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红岩英烈,是许多中国人不陌生的一个史诗般的称号。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曾经激励过亿万人,江姐(江竹筠)、许云峰(罗世文)、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革命先烈是人民熟悉、敬仰的英雄人物,如今重新面对那段历史,许多人仍心潮难平。革命先烈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和面对残暴敌人表现出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是激烈人民奋发进取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
小萝卜头宋振中是“红岩烈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他的事迹被选入小学教材,编入各种普及读物,妇孺皆知,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红岩》小说中,对他的刻画着墨虽然不多,却饱含深情,栩栩如生,一个天真聪敏,活泼却又持重老成的“小政治犯”形象,深深印在读者的脑子里:身体的瘦弱与头脑的机敏,被禁锢的身躯与渴望自由的灵魂,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与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对难友的关心与对国民党特务的憎恨……《红岩》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由来
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乳名森森,祖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杲堂村,是著名烈士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0年3月15日出生于古城西安。1941年11月,随母亲被捕,被国民党特务关进了监狱,成了一名“小犯人”和一名“老政治犯”。
小萝卜头随母亲被捕后,先是关押在西安小雁塔胡宗南司令部。同年12月,又随母亲被押送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监狱。1943年3月,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决定对“中美合作社”整顿,一批主要政治犯包括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还有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以及东北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等又被押往贵州省息烽县的阳郎坝监狱。
小萝卜头和妈妈被关押之后,因为与宋绮云一直是被分开关押的,彼此都不知道亲人就关在同一所监狱,所以小萝卜头长到5岁,还不认识爸爸,直到政治犯转押到阳郎坝监狱之后,相互才有了见面的机会。那是在牢房的铁栅栏门后边,经过妈妈的指点,小萝卜头才认识爸爸的。平时,每逢牢房放风的时刻,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总是尽量往女牢这边走,徐林侠同志也总是抱着小萝卜头站在铁栅栏门后,通过铁签子空隙告诉儿子说:“森森你看,那个向我们这边走来的人就是你爸爸”。
后来阳郎坝监狱建立了工厂,搞了卷烟,缝纫、印刷、糊信封、编草鞋等手工业,监狱当局要求每个在押犯人都要参加一项手工劳动,这就扩大了犯人的活动范围,尽管在特务的监视之下,却为森森一家三口的狱中相见提供了可以接触的机会。
几年的监狱生活,把活泼可爱的森森折磨得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脑袋显得特别大,个子又矮又小,活像一个干枯的小萝卜头。同监坐牢的王品三看着这个6岁的孩子悲愤地对阎继明(杨虎城将军的副官)说:“看,孩子有什么罪?森森被折磨得像个小萝卜头了!”从此这句话就传开了,“小萝卜头”成为大家对森森的爱称。
1946年7月,“小萝卜头”一家又被押回重庆,先后关押在“渣滓洞”与“白公馆”监狱。
小萝卜头六岁了,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他却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享受读书的权利。小萝卜头要上学,狱中党支部认为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应该用集体的力量,为他争取上学的权利,经过大家的集体抗争、几次交涉,监狱当局才勉强同意在监狱找人教他。宋绮云同志给“小萝卜头”起的学名叫宋振中,宋振中的老师由监狱中的“犯人”罗世文和车耀先同志担任。宋振中在学习中既聪明又用功,为此受到了罗老师的表扬。1946年8月,罗世文、车耀先两位老师牺牲后,由黄显声将军做他的老师,黄老师教他语文、算术、俄语。每天,宋振中由特务押着到楼上去上课,下课后,再由特务押回女牢。时间长了,特务们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由他自己单独来往,“小萝卜头”成了狱中唯一可以自由行动的犯人,他不但可以在爸爸、妈妈之间来往,还可以在男牢和女牢之间走动。狱中的地下党组织就利用小萝卜头这种特殊待遇,交给他一些任务,让他注意狱中发生的一切动静,比如特务有什么活动,什么人又被关进来了,他都把听到、看到和了解的情况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一天,有一个叫胡春浦的难友受了重刑,加上胃病发作,无法吃那又霉又硬的米饭,两天没吃东西了。“小萝卜头”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他煮了一碗面条,由“小萝卜头”亲自端着送去。解放后,胡春浦同志担任青海省委统战部长。他回忆当年在狱中的情景说:“小萝卜头送的那碗面条,不仅救了我的命,也暖了我的心,这件事使我知道狱中有党组织在关心自己,从而增强了我的斗争勇气。”
