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不再听到扒锅的吆喝声(作者:李玉华)

村子里,不再听到扒锅的吆喝声(作者:李玉华)

我八岁的时候,我家有八口人,奶奶,父母亲,哥,姐,我和三弟,妹妹。八口之家。在我们村,算是人口很多的家庭之一了。我清楚的记得,生产队分山芋的时候,我们家就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到大块的山芋地去,到了地之后,直奔大堆去,因为八口之家的户数,在我们生产队只有五家。虽然我家人口很多,但能挣工分的很少。只有我的父亲和母亲,所以我的父母亲是他们同代人中最辛苦的。也许是老一辈在脑子里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缘故吧,我和哥都上学了,姐就没有上,她要在家照顾我的三弟和妹妹,还另加一个活,割猪草。

八口之家,吃饭只有两个锅,一大一小,大锅做饭,小锅炒菜。大锅经常用,小锅用的很少,因为那个年代,谁家能经常炒熟菜吃啊,家里能常年保持有萝卜盐豆,老咸菜就让亲邻羡慕得不得了了。我家的大锅之所以用得很频繁,坏的也快,是因为不光我们一大家人吃饭用它,烧猪食也都用它,有时候,我们和猪同吃一锅饭,说这话,你别笑话,是真的,那时我们家人口多,领来的山芋也多,院子里的山芋堆成了一座山。

父亲连夜就把它刨出来,第二天就摆在山坡上晒,天气好,三天就晒干了,要是碰上阴雨天气,可就倒霉了,夜里,我正熟睡的时候,被父母亲叫醒,快起来拾白干子。不起不行,不起要挨打的。

我的父亲很会过日子,在从事生产队劳动的同时,家里还喂了一头老母猪,还有一鞭老绵羊。山芋下来的时候,我家的院子里,堆了一大堆,母亲把山芋洗干净之后,放在大锅里煮,我们捡好的吃,剩下的就喂猪。大锅用的多,坏的就快。时不时的,父亲就把大锅从锅圹上搬下来,用铲子戗掉背面的锅灰和锈铁。锅越戗越薄,渐渐的有了裂纹。舍不得丢了啊,这时,扒锅扒碗的吆喝声来了。父亲连忙走出家门,把他叫过来。扒锅匠放下挑子,拿出了他的吃饭家什,铁钻,小锤,石灰。在铁锅裂纹中间,用铁钻用力的拉。拉了几个小孔,再用他早先准备好的芭子。扒上。然后再用石灰膏在周圈抹了一下。这锅又能用一段时间了。说到扒碗,也是值得回忆的,当时,我们家八口人,八个碗,就有三个是坏了之后,重新扒好后再用的,现在小孩子打了碗,大人就说:小孩打碗是好的,碎碎(岁岁)平安,可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的,打了碗是要挨骂的,是败家子。有时还会挨上一巴掌的。

扒锅的不光是扒锅扒碗,还有其他活计,扒罐子扒盆,那个时候,我们农村所用的器皿多是陶器,陶罐,陶盆,坏了也舍不得扔掉,就保存下来,等待扒锅匠来了给扒上再用,扒锅匠也巧,他用钳子剪断大约两公分长的六号铁丝,中间砸扁,两头扭曲,轻轻的安在盆罐裂缝两边,抹上石灰,就能正常使用了。

那个时代,不光我们家是这样,家家都是如此。所以那个时代,干扒锅扒碗的很吃香。干这行业的,有的是门里出身,祖传。有的还要磕头认师傅的。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条)

  • 遥想公瑾当年
    遥想公瑾当年 2021-01-18 07:11

    谢谢刘老师,谭老师,马老师关注点评!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1-01-18 02: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扒锅扒碗的事,只怕要永远洇灭了!大作朴实接地气,值得学习点赞!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1-01-17 20:49

    当年乡村生活的缩影,读了文章所描写叙述的人和事历历在目,如在眼前,为你点赞!

  • 自信人生
    自信人生 2021-01-17 19:58

    李老弟讲述的,句句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差不多家庭都是只有两口锅,炒菜锅基本上不用,做饭锅不仅用于人,还用于猪。锅碗瓢盆都有扒的,扒锅扒碗的每天都来遛乡,进了庄都有活干。许多老年人从来不出远门,能够认识的人只有扒锅扒碗的和货郎。那种岁月可能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现在的人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

  • 王者风范
    王者风范 2021-01-17 17:25

    艰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