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黄石公不遇 (作者:龙凤呈祥)

 寻黄石公不遇  (作者:龙凤呈祥)

邳州北部有一座仙山,千百年来,岔河镇黄石山一带一直流传着“黄石公授天书”的故事。

秦朝末年,黄石公隐居在黄石山赤松洞。他每天研究兵法,用毕生的心血写下《太公兵法》。他一心想寻找一位志向远大、勇敢聪慧的年轻人,把兵法传授给他。

张良谋划刺杀秦始皇失败,潜逃到下邳张家楼(西桥头村),他常常到龙池(西桥头村东牧猪河)畔放猪。

一日,黄石公和张良在龙池上的一座石桥邂逅。黄石公发现张良孺子可教,“桥下遗履”试其孝,“三约五更”试其诚。最后,黄石公就把《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后,发奋研读,起兵反秦,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成为一代帝王之师。那本《太公兵法》被后人奉为天书,黄石公也被后人尊为仙人。

寻黄石公不遇  (作者:龙凤呈祥)

     秋日里的一天中午,我去爬仰慕已久的黄石山。

深秋时节,山林早已变得五彩斑斓。高大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黄的、红的小灯笼;挺拔的苦楝树也缀上了一串串“金豆豆”;只有山间的松柏,还穿着那件翠绿的衣裳。

我来到山脚下仰望,不见上山的石级,只有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山林深处延伸。勤劳的村民惜土如金,在稍平坦的山间开垦出一块块梯田,豇豆黄了,山芋也偷偷扒开土层向外张望……山间的枯草也被割得整整齐齐,“山林防火,人人有责”。

好多年前,这一带的村民挖土烧砖,凿洞取石,用于建房子,因此,山间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坑。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羊肠小道也若隐若现,我索性开辟道路而行。

山的高处,逐渐显现出山的个性来。一棵棵山枣树扯着我的衣襟,草丛中散落着熟透的野生黑枸杞,随手撸一把放到嘴里,又吃出了久违的味道,一群野鸡被我这位稀客惊飞。

  我沿着一片布满碎石的陡坡奋力攀登,手脚并用,终于爬上了山顶。放眼望去,一座座小山峰连绵起伏,一幢幢新楼房鳞次栉比。

赤松洞、仙人镜、跪拜石……仙踪早已远去。可是,我仍然倍感自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比什么都金贵!

一阵山风吹过,吹得松柏枝摇果动,仿佛又再给我讲述这段古老的故事。

  我沿着山间小路下了山,去拜访黄石公庙。

黄石公庙座落在东山脚下。千百年来,这一带沿袭着赶黄石庙会的风俗,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方圆百里的人们就会云集在这里。“二十五,大风鼓,不是刮风就下雨,黄石山中黄石祖……”这里的人们世代传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谁家婚丧嫁娶,或者家中有不顺心的事情,都会到黄石公庙前去祈福。在这一方人们心中,“圯桥纳履”是奋发向上的图腾,匡国济世的黄石公早已成为布福消灾的化身。

寺中的一位师傅领我到庙西边的墓碑前。她告诉我,躺在地上的就是黄石公的墓碑。我揭开盖在碑上的红绸,碑上的字迹早已斑驳不清。

寻黄石公不遇  (作者:龙凤呈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老的故事所彰显的民族精神早已穿越历史的时空,深深地融入这一方人的血脉之中。这一方人勤劳朴实,生生不息;这一方人积极向上,人才济济。

可以肯定,当年的黄石山是一座美丽的“仙山”,今天的我们永远无法复原它,它的身躯早已幻化为千家万户的广厦,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于天地之间。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仙人,也许有一天,黄石公老人会云游到此,他会无比欣慰:那一片片黄石之处都是我的家!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