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腊八粥(作者:胡惠有)

腊八节 腊八粥(作者:胡惠有)

元月十日,农历腊月初八,我们将迎来腊八节。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来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俗称如来佛)成道的节日,后来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和公历一样,农历也有12个月。农历的月份都有别称或雅称,如一月的“正月”、三月的“桃月”、八月的“桂月”和十二月的“腊月”等。这些别称或雅称,多在文人雅士书画题跋和交往中使用,只有正月和腊月,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农历一月和十二月代称。

“腊”是个会义字,左边是月,右边是昔。先秦时期汉字部首“肉”和“月”形状相似,经过隶变,两个部首混同为“月”,腊属于古代的“肉”部。昔,“昔”意为“往日的”“旧时的”。“肉”与“昔”联合起来表示“陈旧的肉”,就是说,腊字的本义是“干肉”。岁末十二月,天气干燥少雨,适宜制作干肉,因此,“腊月”成了十二月的别称。

腊八节的前身是远古时代的“腊日”,在这一天,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汉代之前,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因为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并不固定,所以腊日也不一定是腊月初八,那天也不喝“腊八粥”。

腊八节始于汉代,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出家修道,曾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身形消瘦,有若枯木”。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后世把十二月八日,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称为“佛成道节”。汉代,佛教传入我国,“腊日”和“佛成道节”融合,渐渐演变成了中国特色的“腊八节”。

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月初八这天,各寺院都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据说吃了可以得到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为“佛粥”。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广泛传播到民间,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这天民间百姓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道光帝旻宁写了这样一首诗:

《腊八粥》

清 爱新觉罗﹒旻宁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衍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腊八节 腊八粥(作者:胡惠有)

传说一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去放牛。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过一独木板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朱元璋攻占集庆路(今南京)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传说二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获全胜,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百姓送粥慰问岳家军

腊八粥的做法十分讲究。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也有的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已逐渐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娱人的有趣的饮食习俗了,因地域不同,粥的熬制方法也异常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过了腊八节,就进入春节的忙年阶段,民间有这样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腊八,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人们将张开双臂,迎接春节的到来。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