1949年9月6日深夜,刽子手残暴地用匕首将“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一同杀害于“戴公祠”警卫室。“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由于他在狱中为党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中华民族千百万烈士中最年幼的一个。
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庆解放,重庆市的党政军各界在脱险同志联络处的协助下,迅速找到了宋绮云、徐林侠及宋振中的遗体。
1950年春天,他们被安葬在西安南部的杜公祠,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烈士

  宋绮云,原名宋元培,字复真。邳州市八路镇杲堂村人,1904年3月出生,1925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立清江第六师范,1926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和军校的同学一起,参加叶挺指挥的讨伐叛军夏斗寅和追击杨森部队的战斗。1928年5月,宋绮云和南京的邳县籍党员先后从南京返回家乡,与此同时,李超时、徐林侠、宋学珍、冷启英、李先春等,从武汉也返回邳县,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宋绮云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以邳县警备大队二中队队长为公开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12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去河南南阳杨虎城军部任杨虎城秘书,经陈子坚引荐,宋绮云担任《宛南日报》主编,1930年11月,杨虎城奉蒋介石命令率师返陕,宋绮云也随军前往西安,任《西安日报》社长兼总编,1935年10月,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宋绮云为特支领导成员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他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前后任杨虎城部统战工作及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又一反常态,仍继续推行反共反人民,不积极抗日的政策,他软禁了张学良,逼迫杨虎城离任“出国考察”。在此情势下,宋绮云处境极为危险,杨虎城将军曾关心他,约他一同外出,他在犹豫未决之际,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他决定重返西安继续从事抗日斗争。
1938年初,宋绮云从延安学习归来不久,中共陕西省委又派他去河北临时政府(系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同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后来他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又重返西安。1939年11月,组织又派宋绮云到晋西南中条山第四集团军总部,这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少将高参,又被任命为副教育长兼政治教官,同时又被委任为总部干训班国民党的特别党部书记长。
由于在“西安事变”和以后的历次革命活动中,宋绮云出头露面较多,引起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极端仇视和密切的注视。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宋绮云在1941年4月离开西安时,将全家六口搬到郊外的长安县细柳乡蒲阳村,并将较大的两个女儿送回江苏邳县老家,临行前把爱人徐林侠和正在吃奶的幼子(振中,乳名森森)交给跟他多年的警卫员王迁升照管。
1941年9月的一天,宋绮云在总部突然接到“家中有急事速回”的电报。9月8日,宋绮云回到蒲阳村,才知道家中并未发电报,顿时,想到这无疑是特务机关施展的卑鄙的诱捕阴谋,正在委托家事时,三个工人服装的特务闯进宋绮云的家中,将宋绮云逮捕。就在两个月之后,国民党军统又设骗局,诱捕了徐林侠和幼子宋振中。
宋绮云被捕后,敌人使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用尽甜言蜜语,以高官厚禄去引诱他,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1941年底至1943年3月,宋绮云夫妇虽都被关在“白公馆”,但由于严格隔离,两人当初都不知道亲人就在“毗邻”。8年中,宋绮云一家先后被关押在重庆、贵州等地,三进山城,四易魔窟,在特务的迫害下,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始终不屈不饶,跟敌人展开了特殊的战斗。
1943年,特务头子戴笠决定对“中美合作所”整顿,将主要政治犯转移。宋绮云的一家,同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黄显声等,便被押解到贵州省息烽县阳郎坝监狱(息烽集中营监狱)。这时,宋绮云才和爱人徐林侠、幼子宋振中(即小萝卜头)见了面。
