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希文先生概述 (作者:刘学继)  

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希文先生概述 (作者:刘学继)  

王希文(1766——1841),字景范,號艾山。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明中葉遷於下邳棗林莊(今江蘇省邳州市連防艾山后村)。

王希文生在一個貧困家裏,弟兄四人,希文居二,一家生活靠父親在私塾教書維持。由於他聰明好學,省吃儉用。供濟他讀書,盼他成人後能光宗耀祖。希文五歲就學,記憶力很強,凡讀過的書能背誦如流。但後來參加科舉考試,命途多舛,幾試不第。屢遭挫折後使他逐漸對現實不滿,對仕途失去了信心。置父母教誨于不顧,一反常態,竟然和村中一些遊手好閒的人鬼混在一起。

一年春天,他去田裏送飯,途中正遇本村鄒老財蹲在路邊草叢中出恭。鄉間規矩只要帶好吃的,見到熟人就要打個招呼,禮讓品嘗,不然,就被論為不知禮節。當時希文也想與他打個招呼,但鄒老財是在出恭,左右為難,只好一低頭走了過去。沒走多遠,被老財追上,劈頭就是幾個巴掌,並罵到:“不知禮的蠢才,萬世成不了道業”。這對希文來說是莫大的污辱,他雖人窮,但未受到這種窩囊氣,加之個性剛烈,實難容忍,若是還手,又怕釀成大禍,雖然氣的發抖,還是忍了下來。回家後睡床不起,非要尋死不可,父母束手無策,後幾經鄉鄰勸說,方才回心轉意,最後讓父母把他關在小屋裏,發憤苦讀三年。這三年,使他的學業大有長進,奠定雄厚的基礎。

同年年底,他參加了科舉考試,文章和書法得到了主考官的賞識,考中“撥貢”,主考官見喜,收他為螟蛉義子,將他推薦給了乾隆皇帝。

奏摺呈出不久,乾隆便下了詔諭,召見希文。乾隆獨具慧眼,看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經過廷試,選在翰林院為太子侍講。太子顒琰在希文的教授下,學業日進,乾隆為之高興,對希文更加器重。

後來有段時間,太子對讀書感到厭倦,希文為了盡到自己的責任,千方百計設法引導,太子仍擲書於地,希文見狀,嚴加訓斥。湊巧,乾隆突然駕到,為考驗希文,便說:“我兒讀書做皇帝,不讀書也做皇帝,何必如此認真?”希文立即跪應道:“臣聞讀書做堯舜之君,不讀書為桀紂之王。”乾隆聽後,忙雙手扶起希文,嚴厲訓斥了顒琰,並下聖諭:“如敎而不學,可嚴加懲戒。”

此後,希文更加盡職盡責,嘉慶也逐漸理解老師的心情,專心苦讀,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希文出身寒微,皇帝雖對他器重,但朝廷內部互相傾軋的現實,使他產生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覺,認為還是激流勇退,離開是非之地為好,便呈書乾隆,要求辭官歸鄉。乾隆為了弄清虛實,便傳諭希文進入“官階官”,讓他任意挑選一頂帽子,希文已知皇上用意,只在那些帽子前踱來踱去,選了又挑,挑了又選,最後只拿了一頂“七品”官帽。乾隆見人各有志,不可強留,就放他到瑞洲府新昌縣任知縣。新昌縣地處偏遠,生活疾苦。他到任後馬上設法,改變這種現象,嚴懲貪官,得到了百姓的稱道。但也遭到官吏的反對,一意刁難和駕空他,使他無法在施展才能,他只好辭去知縣,改做縣丞。皇帝念其教育太子有功,專門下了一道聖旨,嘉封他的父親王爰泰為“修職郎”,母親石氏為“八品儒人”(見附),並賜給一把黃羅傘,只要打開,文官見之下轎,武官見之下馬。他的身份雖然抬高了,但他脫離仕途的決心未變,在此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山上廟中向一位和尚學醫,準備以後,為鄉鄰做點好事。

嘉慶元年,仁宗(顒琰)親政後,微服私訪,專程到了瑞州府新昌縣,拜見了老師王希文。不知是誰透露了御駕將臨的消息,瑞州府新昌縣大小官員事前舉著手本,跪迎了兩三天,唯有希文沒有出來接駕。希文平日得罪的那些人,便借機報復,擬了呈子,說希文不接聖駕,犯欺君之罪,知府派人去廟中緝拿。其實,他們哪里知道,嘉慶皇帝早已駕到小廟正同希文對飲。捕快闖人廟門,方知皇帝已到,弄得大小官員十分尷尬。

嘉慶為在這些官員中表露對老師的敬重,問老師有什麼要求沒有,希文沒有推辭,提了兩件,一件是讓嘉慶親自上山與他送飯三日,第二件要求辭官回鄉。嘉慶為了報答師恩,便答應了這兩個要求。嘉慶每日坐著轎上山送飯,府縣官史皆跟在轎子後面往山上爬,連續三日方罷。三天之後,他便辭官回鄉,安度晚年了。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