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烽火中成长的将军——李剑锋(作者:孙宜方)

硝烟烽火中成长的将军——李剑锋(作者:孙宜方)

李剑锋1926年11月出生江苏省邳县(今邳州市)占城乡,1941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入伍。历任学员、干事、政治指导员、股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28军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的津浦铁路、朝阳集、泗阳、淮安、淮阴、涟水、宿北等战斗及淮海、渡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和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中,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致今他身上当年留下多处弹孔和痕迹,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

从小立下报国志,参加八路打鬼子

     李剑锋的童年,和大多数家乡孩子一样,是一个动荡而苦难的童年,父母从小时他抱有很大希望,全家省吃俭用省下钱供他上学,希望他将来做个有知识、有文化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另全家人想不到的是,这一每好的愿望在1941发生了变化,打碎了他们全家人的梦想。

    1938年4月,日本侵略者侵入到山东台儿庄,台儿庄和邳县相邻,小鬼子经常窜入邳县,不断的进行剿共扫荡,这年夏天,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李剑锋在学校上课时,日本鬼子的飞机飞到他的家乡,低空飞行对村庄进行疯狂扫射,男女老少都拼命的跑,死了好多无辜的百姓,李剑锋和家人跑到山上,藏进了山里不敢再回家。

     日本鬼子从台儿庄一路扫荡到李剑锋的家乡,鬼子走到那里就烧杀抢掠到那里,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李剑锋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过着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的生活。逃亡中,妈妈随身带了一袋子黄豆,每天就给他一把黄豆度日。

     由于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日夜逃亡,不久李剑锋是病倒了,在那苦难的岁月,缺吃少穿,生命更沒医没药,人生了病只能应撑着,撑不了的只有等死。
李剑锋病了几天,缺吃少喝、沒药可治,母亲每天只能靠喂他点水维持他的生命,就在李剑锋病的快不行时来了大救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到他的家乡,部队了解了他家的情况,不但

    给他送来救命粮,部队的卫生员来还给他服药救了他的命。
李剑锋亲眼所见,八路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他们来到村里不打扰老百姓,就在野外睡露营。大冬天穿着单衣跑步,有空八路军到村里为百姓打扫卫生,帮助村民劳动生产,和百姓亲如一家。

    从那时起,李剑锋就下定决心,要参加八路军,跟着八路军打鬼子,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那一年,李剑锋才12岁。当李剑锋找到村里和八路军干部,要求参军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个子矮,年龄太小,李剑锋的第一次参军愿望并没有实现。部队领导表扬了他参军的积极性,鼓励他继续好好读书,等长大了再来参加八路。”
在采访中,李剑锋老将军回忆:后来,当地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没想到门口炸油条的大叔是个地下党,他把我招去当了勤务兵。我一开始还不乐意,要去打仗。他说,战士们在前线要吃的要穿的,我们在后方服务也是抗日,一样的!我才明白,哦,我这也是抗日啊!”

硝烟烽火中成长的将军——李剑锋(作者:孙宜方)

参加渡江战役,身上多处负伤

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李剑锋奋勇杀敌、不怕牺牲,是一个英勇顽强的战士。他向我们讲述了第一次负伤的情形。“‘轰’一声,炮弹在我身边的战壕里爆炸了!我是‘死的’还是‘活的’?我咬一咬手,有痛感,那就还活着!又摸摸腿和脚,都还在!既然还有腿和脚就好办,那就能跑!于是我就赶快向营部包扎所跑。”

谁知道营部包扎所已经转移了,于是李剑锋赶快向团包扎所跑,可他们也一切收拾完毕,准备出发了。“我一看到他们,有指望了,扑通躺倒,再也站不起来了。担架也没有,只好骑马,两三个人把我架到马上,走了一夜,一直到了泗宿县唐莫圩子住下,终于能给我包扎了。医生重新检查伤情,我的左脚内侧踝骨粉碎性骨折,碎骨外露,右小脚趾内侧、两腿弯后下部、右臀部等多处负伤;一起受伤的文化教员被炮弹片横穿嘴巴,牙齿全部被打掉;卫生员的胸部被弹片打进半截,还有半截露在外面;通信员的两条大腿被弹片横着贯通。医生给我们逐一包扎,饭后用担架抬到成子湖边,送到小船上,穿过成子湖,送往洪泽湖后方医院养伤去了。”

