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殿前有重臣——陈球师徒在下邳(作者 :崔学法)

朝堂殿前有重臣——陈球师徒在下邳(作者 :崔学法)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泗水东南过下邳县故城,又东南至下相县故城,城之西北,有太尉陈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所造。”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更进一步载:“下相故城在宿迁县西北七十里,墓又在故城西北,当在今邳州境。”至此已经很清楚了,下相在宿迁西北七十里,那就是今睢宁境内,陈球墓又在下相西北的邳州境内,就是当时属于今邳州的下邳周围。

陈球(118–179),字伯真,东汉下邳淮浦人。少涉儒学,善律令。父陈亹,广汉太守。顺帝阳嘉年间(132~153)被举为孝廉,不久任魏郡繁阳县令。魏郡太守曾暗示各县向自己贿送财物,陈球偏偏不给,太守大怒,命督邮革逐陈球。督邮说:“魏郡十五城,独繁阳有异政。今受命逐之,将致议于天下矣。”太守只好作罢。后陈球升任侍御史,正值桂阳义军领袖李研率部进袭湖广一带,地方官兵抵挡不住。因太尉杨秉表奏,陈球被任命为零陵太守,前往镇压,义军不战而走。而官兵朱盖等却反戈举兵转攻零陵。零陵地势洼湿,编木为城,难以守卫,城中惶恐,掾史请求陈球迁家避难。陈球大怒说:“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孥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于是集中城内吏民,不分老弱,共同守城。朱盖等久攻不下,用水灌城,陈球则利用地势决水反淹叛军。后中郎将度尚领兵来援,和陈球里应外合,共同击败叛军,擒斩朱盖。朝廷赏赐陈球五十万钱,封他一子为郎,改任他为魏郡太守。后又改任南阳太守,因抑制豪强而遭诽谤获罪,不久遇赦回家。后又被任为廷尉。灵帝熹平六年(177)被任为司空,因地震免,拜为光禄大夫,光和元年(178)迁升太尉,因日食免,仍为光禄大夫。汉灵帝时,宦官专权,他们公开标价卖官,兼并土地,抢夺民财,打击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吏。陈球曾与他们作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光和二年(179)陈球被任为永乐少府,暗和司徒刘邰、卫尉阳球等人谋诛中常侍曹节、王甫、赵忠等宦官,不料事泄被捕,死于狱中,终年62岁。

陈球死后,归葬下邳故里,他的两位弟子管宁、华歆赶来下邳安葬。并在墓前为他立了碑,这就是著名的《太尉陈球碑》。陈球子陈璃,举孝廉,拜议郎,曾任吴郡太守。璃弟陈琮,曾任汝阴太守。子陈珪沛相,孙陈登扬州太守、伏波将军。陈氏乃下邳世家大族,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历史遗迹湮灭。现在睢宁残存《太尉陈球碑》,成为陈氏家族绝无仅有的历史遗迹。今天我们仍可以从残缺不全的碑文中看到陈球忠君爱民、正直无私、不畏强暴、抑制豪强的一生。

有意思的是,来下邳为陈球安葬、立碑的弟子管宁、华歆,同样随陈球学习,却是性格各异、志向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以至留下“割席分坐”的成语和“割席绝交”的故典。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随陈球学习,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

朝堂殿前有重臣——陈球师徒在下邳(作者 :崔学法)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魏文帝年黄初四年(223年),管宁经司徒华歆推荐,不管怎样他们毕竟还是老同学,魏文帝曹丕下诏,召还他。在辽东居住达37年的管宁,立即同全家乘船还乡。临行前,将公孙度父子积年所赠礼物一并归还。回来后,在山坡上建起一座小楼,整日闭门攻读,勤奋著述。文帝诏封他为太中大夫,他托病不受。魏明帝曹睿即位,太尉华歆让位给管宁。明帝下诏,说他“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欲授为光禄勋,但他上书委婉陈情,说自己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担负“栋梁之任”,又加年老身弱,恳求还乡。明帝只好让他返归田庐。正始二年(241年),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等人向齐王曹芳推荐管宁,齐王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礼节去聘请他,而他正在这时病故。后人称他为一代“高士”,管宁故乡的人们为怀念他,褒扬他的高风亮节,特建管宁祠,筑管宁冢,邻近村无不以“管公”名村。

华歆,在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作为曹魏重臣,华歆除了他帮曹丕篡汉被后世抨击外,在政治上还是清廉的,他的治国主张主要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太和初年,魏明帝派曹真的侄子攻打蜀国。华歆上疏反对,他认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应当先留心于本国的治理,“以征伐为后事”,本国治理得好,敌人就会不攻自破,“兵不得已而用之”。曹睿采纳了他的建议。华歆位极人臣,但他始终廉洁自奉。当初他受曹操征召将行,“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事后一一送还。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清纯德素”,是恰如其分的。

往事近两千年,只有下邳的陈球墓碑残文向人们昭示曾经一个世家大族。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4-01 00:56

    为崔学法老师孜孜不倦,热衷于研究历史古文化,笔耕不辍大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