农民享受不到的待遇,党和政府把我们这批中学生当作国家珍宝般培养着。

六年(初、高)中学,七十二个月,月月领取十多斤国家补助粮、几两补助油、助学金,在当时起得作用你不知道有多重要,对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殊荣,自豪啊!

六六年回村劳动当农民,国家户口别想了,就连七零年当上民办教师后,看见公办教师在伙房吃米饭、馒头,香喷喷的炒菜,也羡慕得不得了,心想:“这种待遇何时有?”

正如波涛文中所叙述的看着城镇户口人家吃精米、细面,穿着打扮时髦,都与农业户口的人两个样,自己放了学也不想回家,天天山干煎饼、黑咸菜吃夠了……。

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公、民办老师待遇是不一样的,公办老师吃大米饭,白面馒头,我在办公室吃自带的黑色山干煎饼卷咸菜,一杯开水,自卑感油然而生。

波涛文中写得很实际,当时社会确实就是那样的“不公平”,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史有转折点,人生也有转折点,随着时光迁移,波涛“沾"父亲的光,全家“农转非”了,从此摘掉了“农帽”,可以享受“国家户口”的待遇,当然有了自豪感。变成国家户口的子女不光可以吃上国库粮,更值得炫耀的是中学毕业,即使考不上更高的学校也有了统配工作的机会,这是农业户口的年轻人望尘莫及的。

当年为了得到城镇户口这个机会,多少家长拆窟打洞、摔锅卖铁也供子女上学,哪怕是考个小中专也行,多少学子呕心沥血,一读再读,为考中专而努力,城镇户口吸引力太诱人了呀!

波涛这篇文章写出一代人的心声,“为了一个城镇户口”,当父母的不遗余力支持,做子女的拼命苦读挣扎,争个“城镇户口”是当时所有农村学生最大动力,大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之势。

就拿我自己来说,上了十二年学,当了八年民办教师,已经三十二岁了还一心想脱下农皮。

城镇户口与消灭三大差别 ——读刘波涛巜城镇户口惹人迷》:黄兴洲

终于赶上国家给我们"老三届“发出的最后一班车,一九七八年暑假,和一伙毛头小伙子们一起走进考场,不畏汗水湿透了衬衫,像"范进中举"一样考出一张国家户口“执照”,终于由“民办”转“公办”,更可喜的是在一九八六年,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在农村工作十年以上,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家属可以办理“农转非”,我毫不犹豫,不留后路地把老婆孩子户口转了,可以说从此一步登天了。

波涛的文中说“城镇户口惹人迷”,能不让人迷吗?我儿女都是初中毕业考的技校,都赶上统配,这是农业户口没有条件的机会,所以我感谢党的好政策,一生競兢业业工作报党恩。

细读波涛文章后半部分,觉得他写的真实在,什么事都不是永恒的,当年的“城镇户口”现在已失色,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城乡,体脑)的必然过程,消灭三大差別的关键是消灭利益差别,当时城镇户口能安排工作现在“消灭”了,就是当时已安排了工作,有的现在已下岗,哪还有优势可言? 不知不觉,工农差别也快要消灭了,大批农民进城打工,成了实际上的工人,户口性质已微不足道,他们在城里都买了楼房,成了实际上的城里人,户口已成了摆设,只管需要,办一张迁移证便解决了。再说体脑差别,现在电脑已普及,老少都有手机,不懂的、不会的,手指拨动一下键码便百事通了,所以马列主义是放之四海皆行的真理,人类社会的进步迅速,催枯拉朽势不可挡,城镇户口还有多大的用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变迁,日新月异,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别实在已无意义,许多农民进城做工挣了钱,盖了楼,门前草坪,花园,假山,鱼池,比别墅还雅致,哪是城里鸽笼似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也比的?

过去由农业户口转成城镇户口难,现在相反,由城转农一样不容易。不过,另一个现象又令人难以接受了,农村姑娘找对象,条件是城里有房,有车,虽与户口无关,但与城镇可有关,试看:城里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被农村人买的占多少?一半不止吧?

所以城乡差别还是存在的,城填户口的青年有多少能选中农业户口的?恐怕谁也说不清。

波涛的《城镇户口惹人迷》以自已切身体会,写了城镇户口由香甜可口、炙手可热到清淡无味,可有可无的变迁,耐人寻味。

文未一句“让曾经痴迷的我想也不敢想”道出心里话,也反映出时代变化之迅速导到人们思想的变化之快,谁若还抱着陈旧思想不变,谁就落伍了。

波涛的文笔犀利,抓住时代的脉波,语言结构严谨,此文可读。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黄海生
    黄海昇 2022-05-28 22:29

    一个年代一个称呼,一个称呼改变一个年代。
    如今是“城乡一体化”,户口制度已经变革,如今统称“居民户口”。
    那个让农村户口艳慕的城市户口和让城市户口鄙视的农村户口已经成为过去,成为的历史产物,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笑柄。
    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必然淘汰一些旧的体制。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就得创新。
    户口虽然都叫“居民户口”,但人的待遇上还是有区别的。事业国企单位的人,有工资有福利有退休金。靠土地搞种植的农村人,自食其力,看天吃饭,没工资没福利没养老金。什么时候连农村人的养老无忧都有了保障,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 各自安好
    各自安好 2022-05-28 19:01

    确实是一篇很现实的文章。

  • 汹涌
    汹涌 2022-05-28 18:41

    谢谢黄老师点评! :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