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三槐堂  风雨凤凰山(作者:王以太)

‌      王氏三槐堂  风雨凤凰山(作者:王以太)

弘扬姓氏文化,寻根问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盛世修志,家兴续谱。在我短暂的人生经历里,有幸看到了王氏三槐堂.堂公支六修、七修族谱,虽没有直接参与,但耳渲目染,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看到了族人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家族的亲和、热情,加深了对修谱续牒重要性、紧迫性的理解和认知。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族人族事的谱籍。它不仅是一家之史,也是对国史、方志的重要补充。作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家谱源于宋代,《宋史.艺文志》中就收录有司马光的《臣寮家谱》一卷。而在宋代之前,民间几无家谱可言。所以,任何一个姓氏在创修或续修家谱时,务必弄清家世源委。

“源”,是源头,指一个姓氏血缘的始祖,开基始祖或居迁始祖。“委”,水流所聚,是指居迁始祖所在地的族人传承现状,包括字辈排行、家规家训、祖茔祠堂以及人口迁徙繁衍等状况。这是家谱信息采集和文字编纂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一项难活与细活。若有疏漏差错,势必影响家谱的质量或伤害族人的感情。

我国姓氏起源于炎黄二帝,炎帝居姜水,以姜为姓;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据史料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即东周二十四代皇帝周灵王的长子晋。

周灵王之长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王族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徏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长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

明代《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开篇即说:东周灵王长子晋,字子乔,聪明天纵,好以笙,作凤凰鸣。立为太子。

‌         多种史料不谋而合地显示,王氏之源出自东周灵王长子晋,为开基始祖,应是定论。

王氏三槐堂的历史渊源,据宋史《王佑传》记载: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在朝为官,家居开封,积荫德而手植三槐于庭,预言子孙必有为三公者。王祜次子王旦于宋真宗时登上相位,实现乃父预言。王旦卒后葬于开封新里乡,并建王氏宗祠三槐堂于开封东门外,王旦孙子王巩和名士苏轼为挚友,苏轼写《三槐堂铭》,自此三槐堂名声大振,闻名海内外,三槐堂子孙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王氏94个堂号中最大的一支,其次为太原堂、槐荫堂、敦本堂、永思堂、敦伦堂等。

‌      后来对王氏堂公支溯源有不同的说辞,余以为不管是山西太原说、还是山东瑯琊说,应该都是周灵王长子晋之后人,至於堂公支溯源归属,诚如堂公六世孙廷翰公在创修谱的序言里阐明的那样:”我家旧谱失于明季兵乱盖六十年兹矣”,无以为继。与其意猜,莫如空缺。我想虽其中一段无文字记载,但从口口相教、广为流传的”王氏从山西太原(喜鹊窝)迁来的”说法应是成立的。

王氏三槐堂  风雨凤凰山(作者:王以太)

‌       至于居迁始祖,六世孙廷翰公在谱序中明确的说:“我家先人遗言,先祖是从外地迁入雎陵(宁)黄山之连家桥,明季兵起避乱凤凰山之右。我先人爱其山势环抱、河水屈蟠,相传窝子里王氏是也,念始祖远不敢追,欲妄为附会不敢也,自祖堂公而后,始著讳字详妣其氏生有年、卒有日,葬地有录,伯叔附之祥所亲也”。翰公明确的说,我们的家谱传记是从堂公开始的,故堂公作为居迁始祖便是无疑的了。如此看来,王氏的开基始祖周灵王长子晋既成定论,居迁始祖堂公也无异议,而其中间一段家族历史,因战乱而无存续,只好待发现新佐证再于补录也不为迟。   时至今日,盖以”天下王氏是一家、不为一叶而障目”为念,重点放在当前,如今三槐堂王氏居迁始祖堂公后裔繁衍迄今,更难得的是堂公三世祖讳守元公茔墓仍存世于睢宁凤凰山麓王窝老家,其他各支多乐居周边各地,据初步统计现有十五支族脉,分佈于邳州、雎宁、铜山、宿迁、泗县及海内外等各地的州县村镇,以王窝子为中心,附近即有: 堂     公长二三房支(王窝子、大王庄、太庙等村);守一公支(英寿山):岑     公支(王窝西头、双沟);一科公支(岗半王楼),玉时公支(小王庄),本智公支(东西黑树),思臣公支(朱集),思礼公支(岚山河湾等村),思齐公支(丁山等村),思瀚公支(岚山),真   公支(鲁庙等村),汝先公支(鲁庙等村),带河公支(龙集龙南等村),履   公支(高楼汤庄等村),迩   公支(邱集大、小王庄)。

‌      当下适逢盛世,天下太平。中华崛起,海晏河清。我族为求本溯源,谱牒有序,堂公十五世广才公高瞻远瞩,敢于担挡,挑起七修族谱之重任,呕心沥血,退而不休。昼夜操劳,寝食难安。为修谱四处奔跛,八方联络,复博览群谱,延揽英才,使之修谱有据有序,从而进展迅速,解决了议而未决的难题,删掉了不必要的外加世系,厘清了连桥的来龙去脉,消除了认识上的误会,确立了黄山连家桥的历史定位,统一了凤凰山麓王窝为居迁始祖堂公支发祥之地……。