在艰苦的战争争代,在烽火硝烟的战场,李剑锋和战友们在分别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死,明天见!”
李老说:“我们不怕死,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赶跑日本鬼子,实现抗战胜利。不死,明天见!”这样豪迈的革命情怀让人无比动容!
铭记历史,将渡江日记赠送纪念馆

在采访中,李老还深切怀念一位战友——渡江勇士谭义联。“他的班长告诉我,在参加淮海战役之前,他家里来人要他回家结婚。他说:革命不胜利、全国不解放不回家结婚。他这种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彻底的革命精神,都使我永远不会忘记。他送给我的唯一的一张半身照片,是我永久留念的珍品。”

李老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旧物——渡江日记。这本日记,小小一本,可托在手掌中,却让人感觉沉甸甸的。据李老介绍,这本日记的原件收藏于渡江胜利纪念馆中,目前在李老这儿的是一件复制品。李老说:“仿制得非常精心,买到了当时我用的这种纸,看起来就是一模一样的。”

李剑锋老将军十分珍惜这本日记,从1949年4月渡江起,一直记录到了1950年2月。李老表示,日记中所记,都是琐碎常事,如几月几号,做了什么事,行军到哪里了,或者是一些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如“经过一夜的路程,经过丹阳、无锡、常州、苏州等城市,于早上六点半,到南翔车站下车,因没与三十四军接上,暂在站上休息,晚上宿营高王庄。”“今天是11月1日,去年今天在泗洪县参加淮海战役,至今整整一周年。”

其中,有一天正值中秋,虽然没有家人团聚,更谈不上什么美食佳肴,但李老却写了好几首诗,寄托自己在月圆佳节时的情思!其中还借用了“低头思故乡”的意境,写道——睁开眼看现在,胜利翻身;低下头想过去——艰苦贫困。

这个本子的来历也颇有意思。当时在南京六合一个村庄,李老有了记日记的想法,便找到了一个店铺想买本子。然而并没有本子,店铺老板便从账本上撕了几大张纸下来。李老回去后,便将纸张裁成一块一块的,再自己动手缝了起来。做工之细致,让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馆长都十分感动。
忆往昔,爱国情怀传后代

硝烟烽火中成长的将军——李剑锋(作者:孙宜方)

李剑锋老将军今年90多岁,离开家乡虽70多年,但对家乡一片赤情,对家乡的往事回忆起来如数家珍,尤其是少时上学的情景。

“我们的教室在哪里?就在天地间,夏天就在树荫下,冬天就在晒得到阳光的地方!背上背着芦席,腰上挂着马扎(小板凳)和包裹(里面是书本),如果日本鬼子打来了,我们随时背上就跑!那时学习环境艰苦,但我们学习非常认真,现在和平年代,孩子们学习环境那么好,我们真的羡慕,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更好的建设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另一件是1948年的除夕之夜,当时在安徽,“按照习惯,大家应该是吃水饺过大年,可是,此时我们连队,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只好让大家睡觉休息。司务长、给养员外出筹划粮食,从早上等到中午再到下午,快四点钟了,给养员夏有福终于回来了说‘有粮食了!’原来是喂马吃的黑豆!管它什么东西,能吃就行,来不及泡,马上就磨,就煮,稀稀拉拉的一锅,就这样,全连一百多人喝了十多斤的马料汤,过了一个大年。”

李老动情地表示:“70多年过去了,如在眼前。这些故事所以念念不忘,就是要不忘过去的苦,牢记今天的甜。幸福美好的生活,实在来之不易啊,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要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9885
    语文美时美课 2021-08-22 09:49

    为李老英雄点赞!他经常到学校做红色教育

  • 老井
    老井 2021-08-22 03:34

    向老英雄李剑锋学习!没有他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令天!

  • 汹涌
    汹涌 2021-08-18 17:12

    向老英雄学习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