在阳郎坝监狱里,由戴笠的同乡周养浩担任监狱长。他要使这里的死囚成为奴隶,便在狱中建立了十三个工场,强迫每个犯人做工,这样就使犯人之间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在宋绮云转来后不久,狱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宋绮云隐蔽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统战工作。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曾多次要宋绮云和军统合作,答允立即恢复自由,宋绮云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一次,他当着周养浩的面怒斥道:“要我这样出牢,办不到!”事后,他为同牢难友写下了一首小诗,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绝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白上九霄。
1949年9月6日,国民党特务将宋绮云与杨虎城同时被害于重庆“戴公祠”警卫室,时年45岁。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烈士

  徐林侠,又名徐丽芳,1904年出生在江苏邳县草寺村。1923年夏,考入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10月和宋绮云恋爱结婚。
徐林侠1925年参加了邳县地下国民党组织。1927年初,她同进步学生丁若兰、秦雅芳等一起,奔赴武汉。进入共产党张曙时主办的江苏省党务训练班学习。1927年春由郭子化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徐林侠根据上级指示,同李觉民、丁曼君、秦雅芳、江蕴卿等5人,离开武汉,回到邳县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28年初,为了有利于斗争,徐林侠以国民党员身份,任国民党邳县党部委员兼妇女会长,同年秋,建立了“中共邳县委员会”,徐林侠为县委妇女委员。
1929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组织的“剿共清党”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对共产党人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徐林侠于7月27日被捕,先是关押在徐州陆军监狱,后转押到江苏省苏州监狱。1930年初,徐林侠出狱后,来到西安宋绮云身边,协助丈夫从事革命活动。
1941年9月,宋绮云同志被国民党军队秘密逮捕。敌人害怕阴谋暴露,于是又向徐林侠伸出了魔爪,以诱骗的手段把徐林侠及其不满周岁的孩子(小萝卜头)关押起来,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陷入了魔窟。徐林侠和幼子小萝卜头先关押在西安小雁塔监狱,年底转往重庆“白公馆”监狱。1943年3月转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阳郎坝”监狱。1949年3月,又转到贵州贵阳市黔灵山的“麒麟洞”。
徐林侠在这八年期间,三次往返,四易魔窟,徐林侠饱尝了人间的痛苦,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吃的是霉烂变臭的饭食,住的是阴暗潮湿,常年不见阳光的地牢。
徐林侠在监狱中,没有动摇她革命的意志,却加深了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同志的爱。在狱中,她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在革命工作上。每当狱中来了新难友,便向同志们介绍狱中的情况,描述敌人的丑恶、阴险,告诫大家提高警惕,随时随地迎头痛击敌人。
1947年10月的一天夜晚,一名叫葛雅波的难友被送进了女牢房,徐林侠就主动向她介绍狱中的情况,告诉她关在一起的都是政治犯,谁是特务,叫她谨慎,并在多方面关心她、爱护她,对其他难友体贴入微,在革命的征途上志同道合,所以葛雅波总是把徐林侠为师长、姐姐一样看待。
1947年夏天,组织上决定安排韩子栋同志(即小说《红岩》中的疯老头华子良)越狱。徐林侠得知消息后,想到韩子栋同志是被监禁14个春秋的老犯人,长期的折磨,头发乱蓬蓬的,那白天黑夜伴随着他的囚服,给他带来了越狱的困难,于是徐林侠在灯光如豆的昏暗条件下,利用仅有的旧布,连夜为他拼做成衣服。因为在越狱的途中还要带吃的东西,徐林侠又为他缝了一个小布口袋,装上吃的东西,叫小萝卜头给他送去,留作路上充饥。在徐林侠的热情帮助和关怀之下,韩子栋同志越狱终于成功了。
1949年9月6日,徐林侠、宋绮云、宋振中和杨虎城一家同时被害于重庆“戴公祠”警卫室,时年45岁。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特殊环境里成长的“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有记忆起,就一直在监狱里长大,他不知道监狱外面的天地。在他的心中,监狱就是社会,就是国家。善与恶、好与坏,就是用牢房划分的。牢房里被关的都是好人,牢房外打人的都是坏蛋。
同牢的难友张露萍很喜欢小萝卜头。他也最爱听张阿姨给他讲故事。张露萍给他讲“狼和羊”的故事,“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小萝卜头不满周岁就被关进了监狱,牺牲的时候,只有九岁。小萝卜头短暂的一生,没进过学校,更没进过商店,朝朝暮暮伴随着的,只有脚镣敲打着地面的铮铮声,只是狱卒和特务的吆喝声。他没有见过大自然中的山林、村庄和田野。只见到过铁丝网高墙下包围着的一小块四方方的天地,他不知道糖果点心是什么形状,什么滋味,是妈妈在不断的斗争中同监牢中的霉米烂菜把他喂大的啊!