‌     凤凰山下,黄河(即废黄河)之滨。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物华天宝,卓尔不群。钦佩先祖的慧眼识金,选择了这块丰腴的土地——环抱的山势、屈蟠的河水因家焉。我有幸三次走进这块土地,了却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之念。  退休后的充裕时间,圆了人生的梦想,孩提时代就知道老家是王窝子,却不曾去过。区区几十里一旦走进,却有恍世之隔……。去年的一天,当我首次进入“圣地”,果见山巍林丰,水甜情亲。不由得神情愉悦、心情释然,由衷赞叹曰: 此时此地此刻,天时地利人和,恍若走进桃花源矣……。同时我也才知道,这里还保存有王氏祠堂和堂公三世祖讳守元公碑、墓,遂与景兆、树勤等一行家人前往虔诚谒拜。天地沧桑,源远流长。福天洞地,永世辉煌!

过了不长时间, 秀美的山水,神奇的传说,应邀又次驱车来到凤凰山下,山风微微,细雨霏霏,若闻凤鸣,犹见凰飞。感谢广才老、计涛弟熟山熟路、热情陪我登临凤凰岩洞,观金牛窟、金哈蟆窝,讲解传奇的历史神话传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恼洞……。

第三次来到风凰山,即是给讳守元公树立仿新墓碑的时候,同时安排各支族人寻根问祖,前住黄山连家桥一行,二者完美结合,相得溢彰……。此次目睹堂公三世祖讳守元公墓前皇清旧碑和今日仿新墓碑并存,犹如见到连桥风云卷舒于祖茔古碑之上,万里长空恍惚出现了一座绵延悠长的时光隧道,穿越千年历史时空,引领我王氏三槐堂族人,再次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远方……。

与此同时,堂公族人的拜碑大典亦正隆重举行……。有《拜碑词》为证:

凤山巍巍,玉水澹澹。乾坤朗朗,白云蓝天。风凰山下,大兴盛典。三槐堂里,香火续延。祭祖拜碑,老幼心甜……。

遥思当年,堂公南迁。连桥别居,一路心酸。挈妇将雏,云重雾漫。翻山掠水,风雨凉寒。风凰赐福,始得息安。依山面水,筑屋心宽。战天斗地,德荫泽远。今我后裔,修碑立传。承前启后,香火绵延。爱之以德,家风永传。严于律已,待人以宽。忠爱孝悌,教化礼先。博学多思,才俊良贤。铁肩道义,栋梁江山。本固邦宁,国强民安。小康社会,曲舞扬炫。凤歌凰舞,尧舜禹天。

文章千古,风貌代传。庙堂居高,江湖在前。山河一统,社稽康安。诚谒祖墓,公讳守元。旧碑沧桑,风蚀雨残。族裔进章,率孙统男。再立碣石,旧碑新颜。高风雅意,口颂笔撰。传宗接代,铭记人间。庚子冬日,和风丽天。族贤毕至,少长趋前。虔诚叩拜,礼数周全。礼砲声隆,风光无限。填词赋诗,韵律心愿。皇天后土,流长源远。太原连桥,彩虹高悬。连桥凤山,红霞满天。三槐叶茂,春晖满满。挥毫泼墨,再续新篇。

 

(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1条)

  • 3843
    3843 2024-01-13 18:29

    回家请谱去

  • 王玉喜
    王玉喜 2021-12-14 14:41

    我从三岁记得我爷爷说应是属于太原三槐堂王是对的。

  • 王玉喜
    王玉喜 2021-12-04 17:20

    王老师对我族的迁徒寻根问源,这章有条不紊,措词妥当,追朔源头落地,我厂刁王老师的文笔点赞,超棒!

    • 王振江
      王振江 2021-12-04 20:10

      @王玉喜依以太公的论述,我们王氏是太原王氏还是琅琊王氏?现在还有争议,需要确定。

    • 王振江
      王振江 2021-12-04 20:12

      @王振江回复王以太的。

    • 王以太
      王以太 2021-12-05 12:52

      @王振江堂公六世孙廷翰公在创修谱的序言里阐明“我家旧说失于明季兵乱盖六十年兹矣”,无以为继。与共意猜,莫如空缺。我想虽其中一段无文字记载,但从口口相教、广为流传的”王氏是从山西(喜鹊窝迁来”的说法,应是成立的,就是现在不仍然认为我们是太原三槐堂吗?

    • 王以太
      王以太 2021-12-05 13:16

      @王玉喜谢谢王玉喜族亲的关注和鼓励。

  • 结善缘 仱
    结善缘 仱 2021-12-04 07:18

    王以太作寻王氏家族的美文点赞 :qiang: :qiang: :qiang:

  • 静若繁花
    静若繁花 2021-12-03 22:34

    为王老师佳作点赞

  • 王洪庆
    王洪庆 2021-12-03 18:35

    我王氏家族文化浓厚!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1-12-03 18:34

    追根溯源,寻宗问祖,作者身为中国之大姓,对王姓的起源,繁衍迁徙,定居苏北,搜集资料齐全,论述考证有理有据,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