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大鼓,杨琴” (作者:刘波涛)

难忘的“大鼓,杨琴” (作者:刘波涛)

听过“杨琴,大鼓”的人,都有同一样感觉,过瘾,细琢磨还味道十足,甚至能让听者痴迷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你们认为此话当真吗?不管怎么说,我是信。

可以不夸张地讲,小于四十岁年纪的人,你要向他们谈起赶集逛会,冒着光头在露天场所,聆听杨琴和大鼓那些欢快滑稽之事时,基本都是头摇得犹如走村串巷,卖针头线脑的货郎手中所摇的“货郎鼓”似的转个不停,连说没见过,听不懂。

提起我听大鼓杨琴的历史,要追溯到七十年代正在上小学期间。那时的农村娱乐生活非常匮乏,好一点的家庭中,也只不过有部半导体收音机听听,热乎热乎耳朵。所以说在那个年代,遇到逢集赶会能听听大鼓杨琴,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回想过去,那还是在学校放暑假期间,某天我在家闲着没事,恰巧这天老家官湖镇又是逢集。邻居、同学又是发小的薛哥到家找我玩,我俩正在兴奋玩耍间,薛哥突发奇想地告诉我,听大人说,每当街里逢集这天,就有艺人唱杨琴和大鼓,我俩是不是去凑凑热闹?我想去就去,反正在家也没有事。

我俩一路小跑来到集市,放眼望去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们无心恋玩,急忙找到说书唱戏场所,再看那些听书的人,一圈圈一片片围坐在一起,有些是听杨琴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听大鼓的,他们投其所好各有所爱。这时我俩看唱杨琴那地方围的人比较多,认为可能是说的不错,所以就随大溜穿插到人群中。

难忘的“大鼓,杨琴” (作者:刘波涛)

就地盘腿而坐,伸头竖耳静心朦胧地听着,因是第一次接触杨琴,又是刚开始听,还没有搞清楚所唱故事的内容,这时我的注意力就不怎么太集中,两只眼睛开始调皮不停地四周巡视那些听书的人。看!在场的听众,他们表情各异动作百态,着实很有意思,有的人伸着头木着脸呆呆地听着,有的则一边嘴嗑瓜子吃着香喷喷的花生,一边听着优美的琴声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有的却交头接耳切切私语着,还有的则眼皮耷拉,嘴流口水呼呼憨睡,正美滋滋地做他们的黄粱美梦等等。总之洋相百态各型各异,让人不亦乐乎!

静下心来细听杨琴所唱述内容,待慢慢听清楚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之后,这时我的注意力便随着醉人的琴声,霎时传到说唱杨琴艺人那里去啦。不听不知道听懂了很奇妙,它不但抓住你的心,同时还能抓住你的脑,让你随着说唱及琴声的起伏波动而不可自拔,此时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两位唱杨琴的艺人,表情目若口呆地静静听着。就这样,经过几次杨琴大鼓循环地听唱,在不知不觉中思想还真的渐渐上瘾啦!假如一次逢集不去听,心里就七上八下地不安宁。

漫长的暑假结束开学上课了,此时我的杨琴大鼓瘾仍然不灭,心里还蠢蠢欲动不能自拔。每遇镇上逢集这天,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虽然坐在教室里,可是脑子早就飘到大鼓杨琴场里去啦,怎么办呢?这时我便做出了实在大胆荒唐之举——逃课。两次下来,事情暴露被老师发现,遭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和教育,并将此事告诉了我的父母。在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的教育下,我认识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下决心从此痛改前非,改掉恶习,毅然与杨琴大鼓场说声——拜拜!

今非昔比,随着娱乐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大鼓杨琴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实在郁闷,我想大声疾呼,传统文化不能丢,大鼓杨琴唱起来!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胡坤华
    胡坤华 2020-03-20 10:23

    听刘老师讲大鼓娓娓道来,也如说书一般。《雷宝童招亲》、《杨家将》、《说岳全传》……哪一部不在村里说上四十天。哎,回不去的童年!

  • 匿名
    匿名 2020-03-19 18:25

    大鼓扬琴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应该保护发扬传承,现在这些艺人大多已不在了,剩下的也多在六十以上,国家应该尽快挖掘抢救!刘老师写的很好!文中有一句目若口呆错了,应是目瞪口呆,不好意思也许我错了!为大作点′赞!

  • 匿名
    匿名 2020-03-19 18:24

    值得回味!真能写!大赞!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3-19 18:19

  • 匿名
    匿名 2020-03-19 17:10

    古典文化,值得学习

  • 《邳州文化网》编辑部
    《邳州文化网》编辑部 2020-03-19 16:42

    传统文化值得颂扬