小萝卜头生平仅有一次见识到狱外世界,那是从轿子里的小小出气孔里看到的。一次由于妈妈病重了,在经过斗争之后,敌人被迫同意徐林侠去看病。外强中干的敌人对徐林侠这个连路都不动的老病号也如临大敌似的,把徐林侠锁在轿子里去磁器口看了一次病。开始敌人不许小萝卜头跟去,徐林侠坚持不离开孩子,又经过反复斗争,小萝卜头才被允许随着妈妈坐在轿子里,进来一趟城。一路上,他就从那小小的出气孔里,好奇而又兴奋地第一次看到了商店和街道,还看到了路边的土地庙和里边的泥菩萨以及油漆描金的棺材……他感到莫名其妙,一个劲地问妈妈“这是啥”、“那是干什么的”,他那两只大眼睛东张西望,好奇得应接不暇。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但小萝卜头却感到生疏而又新奇。磁器口这个小镇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兴奋地对难友们叙说他的见闻时,大家都不禁从心底里可怜这个孩子,心疼得流下眼泪,把他抱在怀里,这使同志们更加增强了对敌人的仇恨。
小萝卜头聪明好学,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学俄文、语文、算术。在特务们的监视下,天天坚持学习,学习成绩很好,后来还会用俄语对话。黄将军能看到国民党的报纸,他能从报纸上的消息里,看到解放军在向南挺进。他悄悄地把胜利捷报写成小纸条塞给小萝卜头,让他带到楼下给大家看,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斗争必胜的信念。而小萝卜头就是这黑暗的监狱中的光明使者。他能告诉你:今天又来了新的难友,姓什么,或者告诉你今天谁又受审上刑了,谁是不屈的好汉。一个7岁的孩子俨然像个有经验的“老政治犯”,是谁教给他的?是敌人,敌人的残酷镇压教他学会了斗争的艺术。小萝卜头虽然活在世上9个春秋,可是他却有8年多的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是我们党在特殊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可靠的交通员和情报员。他的聪明才智,他爱憎分明的立场,他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操,他对敌人的斗争经验,是他的同龄孩子无法与之相比的。他在监狱里所做的工作,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他的事迹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小英雄而感到自豪。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狱中的交通员和情报员
1947年夏天,黄老师提前下课,说有事商量,小萝卜头知道他们要秘密开会,研究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他在楼下值勤。他下楼的时候,看见屋里黄老师、许晓轩、谭叔叔,还有爸爸。他突然发现“疯老头”也在里面。事后他好奇地问妈妈,然而妈妈却批评他说:“你太小,不懂。记住,不该问的事情,以后不要问!”
平常小萝卜头发现“疯老头”经常跟特务一起外出,每次回来,他都挑着沉甸甸的东西,可是他突然发现一连好几天,“疯老头”没有外出跑步了,总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牢房里。凭着他的直觉,小萝卜头知道“疯老头”在做一件重要的事。他想起了妈妈说过,不该问的事情不要多问,因此,他没有问任何人,但他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果然,一天上课完毕,黄老师交给他一个叠得很小的纸块,黄老师亲自把它塞进小萝卜头袖子里的暗袋中,要他送给许晓轩,并对他说:“这很重要,千万要小心!”
小萝卜头把那张纸块送给许伯伯,但他始终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重要。
自那以后,一连好几天,小萝卜头发现爸爸和许伯伯他们经常研究要紧的事。
原来那是一张“白公馆”的内外地形图,是“疯老头”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画的。图画得很细,有“白公馆”周围的地形,岗哨,马路,从大门一直画到磁器口,还特别注明了“白公馆”内外特务及宪兵的布防情况等。“疯老头”利用外出买菜之机,与狱外地下党已经取得了联系,一场里应外合的集体越狱计划,正在秘密地筹备着。
监狱党支部经过认真实际的分析研究,认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暴动不可能成功。后来,支部决定让“疯老头”韩子栋一个人越狱逃跑。党支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韩子栋越狱成功。必须把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被关押的共产党、爱国人士在这里英勇斗争的事迹报告给党,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事实的真相。
计划在秘密地进行着。小萝卜头发现妈妈徐林侠在整理旧布,缝制衣服。她起得早,睡得晚,小萝卜头就劝妈妈歇歇再缝,徐林侠仍埋头穿针引线,并对小萝卜头说:“好孩子不要多问了”。
几天以后,这件“新衣缝好了”,徐林侠把它叠得整整齐齐,装在一个白布袋里。小萝卜头虽然很好奇,但他没有再问。
早晨起床后,徐林侠突然悄悄对小萝卜头说:“把这个交给‘疯老头’!”
