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随风远行(作者: 林友侨)

文轩随风远行(作者: 林友侨)
“世上有好多事情弄不清,最弄不清者一为风,二为云。人遇到风,呼——来了,呼——走了。啥来了,啥走了?不知道。感受过,但一辈子没见过此物。”这是鲍尔吉·原野散文《风里有什么》中的一段话。夜深人静之时,读着这样充满哲思的文字,心中不由边品边赞叹。

忽然,手机微信呼叫,打开一看,是“东方散文杂志交流群”有人留下一句“文轩兄不幸辞世”,引起了文友们一连串追问。我盯着微信信息,愣住了,最初的念头是:此“文轩”并非彼“文轩”吧?但这样的愿望注定徒劳,“风里有什么”是再也看不下去了。

山东著名书法家兼诗人、作家陈文轩不是风,我自然是见过的。不但见过,还同室共住三天。如今正值壮年的他,却化作风和云,说走就走。可是,黄土一抔,如何掩得了斯人风流?

犹忆两年前的3月15日,东方散文杂志2019春季笔会在东莞举行,当天下午我驾车赶到时笔会已经开始,我成了最后一个报到的人。宾馆前台服务员告诉我,还有两间客房是单人住的,问我想和谁住。和谁住本无所谓,这次活动,除了与组织者憨仲老师有过电话沟通,其他人我都不认识。既然给我选择的机会,我顺手查看起了两间客房已入住文友的登记资料,一个年纪比较大,一个年龄与我相仿,想着同龄人好交流,就选择了与后者同住。

拿到钥匙进得房间,发现桌面上摆着笔墨,一个展开的本子上,已是满纸的龙飞凤舞。我心中窃喜,一不小心,竟选了一个书法家同住。这个书者,正是来自山东济南的陈文轩先生。

当天活动结束回房,我见到了陈文轩本人:魁梧的身材,宽松的唐装,儒雅中透着从容,飘飘然有道骨仙风,气度很是不凡。我们互报家门后,话题自然转移到桌面的笔墨上。他让我“批评指正”,我自然不敢妄评。说实在的,他的书法风格颇具个性,却并非都是我能读懂和欣赏的。但初次见面不便直说,就拣一些自己喜欢的来说。于书法,我虽然练过,却实实在在是外行。但作为读者,我真诚地谈了自己所欣赏的书法类型,文轩兄显然是理解的。所以我们从书法到诗歌、散文,相谈甚欢。

接下来的两天采风,我们一路同行,游可园,谒袁崇焕纪念园,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旧址、林则徐销烟池旧址。笔会“应景之作”的选材,我们不约而同关注历史,关注英雄。他交出《莞城“三杰”》,我写下《东莞,一座英雄的城市》,角度、内容和观点,颇多相似,笔墨均围绕林则徐、袁崇焕、张敬修三位英雄展开。不同的是,文轩兄的《莞城“三杰”》书卷气极浓,我所不能及。

三天笔会匆匆,惜别时我送给文轩兄一盒岭南特产桔普茶,文轩兄则热情邀我有空去泉城济南游览,他将全程陪同导游。我应承“有机会一定去”。可惜一晃两年,终未得便。如今音容犹在,约定犹在,人已长辞。两年不算长,五十岁不算老,总以为来日方长,却想不到空留下一生的遗憾。可见“机会”不是等来的,我们只有走快一步,才有可能与“机会”不期而遇。

聊可安慰的是,手里尚有文轩兄寄赠的一点念想:其一是一本《微醺看云·陈文轩书道诗韵》作品集,有他亲笔赠语“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其二是一幅书法作品,写的是:“梅兰竹菊养性,琴棋书画陶情。”均字体端正中透着灵秀,似有缕缕幽香,溢出纸来,弥漫人间,叫我闻之“微醺”。

夜深难眠,查看与他认识以来的信息交流,多是对我散文新作的点评和鼓励,或简短片言,或有感语音,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再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书法作品、人生感悟、心得体会分享。其中尤以近来为多,文字中深深的人生况味,如今读来真是玄机莫测,感慨系之。譬如——

2月12日大年初一凌晨4点21分,他显然失眠了,起身写道:“腊月二十九,在老家住一晚上,听到久违的鸡鸣,见到熟悉的面孔,略知村中近期之事,心中五味杂陈。除夕一早,弟弟还有侄子帮着贴春联,收拾杂物,上坟祭祖,代成叔在麦田地里说起东南地里老爷爷的诸多旧事,依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几十年后,我也是一堆土疙瘩。不免怅然。”

2月14日一早他留言:“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惊鸿一样短暂,生如夏花绚烂。”

2月18日,是他在朋友圈留下的最后一串足迹,从上午8点29分到下午4点12分,一连发了6条朋友圈。

他说,“天朗气清,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满天繁星,有我想成为的那道光。”

他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活着。”

他说,“一天很短,不要郁郁寡欢;一年很短,不要浪费时间;一生很短,不要留下遗憾。人生本无常,生死在瞬间,珍惜拥有的,释怀失去的,看淡离开的,原谅走远的。只要父母健在,无病痛,只要知己真心,两三人,只要伴侣忠诚,久陪伴,再无所求,此生足矣!”

文轩随风远行(作者: 林友侨)

而他留在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是分享一篇网文,主题是:“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和颜悦色。”这大概是他留给世人最大的善意!

查百度,2021年1月13日,他曾在《鲁西诗人》公众号发表过一首叫《设计死亡》的新诗,诗中写道:“……我爱着跳跃的文字/我爱着那管瘦硬通神的毛笔/我爱着我爱的人/我厌恶着厌恶我的人/直到我要离开身体/我才知道/租用了一生的身体/其实多么不容易/我想设计自己的明天/也就是今天的昨天/我想躺在宣纸旁边/一梦远征/……灵魂啊/您一定要慢慢走路/别像尘世一溜小跑/当然/这是50年后的事情/证明我成功的/交付了租用身体的费用/可以在天上/静看人间。”

这首诗之后的作者简介,他还表露心迹:“崇尚心灵的无拘无束与信念图腾,渴望云山深处,踽踽独行,听风、看雪、与树木为伍,悦尽凋残苍茫,体会自然之形态本色。”

言为心声。不厌其烦摘录文轩兄留在这世上的文字,是为了展示一个痴迷艺术、热爱生活又不甘平庸的陈文轩。同时,从这些有温度的文字,能触摸到,年过半百已知天命的他,已有一丝人生无常、天意难测的忧愁和伤感。他的忽然遁去,说明了人的一生实在存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正如文友们所感叹的,明天和意外,真未可知哪个先来。我们当珍惜眼前,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设若所做之事对社会及后世有益,如文轩兄之于书法艺术、之于诗文布道,多为过于物质的尘世留一些笔墨的芳香和文字的温婉,则可以俯仰天地,无愧“与树木为伍”了。

2021年2月19日,牛年初八,陈文轩随风远行,幻化成云,“在天上静看人间”。而人间,文轩兄的爱女饮泣讣告,引八方文朋书友,泪飞顿作倾盆雨。一时间,吊唁的诗、词、联,如纸钱和幡儿,漫天飞舞。春意料峭,我在岭南,遥对北地,双手合十,寄去哀思:

夜深人未静,惊闻文轩去;

天南哭地北,人间折一笔。

痛哉,遥拜;一步,天堂。

兄弟,走好!

作者简介:林友侨,广东汕尾人,现居佛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作协会员。作品见于《海外文摘》《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参花》《速读》《精短小说》《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佛山日报》等报刊,并被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重要平台广为转载。其中《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先后获得2019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第六届佛山文学奖银奖。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