小萝卜头这才知道,妈妈这几天是给“疯老头”赶制衣服的。
小萝卜头拿着布袋,装进书包走出女牢。他刚要上楼,就看见“大黑狗”(特务)在院子中间站着,刚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他立即镇静了一下,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向楼梯。突然,他听到了“大黑狗”大声嚷道:
“小萝卜头,你干什么去?”
“我上课去。”他头也不回地一面上楼梯,一面回答着,他随机应变,朝黄老师的牢房走去。随后“大黑狗”又叫小萝卜头喊“疯老头”下来扫地,于是小萝卜头又转身走向韩子栋的牢房。他推开门迅速将布口袋交给“疯老头”,小萝卜头又转身走出牢房上课去了。
韩子栋收拾好小萝卜头送来的衣物,然后走出牢房扫地去了。两天以后,即1947年8月18日,“疯老头”和往常一样,挑着两口竹筐,戴着一顶破草帽,跟着一个尖瘦矮小的特务出了“白公馆”的大门,朝着磁器口的方向走去。
“疯老头”跟着特务出了“中美合作所”的大门,来到磁器口,首先采购了食堂用的大米、油盐、蔬菜,另外又买了几瓶酒。
他们刚要往回走,迎面来了两名“中美合作所”的医官,医官要和小个特务一块喝酒,在他们喝酒作乐之际,“疯老头”便脱身逃跑了。
“疯老头”越狱成功后,徐林侠找出一片小纸,用铅笔写了三个字“成功了”,然后仔细地卷好递给小萝卜头说:
“快给爸爸送去!”
宋绮云接过纸条一看,知道“疯老头”逃跑了,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接着,宋绮云又把纸条卷好,叫儿子立即交给许伯伯,然后就回去,哪儿也不要再去了。小萝卜头又将纸条交给许晓轩,许晓轩看到纸条后真是高兴极了。
罗世文,车耀先牺牲后,狱中党支部进行了改组,继续筹备前任党支部制定的越狱计划。小萝卜头是这一计划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员。
早在息烽监狱时,小萝卜头就已经为地下党做了一些成年人难以完成的工作,到了“白公馆”之后,小萝卜头更加成熟了。他不仅认真地对待让他做的每件事情,而且又有随机应变应付敌人的办法,这时的小萝卜头,确实成了一名“老政治犯”。
新的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体难友进行摸底。关押在“白公馆”的大部分人都是从“息烽监狱”转来的,后来陆续又进来了几个人。小萝卜头通过问话,就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他该告诉的人。
小萝卜头早晨上学,照例关心着每一间牢房,他发现楼上黄老师牢房隔壁的一间牢房上了锁,他就判定这里发现了新的情况。
由于叛徒的出卖,《挺进报》负责人陈然被捕了,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又转押到“白公馆”。
小萝卜头在上课之余,把这一新情况告诉给黄老师。下课的时候,他又把一张小纸条送给许晓轩,他们的关系接上了。
然后党组织同意了陈然的请求,《挺进报》又在“白公馆”这座人间魔窟里面世了,一条条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从这里飞出,送达各个牢房。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狱中难友
黄彤光,女,1915年出生在福建福州市一个书香人家,9岁时随家迁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居住。1937年毕业于北平第一女子中学。1942年,26岁的黄彤光由于宣传抗日、追求真理,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监禁在重庆望龙门拘留所,面对包括特务头子戴笠在内的反动派的威逼,她坚贞不屈。
1943年3月,黄彤光被押解到贵州省息烽县阳朗坝集中营。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瘦骨嶙峋的小男孩、被难友们称作“小萝卜头”的宋振中。终年不见阳光的女牢里,10多个“犯人”挤在一起睡觉。黄彤光正好和“小萝卜头”挨在一起。
在狱中,黄彤光经常帮助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照顾孩子,还把狱中最有营养的水煮黄豆省给他吃。而黄彤光自己患有严重胃病,吃不下又冷又硬的粗糙米饭,徐林侠母子就尽量把稀饭留给她。不久,黄彤光得知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也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他们还有6个子女在西安和江苏。
黄彤光记得,小萝卜头人虽小,可是爱憎分明,常和大人一起与敌人作斗争。4个月后,黄彤光调离女牢,被安排在监狱会计室管总账,后兼出纳。就是在这期间,她结识了“打响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领、东北军五十三军副军长、小萝卜头的狱中老师黄显声。
1946年夏,黄彤光获释。她为营救难友们出狱四处奔波未果。一年后,黄彤光接到黄将军托人从狱中带来的一封信,请她帮助小萝卜头到狱外读书。结果,这件事遭到反动派的阻挠。不得已,黄彤光只好捎信给黄将军及小萝卜头的父母,说她一定要在狱外为小萝卜头的学习、生活尽力提供帮助。她还帮助宋绮云夫妇与远在西安的子女取得联系,使他们先后通了11封信。1949年9月6日,山城重庆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同时遇难。黄彤光失去了一位可爱的小难友。
重庆解放后,黄彤光先后在西南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南通市食品工厂工作,在南通离休。60年代初,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撰写回忆录。按组织上的要求,她写出了《黄显声将军在敌特集中营的斗争》、《我所经历的蒋特三个集中营的内幕》等3万多字的回忆录,并捐献了珍藏的烈士血衣等珍贵文物。后来,将她所了解的小萝卜头及其父母在狱中的事迹写了回忆文章。
韩子栋,1909年出生,山东省谷阳人,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华子良的原型。因从事进步活动,1929年在山东被国民党当局通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北平以“春秋书店”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10月在北平被捕,不久转押到南京“新监”。“七七”事变后,先后随监转移到武汉、湖南益阳、贵州息烽。
在息烽集中营,韩子栋与罗世文、车耀先通过秘密联系,建立了中共地下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同难友一道,与监狱当局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1946年7月,息烽集中营撤销,韩子栋等72名“犯人”被转囚重庆。
在白公馆看守所,敌人经常押着韩子栋到磁器口去买菜,时间一长,对他的看管有所放松。1947年8月18日,他同样被押着到街上去买菜,特务们把菜买好后,叫韩子栋独自去挑,便走进了一家小酒店。韩子栋仔细试探,见特务们酒兴正浓,他抓住时机,一口气跑到江边,乘船渡过嘉陵江,脱离虎口,以后餐风露宿,一路艰辛,到冀鲁豫地区找到了党组织。
解放后,韩子栋先后担任北京机床厂副厂长,国家科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共贵阳市副书记,贵州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92年5月19日在贵阳逝世。享年84岁。
在“白公馆”监狱,“疯老头”韩子栋和小萝卜头是一对“好搭档”。这一老一少,在“犯人”当中,相比之下是比较自由,可以在监狱里来回走动,在政治上他们思想一致,立场坚定,在生活上韩子栋十分关照小萝卜头,他们相互配合监狱党支部秘密工作,传递可靠的信息,同国民党特务进行了一次次斗争。也就是通过他们,监狱中的共产党和监狱当局进行一次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终于使监狱中的“政治犯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告慰英灵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同监狱当局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阵,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与信念迎击敌人的疯狂与残忍,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酷刑和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临危不惧,把生命置之度外。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斗争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一代英魂。
在歌乐山这块土地上,许多共产党员和党外革命志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身经残酷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大义凛然,表现了他们坚贞不屈,临危不惧,斗争到底的革命情操。在这个战场上,革命者用自己的血与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执着的追求和勇敢,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铁窗黑牢里,革命先烈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磅礴天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个巨大而崇高的形象。
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红了天际,广大人民群众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之时,小萝卜头宋振中与他的父母却被敌人秘密杀害,残杀在特务的屠刀之下。烈士的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烈士的伟大精神,将永放光辉。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倒下了,但党和人民绝不会忘记,他们的业绩,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
为了让家乡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小的烈士,他的故乡——八路镇人民政·府于2005年投资近千万元在风景秀丽的岠山脚下,兴建了“小萝卜头”纪念馆,该馆由全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教授的弟子——张洪教授设计,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共设6个展室。一楼为主展室和临时展室,面积650平方米,二楼为放映厅和图书馆。一楼第一展室主要介绍小萝卜头一家与“西安事变”的情况,重点介绍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展室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关押过小萝卜头一家的人间地狱——白公馆、渣滓洞、息烽集中营、麒麟洞监狱,反映小萝卜头生存在世界的恐怖、阴暗和险恶,同时介绍小萝卜头学习、生活、战斗的情况,还有对小萝卜头一生有重大影响的英雄人物;第三展室展示从《小萝卜头》电视剧中截取的100多幅剧照,艺术再现了小萝卜头多灾多难而又光辉短暂的一生,第四展室主要展示怀念小萝卜头的著作,影像资料,全国各地小萝卜头的塑像及雕塑,小萝卜头事迹报告及演讲活动的场面,各地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等;第五展室介绍小萝卜头的哥哥、姐姐的有关情况;第六展室是狱中情景再现,放置二组青铜铸成的烈士群雕,辅以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以上展室均设展柜,陈列“一门三烈”的遗物,其中两个展室还设置了监狱沙盘。
在小萝卜头纪念馆里,张张照片、件件实物,展示了先烈们拼搏奋斗的一生,参观的人们在缓缓步行的人流中不断地被感动。
小萝卜头纪念馆于2006年清明节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来自中央领导、党政军首长和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及省内外的单位领导、中小学师生20多万人前来纪念瞻仰,到这里与小萝卜头“对话”,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从而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贡献力量。目前,小萝卜头纪念馆已被列为徐州市红色旅游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人都认识的邳州小孩——小萝卜头和他的亲人们(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姐姐、哥哥的简况

  宋振平,女,1929年11月16日出生在国民党苏州监狱,1935年,父母将振平和外祖母接来西安;1937年振平又随外祖母回到老家邳州市草寺村;1948年9月,家乡解放了,她积极参加土改,支前等革命工作,还担任针线会乡会长。1949年8月24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毕业于华东三野通校,分配至北京军委通讯兵部,任王铮部长机要干事;1954年转业到北京市市内电话局任人保干事;1959年调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先后任党委机要秘书、机关工会主席、局工会副主席、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
离休后,她积极参加省市机关工委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68个省市、县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农村、部队做革命传统报告4800多场,听众达380万人次,受到省、市、区和红岩史料研究会等单位50多次表彰,并被邮电部评为优秀离休干部,被陕西省邮电管理局连续16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被邮电部推选参加中组部在京召开的离退休老干部双先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主席和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宋振苏,女,1929年11月16日出生于国民党苏州监狱,是宋振平的孪生妹妹。1945年5月,西安市解放后,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一野战军文工团工作,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1955年转业到北京朝阳区交通局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后,她写了《读红岩、忆亲人》的文章,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放,她还写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多次带病为中小学校做革命传统报告,在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少先队代表,写信给全国的读者和听众。
十年动乱期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污蔑为黑书。从1967年到1970年四年中,她受到了残酷地迫害,多次被大会批斗、陪斗,先后抄家九次,最后被扫地出门。对她进行围攻批斗,逼迫写交待材料,最后竟被赶出医院。在多次严重地打击下,她的病情不断恶化,于1970年8月19日迫害致死。
宋振西,女,1931年生于西安市,4岁时被送回老家邳县杲堂村,与祖父母及养母共同过着困难的生活。1945年夏,振西考取民主政·府为培养抗日救亡干部而设立的培训班——“邳、睢、铜、灵联合中学”。翌年春,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分配至四师九纵文工队工作。先后立功十次。1952年12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2月,宋振西转业到上海市电话局任工会主席, 1987年离休。她离休后,积极参加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报告千余场。1993年以来,四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优抚对象、市百家公德老人、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宋振华,男,1933年10月23日生于西安市。1946年9月赴西安市立一中上学,1949年5月参加解放军,7月在西北军政大学学习和西北机要学校学习译电技术。1949年10月1日加入共青团。1952年7月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5月转业到新疆和田地委机要科任译电员、专属机要秘书、和田县机要组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63年参加了新疆国庆观礼团,去北京参加了第十四个国庆庆祝活动,登上观礼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并参加了国宴,赴南京、北京、上海、韶山、延安等地参观。1965年调任共青团和田地地委副书记,1971年调任墨山县委副书记,并被选为新驻自治区党代会代表、和田地委委员。1979年调任皮山县副县长,1981年6月,调任河南省郑州市供销社副主任,1994年12月离休。
宋振镰,男,1935年冬生于西安市。1954年参加工作,1971年入党。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7年退休前任解放军第二炮兵北京天龙高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1979年宋振镰应全国政协文史办的邀请,撰写父母亲及与“西安事变”有关的材料,他和三姐振西沿着父母的足迹进行走访,整理史料20余篇。20多年来,他先后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重庆市博物馆提供文物10余件,照片23张,文史资料40余篇。1986年,他和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老人及“白公馆”脱险志士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小萝卜头基金会”(筹),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贵阳、承德以及宋振中烈士的家乡竖立小萝卜头烈士塑像九座,做革命传统报告2500多场,听众达300多万人,他现在还兼任《红岩》史料研究会副会长。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